【www.arisingsemi.com--电子营销】

干打垒
不朽的精神 永恒的力量
——“石油魂”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宣讲综述
苏爱华:在黑龙江省的中西部有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于白山黑水之间,那就是我国最大的石油生产基地——中国石油大庆油田。半个世纪以来,大庆油田历世纪风云,伴祖国同行,不仅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为祖国建设做出卓越的贡献,还创造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已经成为新中国石油工业战线的传家宝,中华民族中国共产党伟大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1964年,毛泽东同志号召工业学大庆,并多次接见铁人王进喜同志,1978年,邓小平同志指出要把大庆油田建设成美丽的油田,1981年,中共中央47号文件把大庆精神的内涵概括为爱国、创业、求实、献身,1990年,江泽民同志把大庆精神进一步阐释为爱国、创业、求实、奉献;2009年,胡锦涛总书记指出大庆精神铁人精神永远是激励我们不畏艰难、勇往直前的宝贵精神财富。
大庆精神是我国石油职工学习和运用毛泽东思想,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中国共产党、中国工人阶级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优良传统,是在20世纪60年代波澜壮阔的石油大会战中逐步培育和形成的,并在火热生动的油田生产实践中不断丰富创新和发展,“为国争光、为民族争气”的爱国主义精神。大庆精神的核心是爱国主义精神。爱国就是心系祖国,奉献石油,高速度高水平拿下大油田,开发好建设好大油田,打造中国人的志气,挺起民族工业的脊梁。

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石油工业基础十分薄弱,1949年,石油产量仅仅12万吨,对于百废待兴的新中国来说,这无疑是杯水车薪,因为缺油,首都北京的汽车背上了煤气包,有的地方的汽车甚至烧起了酒精、木炭,一顶贫油的帽子压得让人喘不过气来。不仅如此,西方国家还对我国实行石油禁运,妄图扼杀红色政权,并断言,“红色中国没有足够的燃料支撑一场哪怕是防御性的现代战争”。朱德总司令忧心忡忡的说,“没有石油,飞机、坦克、大炮不如一根打狗棍”。面对如此严峻的石油供需矛盾,石油工业究竟该如何发展,出路到底在哪里。1958年,主管石油工业的邓小平高屋建瓴的指出,石油勘探重点要从西部向东部转移,1959年的9月26日,在黑龙江省大同镇“松基三井”喜喷工业流油发现了大油田,由于恰逢建国10周年大庆,就命名为“大庆油田”。大庆油田的横空出世,是石油勘探战略东移结出的硕果,印证了我国陆相生油理论的伟大胜利,打破了中国贫油的论断,掀开了新中国石油工业崭新的一页。但是,面对这样一个世界上少有的大油田,怎样才能把它拿下来呢。当时一无经验,二为技术,设备落后,我们国家又十分困难,这让西方国家再一次认为,离开他们我们中国人根本就开发不了这样的大油田。

