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arisingsemi.com--软件制图】

贪墨
《大明王朝1566》的权谋更深刻
看不懂《大明王朝》的人,不要说自己懂人际,知权谋。《大明王朝》的政治智慧比高超无比。我已经看过四五次《大明王朝》,每一次看,都会有全新的收获,如果真的要研究这部剧,无论是外在的其艺术价值,还是内在的权谋智慧,都是难以用一篇两篇文章来总结的。这是一部前无古人的杰作。
再来看《大明王朝》,每一集,每一幕,每一个场景,每一个人物,每一个动作,每一个表情和微表情,每一句话,甚至是走路的姿态,都可谓是处处玄妙,字字珠玑,然而最终的逻辑,却不是你拿个法典或者算盘就可以推演出来的。人家直接就告诉你,有些体制,有些文化,有些历史,有些传统,有些政治,都有一个统一的名字,就叫周而复始,兴衰不灭的BUG,你百姓没办法,百官没办法,清流没办法,奸佞没办法,皇帝也没办法。
《大明王朝》讲的是千年封建政治文化背景下,一群古人,在一个畸形变态的体制下,靠着最高的集体智慧以及明暗契约,试图在千疮百孔的体制面前力挽狂澜,最终都成为牺牲品的闹剧,极品悲剧。    《大明王朝》展示的是天界的神到人,再到人精的结果,讲的是东方文化的博大精深。在中国,有《三国》、《水浒》、《红楼》、《雍正王朝》、《天下粮仓》、《走向共和》、《忠诚》、《尘埃落定》、《甄嬛传》、《威胁》、《鹿鼎记》等一系列非常优秀或者被脑残粉们定义为优秀的,反映政治权谋的艺术作品,而《大明王朝》堪称前无古人之极品,可以说从艺术上技术上,艺术外表和思想内在各方面吸收了前面所有优秀作品的一切精华。在这里,不多分析《纸牌屋》,只是圈点一下《大明王朝》的精妙之处。1. 剧情结构一开始就丢出来一个大麻烦——国库没钱了。关于这大麻烦,还是有一系列铺垫的,先是太监打死忠良,然后是太监内部撕逼,然后是内阁大臣们撕逼,一撕就向观众展现了不同的人物技能属性。
然后从紫禁城里面的阁老宰相,到千里之外的封疆大吏,从市舶司太监,到江浙商人,大家都故作淡定,一本正经地来合理化这个问题,解决办法就是——宁愿自己牺牲,也要精心保护着幕后的罪魁祸首。操劳了一辈子的阁老忙着打太极;肝火大的小阁老和狗头军师忙着出坑爹的馊主意;弱智团伙帮着蛮干;清流们忙着找茬;公公们忙着恪守忠孝;胡大爷忙着背黑锅;海刚峰忙着捅马蜂窝出风头;芸娘忙着哭,天才儿童沈老板忙着向生而死......这一个乱啊。不过这一套东西,放到哪一朝哪一代,说的都不是封建政治文化下中国人的那点事。
    这皇帝哪里是不懂事,其实他什么都懂,只是对待这个体制,面对这种腐朽不堪的制度下满朝的贪官污吏,也无能为力。    然后当你觉得世界一片黑暗的时候,当各种不正确的和皇帝老儿相处的打开方式都被各位大神们以身试法地排除完了以后,海大爷这个不食人间烟火的可爱家伙出现了,他让你感觉到了磅礴大雨里的温暖和干燥,让你感觉到了寒冬冰封下的一团炽热的烈火,让你看到一片漆黑中的希望的亮光。他用真正的向死而生的绝决,把幕后黑手驳得个自惭形秽,无地自容。
    前半截走的是现实主义,后半截走的是浪漫主义。前半截极尽控诉,讽刺,挖苦之能,告诉你现实之歪,后半截又给予人希望,三观之正。
2.1. 代表宫中的公公们:吕芳、杨金水、陈洪、冯保、黄锦这一组角色虽然不能代表最高权力,却是最接近于权力核心,便于揣摩圣意的,也是皇帝最信任的耳目和口舌 (在奇葩的嘉靖朝,圣意居然要揣测,太监们靠察言观色,朝臣们靠写青词......)有时候连这帮子忠心耿耿为皇帝办事的贴身服务员都要被皇帝玩弄和牺牲,所谓伴君如伴虎。
出演这些公公的演员,各个都来头不小,而且演技可谓是炉火纯青。2.1.1.吕芳最聪明,能干,稳重,忠诚的秘书,作为伺候了皇帝多年的老奴,大管家,老祖宗,聪敏练达,深谙奇葩嘉靖的脾气和秉性,对上忠贞不二,对下宽厚仁慈。这个人物身上埋着太多亮点——全局一开始,皇帝就在玩藏猫猫,最先出现的一个非常有气场的人物就是老祖宗,他镇定自若,有条不紊地吩咐着下人,安排好宫里一件一件事,虽然已经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吕芳却丝毫没有小人得志的跋扈和浮浅,而是表现出一个资深秘书的专业与老练,平和与端正。
