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arisingsemi.com--热门资讯】
怀古类诗歌历览古今通得失,观景知人论兴衰
——咏史怀古诗复习学案
编制人 :魏继国 审核人:牛司香 使用时间:
2016、
3、18
基础知识,梳理整合
题材特征
内容情感
常用技法
内涵
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陈迹等为题材。借咏叹史实、描写古迹来抒发诗人的兴衰之感,以寄托哀思、借古讽今。
内容
借怀古叹今叹个人命运的坎坷。
(1)借景抒情(寓情于景)。
(2)对比手法,描写眼前衰败、荒凉的景象,与历史上的繁华兴盛形成鲜明的对比。
(3)化用典故,借典故寄托自己的感伤或对国事的讽喻。
(4)衬托,诗人往往临古迹而抒怀,以悲景衬悲情。
标志
标题中有“咏史”“怀古”“登某古迹有怀”“古迹”“古人名”等。
情感
①针对历史人物或事件,发表自己的观点或看法。
②缅怀前贤,表达敬仰或惋惜;类比古人,寄托伤感或哀思。
③借论古之得失,托古讽今,忧国忧民。
高考真题,热身体验
1.(2011·新课标全国卷)阅读下面的诗,然后回答问题。
春日秦国怀古
周 朴①
荒郊一望欲消魂②,泾水萦纡③傍远村。
牛马放多春草尽,原田耕破古碑存。
云和积雪苍山晚,烟伴残阳绿树昏。
数里黄沙行客路,不堪回首思秦原。
[注] ①周朴(。—878):字太朴,吴兴(今属浙江)人。
②消魂:这里形容极其哀愁。③泾水:渭水支流,在今陕西省中部,古属秦国。
萦纡:旋绕曲折。
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答:
解析:诗人在春日黄昏里,浏览秦国遗址,眼前一派衰草连天的景象,与昔日的辉煌形成鲜明对比,怀古伤今之情油然而生。
“荒郊一望欲消魂”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泾水”“远村”“牛马”“春草”“古碑”“残阳”“黄沙”等意象渲染出了一幅故国荒凉图画,“不堪回首”的悲伤之情让人潸然泪下,点明了全诗的主旨。
参考答案:表现了怀古伤今之情。
诗人春日眺望泾水之滨,不见春草,只见古碑,行客之路尽是黄沙,想当年秦国何等强盛,看如今唐王朝国势日衰,眼前一片荒凉,于是“不堪回首”之情油然而生。
考场技法,答题建模
对点跟踪,规范练习
1. 阅读下面的唐诗,回答问题。(4分)
金陵怀古
刘禹锡
潮满冶城 ①渚,日斜征虏亭②。
蔡洲新草绿,幕府旧烟青。
兴废由人事,山川空地形。
《后庭花》一曲,幽怨不堪听。
[注] ①冶城:东吴当年冶铸之地,位于金陵府治西北。②征虏亭:东晋征虏将军谢石的哥哥谢万曾送客于此亭。
答:
2、请简要分析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4分)
答:
2.阅读下面这首明诗,然后回答问题。
岳忠武王祠①
于 谦
匹马南来渡浙河,汴城宫阙远嵯峨。
中兴诸将谁降敌,负国奸臣主议和。
黄叶古祠寒雨积,清山荒冢白云多。
如何一别朱仙镇②,不见将军奏凯歌。
【注】①这首诗作于土木堡之变后,明英宗被俘,几十万精锐全军覆没,鞑靼大军压境,明王朝危在旦夕。很多人劝皇上放弃国都,迁都南京,于谦力排众议,极力要求坚守北京,坚决打击鞑靼大军。
②朱仙镇:指岳家军朱仙镇大捷。
(1)颈联写到了哪些意象。
营造了怎样的意境。
答:
(2)咏史怀古诗常常借古讽今,试简析本诗这方面的特点。
答:
解析:(1)先全面列举意象,再为意境定性,并联系作者的思想感情。(2)题干已经指出了表达技巧是借古讽今,答案只需要进行具体分析,运用注释理解创作背景,并简洁地组织到答案中。
答案:(1)写到了黄叶、古祠、寒雨、清山、荒冢、白云等意象。营造了岳王祠庙冷清荒寒的意境,很好地烘托了岳飞的悲剧命运。(2)这首诗作于明王朝危在旦夕之际,很多人力主迁都南京,于谦则力排众议,力主坚守北京。
在国家生死存亡的重要关头,不应退缩,而应迎难而上。
为此,诗人建议明王朝汲取南宋从汴梁迁都杭州偏安一隅、主战将领备受非议和奸臣阻扰的历史教训,避免再次上演岳飞那样的历史悲剧。全诗借古讽今,强烈地浸透着作者的立场主张。
3.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回答问题。(8分)
金陵怀古
司空曙①
辇路江枫暗,宫庭野草春。
伤心庾开府②,老作北朝臣。
馆娃宫怀古五绝(其一)
皮日休③
绮阁④飘香下太湖,乱兵侵晓上姑苏。
越王大有堪羞处,只把西施赚得吴。
【注】①司空曙:中唐诗人。
仕途坎坷,长期迁谪。②庾开府:指庾信,梁朝著名诗人,曾深受梁武帝器重。
梁亡后,被迫仕于北朝,常常怀念故国家乡。其诗赋多有“乡关之思”,如《伤心赋》《哀江南赋》。
③皮日休:晚唐著名诗人、散文家,诗文多抨击时弊,同情人民疾苦。④绮阁:馆娃宫,吴王夫差所建。
(1)这两首诗的前两句在表达技巧上有何相同之处。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4分)
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