面对重重困难难道就毫无办法,我们就不能自己开发吗。石油部决定集中人力、物力、财力以打歼灭战的形式组织石油大会战,会战队伍更是响亮回答,“我们有能力找到大油田,就一定能开发好大油田,这矛盾,那矛盾,社会主义建设等油用是最主要的矛盾;这困难,那困难,国家缺油是最大的困难,困难面前有我们,我们面前无困难”。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和使命感把几万会战大军集结松辽大地,打响了一场中国石油人必须打赢的战役。寂寞的荒原沸腾了,声势浩大的会战誓师大会更是将人们的斗志激发到了极点。会战职工以毛主席的《实践论》与《矛盾论》作指导,不怕苦,不怕死,不为名,不为利,不讲工作条件好坏,不讲工作时间长短,不讲报酬多少,不分职务高低,不分份内份外,不分前线后方,一心要甩掉中国贫油落后的帽子,一心要高速度高水平的拿下大油田,一心要赶超世界先进水平。永不卷刃的尖刀1202钻井队一举超过了苏联的功勋钻井队,夺得了当时快速打井的世界冠军,这个冠军证明的不仅仅是速度上的第一,更是信念上的超越,这个冠军不仅仅属于大庆的一个钻井队,更属于有志气的全体中国人。
凭着这种报国情怀,会战队伍仅用了3年时间就成功开发建设了大庆这个世界级特大油田。到1963年底,大庆油田累计生产原油1155万吨,我国石油因此实现基本自给,一举甩掉了贫油的帽子,真正的为国争了光,为民族争了气。
一部艰难创业史,百万覆地翻天人。大庆石油会战以来,一代又一代创业人胸怀报国情,追逐石油梦,一个个油田相继投产,一个个炼厂拔地而起,一条条管道延伸四方,绘就了一幅新中国石油工业发展的斑斓画卷。
如今,中石油已经拥有5个规模油气生产区,6个千万吨级以上油气田,7个千万吨级炼油基地,3个百万吨级乙烯基地,5万多公里的油气管道,有1.8万座加油站和较完善的网络营销,“十一五”期间资产总额翻了一番,五年再造一个中石油,在世界500强企业中排名第6,在世界10大公司中排名第5,全面彰显了中央企业的品牌和实力。
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艰苦创业精神。大庆精神的精髓是艰苦奋斗。原石油工业部部长余秋里说,“对一个国家来讲就要有民气,对一个队伍来讲就要有士气,对一个人来讲就要有志气。
这三股气结合起来就产生了强大的力量,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大庆油田所在的松辽地区自然条件,生活条件相当恶劣,石油会战又赶上了40多年不遇的连绵降雨,许多工地和井厂都被泡在了水中,工人们经常站在没膝的泥水中施工,工作条件极其艰苦给生产带来了极大的困难。
但是连绵不断的雨季没有浇灭工人们的会战热情,他们说,“这次会战只能上,不能下。只能前进不能后退。就是天上下刀子,会战也不能停”。有个小分队,在荒原深处施工,被暴风雨隔绝,失去了联系,困在野外,他们吃野菜充饥,喝雨水解渴,坚持施工,度过了艰难的7天7夜。
大庆的冬天最冷时可达到零下40多度,石油工人在野外作业,泥浆水浇到身上,冻的就像穿了冰盔甲,走路前要用木棒在身上敲一遍才行。天冷,冻不掉我们的决心;地硬,硬不过我们的干劲。
会战队伍义无反顾的打响了一场全员过冬突击战。北风当电扇,大雪是炒面,天南海北来会战,势夺头号大油田。
全战区从机关到基层每天出动上万人挖沟覆土,把新铺设的输油供水管线深埋地下,以保持油水温度,地质工人破土勘探,钻井工人冒雪打井,采油工人坚守井场确保油流。
工人们说,“任凭零下40度,石油工人无冬天”。
随着会战的逐步推进,工作量越来越大,粮食供应却越来越少,最严重的时候五两饱三餐,就是一天只吃五两粮食,这一天五两粮食就算身体再好,又能支撑多长时间。有的职工饿的难受就跑到冰天雪地的野外,捡秋收后的白菜帮子、野菜叶子来吃。
有的职工饿的实在不行了,就是喝一口盐水,喝一口酱油汤,由于长时间缺乏营养,到1961年初得浮肿病的有4000多人,占会战职工总人数的1/10。为了解决吃饭问题,五名会战职工家属自己动手,开荒种地,五把铁锹闹革命,在他们的带动下,油田迅速掀起了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热潮,形成了石油工业的六个传家宝,有力的保障了石油会战生产生活的顺利进行。
为什么能在恶劣的环境中毫不气馁,为什么能在极限的条件下打赢会战,因为石油人身上流淌着激情的血液,心中鼓荡着创业的豪情。
现在石油人的生产生活条件已经逐步改善,但艰苦创业的精神始终没丢,艰苦创业的激情始终不减,依然是头戴绿盔走天涯,哪里有石油,哪里就是我的家。在国内,无论是在冰天雪地的海拉尔,还是在炎热干旱的塔克拉玛干沙漠,石油人以缺氧不缺精神,艰苦不怕吃苦,只有荒凉的沙漠没有荒凉的人生的坚定信念,挺进荒原,奋战沙海,进军海洋,留下奋战的身影和坚实的足迹。在海外,中石油大部分的项目分布在像伊拉克这样高风险的国家和地区,地缘政治复杂,经济发展落后,自然条件恶劣,局部地区矛盾突出,冲突严重,社会动荡,战火纷飞,海外石油人远离祖国、家庭和亲人,还要面对随时可能发生的恐怖袭击,常年坚守在异国他乡的工作岗位,把自己的青春年华和聪明才智都献给了祖国的石油事业,有的甚至献出了宝贵的生命,谱写了艰苦奋斗、海外创业的新篇章。