    接下来对冯保讲的“三思”(思危,思退,思变)的理论,更是一语道出了权力斗争中最重要,却最容易被欲壑难填的人们故意忽略的要领。这个人物至始至终在贯彻着这套带有一些老庄色彩的人生哲学,为人处世外圆内方,不骄不燥,温润如玉,宽厚仁慈,最终让自己和自己的徒儿成功逃离权利斗争的血盆大口,看似大权旁落,实则全身而退,这无疑是权谋的最高境界。
    作为话剧演员出生的徐光明老师把吕芳这个角色诠释得惟妙惟肖,每一个表情,动作,甚至是走路的姿势,都凸显了一个老管家对主子,对下人的责任和无奈。    吕公公可以算是悲剧人物,也可以算是喜剧人物,悲剧是入世的悲剧,喜剧是出世的大智慧的喜剧。    这一个忠心耿耿,成熟老练,稳重踏实的人物最后落得个大权旁落,落荒而逃,归隐田园,仿佛是个政治上的输家,败给了陈洪这些得势小人,这,总让人有些觉得憋屈,然而,这只是表面,实际上在封建权斗的残酷竞技场上,潮起潮落,没有赢家,没有永远,吕公公是唯一能够参透这一点,得以全身而退的,他可以做皇帝的保姆,以及整个宫里几万人的保姆,唯独不愿意打破底线去做鹰犬和爪牙,去成全不讲理的皇帝,或者换一种说法,吕公公知道集权制度下,面对从上到下贪腐成性的腐朽官僚体系,不但自己束手无策,连自己的老板也无能为力,在这种情况下,最终选择不玩了。    吕公公的离去,是嘉靖的悲剧,是一个朝代的悲剧,却是他个人和杨金水的喜剧,这,实在令人玩味。
    老祖宗是我最喜欢的一个角色。按理说任何人都应该喜欢浑身上下冒着正气的海大爷,但大概是因为我老了,偏偏最喜欢这个选择了从权力核心安全淡出到出世远走的吕公公。对于一个现实社会中的人来说,海瑞是浪漫主义神话,虽然值得学习,但按照他那样活,估计不但要连累全家老小,亲朋邻里,自己也难免死个无数回,而吕公公才是现实主义生存手册,教人看懂,看穿,看淡,拿得起,放得下。世界已经够乱,生活已经够残酷,我们不需要梦和英雄,最实际的,莫过于身心自在。2.1.2. 杨金水杨公公如果不是年少有为,聪明能干,就不可能深受皇帝和吕公公器重,被外放监督执行最重要的任务,然而这样一个油滑,老练的官场老油条,最后都不得不选择装疯,这是在封建集权的悲剧下他应得的结局。    第一次看《大明王朝》的时候,我真的以为杨公公疯了,王劲松老师的演技真不是盖的。
要不是看到后来吕公公点穿他那一幕的大逆转,我真的以为这爷是吃不了兜着走,被吓疯了。现实中,如果他不选择疯,那么就只有惨死这一结局了。一出戏中戏,演员的表演真的是绝了。    无论是办事能力还是对老板的忠诚,杨公公都算是独一无二,只可惜现实残酷,老板从一开始赏赐给他了锦衣玉食的生活和一语千金的权利,只可惜交给他的也是一个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他又不动脑筋地把这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交给了沈老板,沈老板只好瞒天过海坑老百姓。
    本来历史上很多这样的BUG就以鱼肉百姓为解药不了了之了,偏偏不料背景是闭关锁国,国库空虚,主上奇葩,百僚贪墨,逼民为寇的嘉靖年,不逼则国穷,逼则民反,无疑是饮鸩止渴,这个大BUG,郑必昌,何茂才这两个猪脑子不清楚,沈老板,杨金水,老祖宗,嘉靖未必就不清楚,然而他们却各有各的麻木和无奈。沈老板想的是,反正是你们让我干的,我不干跑不掉,干了,混得过去就混过去,混不过去嘛,也是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杨金水想的是,既然是阁老们在技术上定好了的,郑智上我又忠于老祖宗,皇帝,我能有什么错。    老祖宗跟了嘉靖那么多年,深知他的秉性,所以面对这一死棋,最后以急流勇退的绝招保全了自己,还拯救了杨公公,每每看到这里,都觉得这里面的政治智慧,已经上升到了人生哲学的高度。
2.1.3.陈洪这个人物简直太典型了,中国官场上一抓一大把,因为自卑而自尊心极强,因为卑贱而心理扭曲,因为压抑而极其变态,对权力有近乎疯狂的欲望。
在剧中,一贯就是一副奸邪的样子,而上位抚印,巴结阁老,赏罚立威,那几出戏,简直是入木三分。刘立伟老师是绝对的实力派,但凡他演过的角色,都给人留下过深刻的印象,尤其是《关中往事》里的兔儿岭六十三。严嵩裕王、裕王妃、谭纶徐阶、高拱、张居正胡宗宪、戚继光赵贞吉海瑞、王用汲李时珍、齐大柱、海母、海妻县丞


