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arisingsemi.com--热门资讯】
怀古类诗歌透析咏史怀古类诗词思想内容
古诗鉴赏是每年高考复习中的重头戏,也是难点。给学生分类复习可以让学生较有条理地掌握知识体系。
咏史怀古诗是古典诗歌银河中璀璨的明珠,杰出诗人群星闪耀,而中唐的刘禹锡与晚唐的杜牧无疑是其中最耀眼的两颗明星。下面就以两人的诗为例,谈谈怎样复习咏史怀古诗的鉴赏。
诗如其人,它是诗人心灵的写照。读其诗,首先要“知其人”“论其世”。
刘禹锡:关心现实,热爱生活,勇于革新,爱憎分明,是唐代著名的思想家和改革家。刘禹锡在《董氏武陵集记》中,表达了自己对诗歌创作的看法:“诗者其文章之蕴耶。义得而言丧,故微而难能。境生于象外,故精而寡和。千里之谬不容秋毫。”
刘禹锡的咏史怀古诗,精警超迈。
诗人并不是单纯怀古,书写泛泛的今昔兴亡之感,而是从现实出发,站在政治改革家和思想家的高度,将现实的感受与历史的沉思结合起来,以历史题材表现现实内容,寓深刻的哲思于咏史怀古之中。《石头城》是借古讽今的不朽名篇。
石头城
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石头城即金陵(现南京)。前枕大江,后倚钟岭,壮丽险峻。它最早是战国时代楚国的金陵城,三国时东吴孙权在石头山(今南京市西)上修筑城郭、宫殿,故改名石头城。六朝时代这里一直是国都。
经六代繁荣,至唐高祖武德九年
(626)开始废弃。
在唐王朝国运衰微之际,刘禹锡伤悼石头城六代繁华的消歇,抒发怀古之忧思。曲折地表达了他对唐帝国中兴成梦的忧伤情绪。
刘禹锡立意高远,以意串象,精选了山、水、月这三种景物,描绘出石头城的冷落衰败,好一幅古城月夜图。
画面上,群山沉寂,夜潮声寒,月色凄清城垣残破。画面不仅有远近、高低、动静、明暗、声响,有感情的流动和起伏,而且还有深沉的历史感、强烈的现实感和对山川依旧人事已非的哲理感悟。真是语约意丰,震慑人心。
诗的前一联妙用对仗,使群山、潮声、空城互相对照、衬托,“故国”是历史,过去的国都,指六朝(东吴、东晋、南朝宋、齐、梁、陈)的国都,昔日繁华地,“空城”是指石头城被废弃的现实。“一时多空”式的意象横向组接。“寂寞”是拟人。
诗人移情于物,赋予江潮以感情和知觉,它热烈地拍打城郭,发出轰隆之声,但空城冷落,石壁冰凉,于是它只好带着寂寞的心情叹息着退去。古城的凄清荒凉,诗人的惆怅忧伤,全都借着这潮声的涨落得到微妙、深刻的表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