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arisingsemi.com--电子营销】

诗歌意象论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人文学院,陕西 西安 710000)
摘 要: 边塞诗派是我国古代诗歌的一个重要派别。盛唐的边塞诗派,诗风奔放、特色鲜明,涌现出高适、王昌龄、岑参等一批边塞诗人。生活经历、个性、时代背景等主客观因素的存在,使高适、王昌龄、岑参三人边塞诗意象选取有趋同,也有个性。

关键词: 意象 边塞诗 高适 王昌龄 岑参
在中国古代诗歌中,经常会读到像“日”“云”“落花”等具有特定意义的字词,这类字词我们称之为诗歌的意象。
意象是诗歌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陈植锷先生在《诗歌意象论》中称:“意象是以语词为载体的诗歌艺术的基本符号。”[1]意象是诗人在审美活动中通过自身想象与情感酝酿所创造的形象,并且在读者阅读过程中再创造的语言符号。
袁行霈先生在《中国诗歌艺术研究》中谈道:“一个诗人有没有独特的风格,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是否建立了他个人的意象群。”[2]我们能够分析诗歌中意象的特质、特色和艺术,就能判断诗歌整体风格和诗人个性创作特色。
诗歌风格由诗歌意象呈现,诗歌意象又在诗歌风格中升华提炼,二者相互促进、相互融合,从而形成具有鲜明特色的诗歌意象群和诗派诗风。在中国古典诗词中,有数量众多的以战争、军旅为主题的边塞诗。有抒发爱国主义、英雄主义的,有对战争风云的描写,也有对战争的厌倦、控诉。许多边塞诗人本身就是民族英雄、爱国志士,在国家需要时投笔从戎。
边塞诗起源于汉魏六朝,到盛唐全面发展[3]。边塞诗不仅描绘了壮阔苍凉、绚丽多彩的边塞风光,而且表达了投笔从戎的豪情壮志及征人离妇的感情。在唐代边塞诗人中,高适、王昌龄、岑参的诗歌最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他们三人的诗歌成就很高、影响深远,通过对比三人的边塞诗具体阐述边塞诗的意象特质。

一、边塞诗中不同意象的特质。

本文来源:http://www.arisingsemi.com/it/595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