1、谋身与谋国本剧中的生存智慧集中体现为谋身与谋国的冲突。


(1)谋身不论是吕芳还是杨金水,都是在谋身,当谋身发挥到极致,即使失势,但也落得个安享晚年;——不聋,不哑,不做当家人。让他们哭去吧。

(2)谋国胡宗宪、海瑞、徐高张是谋国,谋国有三重境界:保民顺圣,保民违圣,失民顺圣。胡宗宪做的最好,既保境安民,也不违圣意,获得善终(仅限于剧中);海瑞做的最差,务虚不务实,自诩无欲无求,实际贪名。
——嘉靖:难道我大明朝只有你一人是忠臣 贤臣 良臣。海瑞:臣只是直臣。
徐高张做的居中,他们奉行的是能保民顺圣双赢最好,如果不行,则失民顺圣。——天下无不是的父母,天下无不是的君父;雷霆雨露,俱是君恩。

2、贪念贪婪是驱动人前进的动力,我们应该感谢贪婪。

(1)嘉靖贪,他贪的紧握的权力与天下的财富,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
。——嘉靖:“任何人答应你的事都不算数,只有你自己能做主的事才算数。


(2)胡宗宪贪,他要的最多,也得到的最多。他想既对得起恩师,又对得起天子,还对得起百姓,更对得起自己的良心。——“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平日让你多读书却不愿,圣人的话是说,做事情不问能不能做成,但问应不应该。”

