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arisingsemi.com--热门资讯】

枉顾
余华的长篇小说《活着》,描述了福贵苦难而又不断挣扎的一生。解读《活着》的苦难意味,对理解余华想要通过作品表达出来的人对苦难的承受能力,对世界的乐观的态度有重要作用。本文以余华作品中的苦难意味为出发点,从余华作品《活着》入手,对作品进行剖析,并希望能够给当代大学生一些受益终生的启示。
《活着》是余华的代表作之一,余华因这部小说荣获意大利格林扎纳·卡佛文学奖(1998年)和法兰西文学和艺术骑士勋章(2004年)等荣誉。
余华的作品中大多伴有苦难的思想,然而《活着》不同于余华早期作品的是不再向读者呈现暴力、血腥,而是用平实、朴素的语言讲述一个关乎死亡和生存的故事。余华以饱经磨难、历经沧桑的老人形象作为小说的开场,向读者展开了一幅以死亡连缀的生命悲剧,老人福贵一生经历了时代的变迁,在命运的枷锁中来回穿行,大起大落,大喜大悲,最后以一种默默承受的方式独自生活,忍受着命运给的苦难。
1 苦难意味
《活着》用极其简短的语言讲述了老人福贵一家几代人的非正常死亡,这其中有福贵的父母、妻子、儿女、女婿还有他的孙子,整部小说都弥漫着死亡的气息,死亡这条线索贯穿小说的始终。年轻时拥有豪奢大院、忠诚奴仆、百亩良田,然而这些美好都被他在赌场付之一炬。
父亲因此被气死,为母亲求医被国民党抓去当壮丁,被解放军俘虏释放后回来发现母亲已经过世,儿子有庆为救县长夫人抽血过多而死,女儿凤霞产下苦根后大出血死在手术台上,凤霞死后三个月妻子家珍也相继离世,二喜在工作时被两排水泥板夹死,最后的亲人外孙苦根因为吃了太多豆子撑死了。
生命中难得的温情一次次被死亡撕的粉碎,福贵一次次被推向了苦难的深渊,他的一生就像是苦痛和悲剧的不断组合和重演。
从国共斗争到解放战争,从土地改革到大跃进再到文化大革命,福贵的命运随着历史的动荡上下颠簸,在恶劣的生活环境下,人心也渐渐变得恶劣,这其中最为荒唐的就是苦根的死亡。“那时候有庆已经不行了,可出来个医生说血还不够用。
抽血的是个乌龟王八蛋,把我儿子的血差不多都抽干了。有庆嘴唇都青了,他还不住手,等到有庆脑袋一歪摔在地上,那人才慌了,去叫来医生,医生蹲在地上拿着听筒听了听说‘心跳都没了。’医生也没怎么当回事,只是骂了句抽血的:‘你真是胡闹。’就跑进产房去救县长的女人了”医生的职责本应该是救死扶伤,然而书中的医生,枉顾人命,为了讨好县长救县长夫人,不顾有庆的身体负荷能力,恨不得从他小小的身体中榨取出每一滴鲜血。
在福贵收到消息找来时还一副不以为然的样子质问:“你为什么只生一个儿子。”,他们是活脱脱地吃人肉喝人血的恶魔。作品中,万二喜死时福贵也曾说过:“快把二喜抬出去,不能去医院。”“二喜一进那医院,命就难保了。
”这都深深批判了当时社会背景下人性的恶劣与丑恶。。

本文来源:http://www.arisingsemi.com/news/57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