讲求科学、‘三老四严’的求实精神。大地沉沉睡万年,人民科学变油田。
石油蕴藏在千米以下的岩石孔隙中,看不见,摸不着,这就决定了石油人的岗位在地下,工作的对象是油层。要把石油开采出来,需要的不仅仅是干劲,更需要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尖端的科学技术,光有干劲不讲科学,不做扎扎实实的工作那就是一股子曲劲,不是实劲,就会好心办坏事产生严重的后果,因此,石油会战一上手,油田就强调,拿下大油田在于狠,开发大油田在于细,讲干劲要猛如老虎,讲细劲要细如绣花,为把千千万万个具体的工作同千千万万名职工挂起钩来落到实处,建立了一整套岗位责任制,并狠抓三基工作,采油一厂三矿中四队当时管理二十几口井,要用二十几盘钢丝绳,每盘钢丝绳2000多米,每一次使用前队长辛玉和都要用放大镜一寸一寸的仔细检查,防止刮蜡出现事故,在交接班时,生产报表涂改一个字,灭火器上有一点灰尘,开关闸门差半圈或工具摆放的稍微不整齐,都要交班人一一改正才能接班,在大量具体细致的工作中逐步培养出三老四严的好作风。采油二矿还提出干工作四个一样的具体要求,‘三老四严’、四个一样得到大力倡导,在会战队伍中蔚然成风。领导干部自觉从严,要求群众做到的,领导干部带头做到;要求群众不做的,领导干部坚决不做。抓生产,从思想入手;抓思想,从生产出发,把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做到钻塔旁,做到广大职工的生活中、心坎里。机关部门坚持三个面向、五到现场,广大技术人员高度重视调查研究,坚持一切经过试验,狠抓第一手资料。设计院有个技术员,他为了解决向火车上装原油,到底需要多高温度的问题,就选择最冷的天气,坐上拉原油的油罐车,先后跑了五趟,每趟都是五天六夜,在没有任何保暖措施的情况下,每小时出来测一次温度和风的流速,带的窝窝头都冻成了冰块,就这样他行程10000多公里,取得了2800多个数据最后做出了正确的计算。大庆石油人在坚持实事求是的基础上,还不断的解放思想,持续创新油田勘探开发技术,到目前,大庆油田每年产油4000万吨,其中近3000万吨靠的是水驱,就是向地层注水把油挤出来,有1000万吨靠的是聚驱,就是向地层注化合物把油析出来,在20世纪90年代聚驱技术就已应用于生产,但是技术关键组成表面活性剂一直是靠国外进口,价格十分昂贵,为了扭转这种被动局面,石油石化科技人员奋发图强,迎难而上,用了3年时间,经过3500多次试验终于研制出国产表面活性剂,大庆油田的聚驱技术也因此站在世界同类技术的巅峰。

坚持走自主创新的科技之路,让大庆油田勘探开发技术成果分别于1985年、1996年、2011年三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主类油田的采收率突破50%,比世界同类油田高出10到15个百分点,油田开发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2009年的6月26日,胡锦涛总书记视察大庆油田时,对大庆油田在自主创新过程中形成的三超精神给予了高度评价。
发展壮乾坤,科技行高远,正是靠这种科学求实精神和三超精神,中石油勘探开发技术保持国内领先,岩性油气藏地质理论和勘探配套技术,高含水,低渗漏等复杂油气层开发和三次采油等特色技术居国际先列,炼油化工技术稳步提升,催化裂化系列催化剂,高性能碳纤维成套技术等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长输管道在设计施工,大口径高钢机管材与制罐输送工艺等方面实现了在国际上从追赶到领跑的历史性跨越,中国石油科技亮剑神州,蜚声海外,自立自强于世界石油工业之林。
胸怀全局、为国分忧的奉献精神。祖国至上,人民至上这是每一个石油人执着的追求,为国家分忧,为祖国加油,这是中石油始终不变的情怀,这种奉献情怀镌刻在艰苦卓绝的会战岁月里。在20世纪60年代初,国家既缺油又缺钱,会战队伍提出要先全局后局部,先国家后个人,先生产后生活,为节约资金,会战职工就地取材,建起了被当地人称之为“干打垒”的土房子,来解决工人过冬的问题,经过120个日夜奋战,完成了30 万平方米的干打垒,只投资了900万,如果要建成砖瓦结构的房屋,大约需要6000万。在1960年经济建设最困难的时期,为国家节省了半个多亿的资金,干打垒精神感动了国人。人民日报在报道大庆油田时这样深情的写到,看到了“干打垒”就像看到了当年的延安窑洞,来到大庆就像回到了战争年代的延安。
这种奉献情怀彰显于推动社会和谐的发展进程中,努力改善自然环境,构建和谐矿区,助力员工发展,开展帮扶救助,投身公益事业,让社会更和谐,让生活更美好。积极参与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广州亚运会保障油品供应,安全清洁生产,文明微笑服务,担起了中央企业之责。在南方低温雨雪冰冻灾害,汶川地震,玉树地震和舟曲特大泥石流中等危难关头,中石油抗灾救灾义不容辞,一马当先,用生命坚守,为生命加油,践行着天塌地陷油不断,保供责任大于天的豪迈誓言,用实际行动诠释着什么叫责任,什么叫忠诚,什么叫奉献。这种奉献情怀挥洒在前进的征程上,继高速度高水平拿下大庆油田后,在文革期间,石油人顶住冲击实现油田快速生产,原油产量以每年18.6%的速度递增,于1978年突破了一亿吨,保证了国家的需求,缓解了能源供应的紧张局面。1993年,我国又成了原油净进口国,目前对外依存度高达55%,石油人再次勇挑重担,率先走出国门,在29个国家运作了81个合作项目,中石油在海外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跨越式发展,走出了一条跨国腾飞路。。

本文来源:http://www.arisingsemi.com/it/1464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