(3)海瑞贪,他贪的是自己的理念得以贯彻,他贪的是自己的清名不能有一丝污染,他贪的是皇帝真正圣明无过,万世一系。
——世子:海瑞,你好大的胆子,竟敢骂皇上。海瑞微微一笑,我骂皇上是希望以后没人能再骂皇上。


3、智慧大明王朝,是一群聪明人在斗聪明人。

(1)嘉靖的智慧在于权力的制衡:裕王:大明朝谁是贤臣?嘉靖:没有谁是真正的贤臣,贤时用之,不贤黜之。
嘉靖:古人称长江为江,黄河为河,长江水清,黄河水浊。长江在流,黄河也在流,古谚云圣人出,黄河清。
可黄河什么时候清过。长江之水灌溉了两岸数省之田地,黄河之水也灌溉了两岸数省之田地,只能不因水清而偏用,也不能因水浊而偏废,自古皆然。
这个海瑞不懂这个道理。在奏疏里劝朕只用长江之水而废黄河,朕其可呼。反之,黄河一旦泛滥便需治理,这便是朕为何杀严世蕃等人的道理。再反之,长江一旦泛滥,朕也要治理,这便是朕为什么罢黜杨廷和夏言杀杨继盛沈炼等人的道理。

(2)胡宗宪的智慧在于目光深邃:胡宗宪:世间万事万物都只有一个理,各人站的位置不同,看法不同而已。胡宗宪:圣人的书是用来读的,不是用来做事的。
胡宗宪:你知道朝廷的水有多深…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天下事坏就坏在这里…

4、温情人是多面体,再心狠手辣之人也有温情的瞬间。

(1)主仆情
当嘉靖决定不杀海瑞,让黄锦按着平常步行速度去送勾红的旨意时,
嘉靖笑着说:远看风吹摆荷,近看病马歇蹄,你至于么?
黄锦说:回主子万岁爷,我怕您看见心烦,我都还忍着呢。

嘉靖笑。黄锦一瘸一拐的往出走,
嘉靖说:黄锦。。

黄锦站住,嘉靖说:慢点走~~~

(2)师生情胡宗宪第一次进京,严嵩熬夜等着胡宗宪来拜访,胡宗宪被严世藩阻挠赶走后,罗龙文跟严世藩都骗老爷子胡宗宪投了裕王,不会来了,严嵩不信,“汝贞不是这样的人。再去门房看看。”
嘉靖皇帝急召胡宗宪进京面圣,舟车劳顿,未待胡宗宪吃饭,就令其带着八箱杨金水密送的账本拜谒严嵩。严嵩:“是汝贞吗。吃饭了吗。管家,快,把菜饭热热;”严嵩瞥见八个箱子,误以为是胡宗宪孝敬的钱财,“汝贞,你怎么也来这套,我说过了,我是为皇上和朝廷用你,快把这些东西抬走”;胡宗宪告知这是沈一石的账本,严嵩沉思片刻,“汝贞,这些东西皇上看了吗。
你糊涂啊,在朝廷做过兵部侍郎,也在外面当了这么久的封疆大吏,怎么规矩都忘了。明天面圣的时候,若是皇上问起,就说你没来过我府上,其余的为师来应付。


(3)父子情严嵩与严世藩晒书的对手戏堪称精妙,晒不是关键,收才是关键,一个81岁风烛残年的老人,把上百本书收回房里委实不易,当严世藩出现帮忙收书时,老严嵩望向严世藩背影的那一抹凄凉,为人扼腕,忠臣奸臣亦如何。
此处只见父子罢了;嘉靖道完长江黄河论后,气力散尽,裕王背起嘉靖回龙榻,嘉靖气若游丝,还不忘虚弱地问一句,背的动吗。裕王慌忙答道,背的动,儿臣背的动。纵使二龙不得相见,朕做得这一切还不是为了你这个儿子。



5、气势不同于其他电视剧,大明王朝里的诸君即使是反派也有该有的气势。A:海瑞提审郑何二人,赵贞吉怒斥二人为官不体恤百姓,实乃禽兽,郑泌昌:“文官的衣服上绣的是禽,武官的衣服上绣的是兽。披上了这身皮,我们哪一个不是衣冠禽兽。”何茂才:“老郑,我何茂才从来就没看起过你…今天彻底服了。”B:为了给毁堤淹田画上句号,牺牲了马宁远、常伯熙、张知良跟河道监管太监李玄。监斩时,两个知县哭喊着求李玄救命,李玄大喝一声,哭什么。要杀便杀。C:严世藩为严嵩打伞遮雨,严嵩一把推开,我替皇上遮风挡雨了二十年,你这把小小的纸伞也想为我遮风挡雨。
大明朝只有一个人能呼风唤雨,那就是皇上。
大明朝只有一个人能替皇上遮风挡雨,那就是我。D:严世藩:皇上离不开爹严嵩:错。是大明朝离不开你爹。
你爹不光能杀人;治人;罢人;还会用人,只有用对了人,才是干大事的第一要义。E:马宁远抱怨改稻为桑有人阻挠,年底无法完成任务,胡宗宪道”皇上要杀就杀我的头,百姓要骂就骂我的娘。F:鄢懋卿南下巡盐,收了五百万两,严党私分两百万两,给嘉靖帝内帑一百万辆,入国库两百万两,嘉靖帝大怒:朕的钱。他们拿两百万,给朕一百万。还要朕感谢他们。。(陈宝国的表情绝了。)

6、尾声大明王朝是真实与虚拟的完美契合,虚构了改稻为桑事件,完美的嫁接在嘉靖四十年,丝毫不让人违和,一部精品的电视剧一半在于演员的表演,一半在于剧本的精妙,相互成就。
最后附上沈一石的遗言,今日仍值得深思。
我大明拥有四海,倘使朝廷节用以爱人,使民以时,各级官员清廉自守,何至于今日国库亏空。上下挥霍无度,便掠之于民,民变在即,便掠之于商。
《大明王朝1566》就相当于《道德经》。
《大明》里吕芳把冯保派到裕王府,嘉靖对严党和陈洪的任用,以及嘉靖同志的《论黄河水与长江水在农田灌溉的优缺点》。而且剧情更具有承接性,沈一石留下的遗物在关键时刻起到了绝杀作用。再从斗争手段看:《大明》里说到底权谋只是手段罢了,而真正的关键在于这些人不断变化的位置(围绕嘉靖本人的需要)和当时的大环境(嘉靖逝世,裕王登基)最后引出嘉靖自己的治国之道。
徐阶高拱无论怎么上折子耍手段严党还是稳若泰山,最后倒台还不是因为嘉靖的气愤和一道手谕。杨金水无论怎样装疯卖傻瞒天过海,吕芳还不是觉得他naive。
吕芳如何协调严党清流还是抵不过“金杯共汝饮,白刃不相饶”的历史事实。
陈洪无论怎样飞扬跋扈,嘉靖还不是说出:“将来杀此人者必冯保”的真相。“我之后,君复殇”,沈一石死了,高翰文最后大概也会步他后尘吧。《大明》为我们展现的传统中国的“国”与“家”,“官”与“商”,“清流”与“浊流”,中央的决策到地方的施行,政治斗争中最终极的平衡这些事儿远远超出了在政治斗争中使用的小手段。你放在大明朝还是大青果,那些人都没死,那些事儿还在上演。《大明王朝1566》更多地给我们展现出了历史的进程。
为什么这部历史剧好看。
因为它揭示了一些官场的现实(古今通用),因为它塑造了一些真实有血肉的人物,因为它的戏剧冲突不狗血。这三个优点其实是一体的。比如嘉靖,你很难说他是个“好皇帝”还是“坏皇帝”,祖国文艺作品里必有的对人和事物的二元划分在此不起作用。但如果我们能站在他的角度看问题,就不难理解他的所作所为了。
嘉靖中后期崇信道术,无心理政,因而二十多年不上朝,把国事交给以严嵩父子为首的内阁。他对严党的贪腐肯定有所耳闻,只不过严嵩替他管了那么多事,适度的捞点好处就睁只眼闭只眼。
那为什么不让海瑞这样既能管事又不贪腐的人来干呢。海瑞这个人,于古与今都是一朵奇葩,换句话说就是文艺作品里的xx党员。但嘉靖不是党员啊,自己也想从国库捞钱修宫殿不是。文武百官也不是党员,让海瑞凡事问大明律法不论人性的人管大事,大家是没法活下去的。这里就要说到大明律法和体制问题。古往今来中国的制度常是理想化的,即寄希望于官员的道德,而忽视官员的人性。比如剧中贪官郑必昌就说过,一省巡抚一年俸禄才158两白银,而巡抚的权力想要贪腐几十万两易如反掌。
权力与待遇的巨大反差,世上除了海瑞没人把持得住。并且贪腐也不是天下最大的事,维持国家机器的运转则更加重要,所以严嵩的确是个合适的人选。
但这个国家毕竟是朱家的不是严家的,家天下的问题就是,整个官僚集团都是替皇帝打工的,自己利益为上,国家利益为次,这和皇帝是有利益冲突的。
基于这个利益冲突,嘉靖也重用徐阶一派,意在制衡严党。对官僚集团的贪腐,既然无法制止,他就也想加进来捞一把。
结果严党胃口太大,分给嘉靖的少了,嘉靖才终于怒了,打倒了严党。
这部电视剧好就好在它把这些关系演绎的淋漓尽致。陈宝国演的嘉靖无疑是个中核心人物,一个深谙权术,身居深宫又对上层官场洞若观火,同时自身也相当腐败的形象,虽然比历史上只求修道啥也不管的嘉靖有所拔高(尤其是最后一集一下子拔高的太厉害),但着实堪称一个十分有戏的人物。

第二生动的应该是严嵩,老奸巨猾的典型,表面文章做足,贪腐力求不留痕迹并且拿捏好皇帝的脾气,面对对手徐阶他也十分和气,因为他明白这是皇帝的制衡,挤走了徐阶还有别人。无奈严党尾大不掉,儿子飞扬跋扈,鄢懋卿之流贪污又没有节制,他一面要伺候好皇帝,一面又要给手下擦屁股,一把年纪了也透着无限无奈。


排位第三的应该是以吕芳为首的司礼监太监们。
太监和大臣最大的区别是,他们没有家族和师门之类的靠山,他们的生死富贵全靠皇帝,他们能熬下去也要托高级太监的照顾。他们和皇帝的利益冲突比大臣们小,这也是历史上许多皇帝无比信任太监的原因。所谓的“司礼监批红”便是一个例子,本该皇帝审批的奏章,20多年不上朝的嘉靖更不会看,全交由太监代笔了。离皇帝最近也是最危险的,他们战战兢兢夹缝求存。

另外不能不提的还有胡宗宪。虽然本剧也把他洗白了一些,但这个人物仍不乏代表性。毁堤淹田一案,他一开始被蒙在鼓里,是个完全的受害者,但办案时为了国策大局,还是包庇了江南织造局和浙江的省级官员。主持抗倭时,“国不可一日无东南,东南不可一日无胡宗宪”,而胡宗宪是严嵩的人。当严嵩密令胡宗宪怠缓剿倭,弄成长期战事,这样就没人敢动严嵩时,胡宗宪从国家利益出发又断然无视了。
与海瑞那样理想主义的直筒子清流相比,还是胡宗宪识大体懂人情会变通,这样的人虽没有海瑞那样义正词严,却是能真正在复杂的官场办实事的人。因为最懂官场又想做实事,他大概是剧中上下求索不得最危险最痛苦的一个人物。。

本文来源:http://www.arisingsemi.com/it/57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