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arisingsemi.com--热门资讯】

诗歌551
目录
1.学而有何乐…………………………………………………………………………1
2.三面镜子……………………………………………………………………………3
3.尊师重道……………………………………………………………………………5
4.为人处世……………………………………………………………………………7
为政第二
5.孔子的自剖…………………………………………………………………………9
6.诗的伟大………………………………………………………………………… 11
7.大政治家的风范………………………………………………………………… 13
8.最高的智慧……………………………………………………………………… 15
9.如何学习………………………………………………………………………… 17
八佾第三
10.追的哲学…………………………………………………………………………19
里仁第四
11.仁者精神…………………………………………………………………………21
12.仁义值千金………………………………………………………………………23
13.仁的境界…………………………………………………………………………25
14.孝子之仁…………………………………………………………………………27
公冶长第五
15.盖棺定论…………………………………………………………………………29
16.想的太过…………………………………………………………………………31

学而第一
1.学而有何乐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yuè)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yùn),不亦/君子乎。”

【注释】
1.子:中国古代对于有地位、有学问的男子的尊称,有时也泛称男子。
《论语》书中“子曰”的子,都是指孔子而言。
2.学:孔子在这里所讲的“学”,主要是指学习西周的礼、乐、诗、书等传统文化典籍。

3.时:时常地或者按照一定的时间;习,复习或者实习 
4.说:同 悦 ,愉快、高兴的意思
5.有朋:一本作“友朋”。旧注说,“同门曰朋”,即同在一位老师门下学习的叫朋,也就是志同道合的人。

6. 愠:生气,发怒;

【译文】
孔子说:“学习并时常温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从心里感到高兴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生气,不也是有德的君子吗。”

【故事】
孔子学琴
孔子年轻的时候,曾向鲁国一位叫师襄子的乐官学琴,这位乐官名襄,被人尊称为襄子,师不是他的姓,而是周朝对乐官的称呼。
孔子跟师襄子学琴以后,师襄子对孔子说:“这首曲子你已经弹得不错了,可以学新的曲子。”孔子回答:“不行啊,我还没有掌握它的弹奏技巧呢。”
过了一段时间,师襄子对孔子说:“你现在已经掌握了这首曲子的弹奏技巧,可以学新曲子了。”孔子说:但我还没有体会到这首曲子的意境啊。

又过了一段时间,师襄子说:“你已经体会到它的意境,这回可以学新曲子了。”孔子却说:“我还不知道这首曲子是谁作的啊。”
就这样,孔子始终在弹奏同一首曲子。有一天,孔子在弹奏中忽然心有所悟,他站起来眺望着远方说:“我知道这首曲子是谁作的,这个人皮肤黝黑,身材修长,胸怀开阔,志向高远,除了周文王还会是谁呢。”师襄子听后马上站起来,一边向孔子行礼一边说道:“你真是圣人啊,这首曲子就叫作《文王操》。”
从这个“孔子学琴”的故事可以看出:孔子学琴不是浅尝辄止,而是端正心态,时而温习精益求精。

【文学常识】
1.“论语”的“论”是“论纂(zuǎn)”的意思,“论语”的“语”是“语言”的意思,“论语”即是论纂(先师孔子的)语言。
2.《论语》是儒家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撰而成。
它以语录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论语》与《大学》《中庸》《孟子》并称“四书”。
共二十篇。

3.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儒家思想的创始人。
相传他有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人。孔子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圣人”,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孟子与孔子并称“孔孟”。


2.三面镜子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注释】
1.曾子:曾参;吾:我。

2.三省:多次进行自我检查,反省;三:泛指多次。
3.为:替,给;忠:尽心竭力。
4.信:真诚,诚实
5.传:老师传授的知识。

【译文】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
和朋友交往是否诚实。
老师传授的学业是否复习了。”

【文学常识】
1.《学而》是《论语》第一篇的篇名。《论语》中各篇一般都是以第一章的前二三个字作为该篇的篇名。
《学而》一篇包括16章,内容涉及诸多方面。其中重点是“吾日三省吾身”;“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礼之用,和为贵”以及仁、孝、信等道德范畴。

2.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有:孔子、孟子。
3.经典四书:《论语》、《孟子》、《大学》、《中庸》。

【故事】
让邻三尺
清朝时,在安徽桐城有个一个著名的家族,父子两代为相,权势显赫,这就是张家张英、张廷玉父子。
清康熙年间,张英在朝廷当文华殿大学士、礼部尚书。
老家桐城的老宅与吴家为邻,两家府邸之间有个空地,供双方来往交通使用。后来邻居吴家建房,要占用这个通道,张家不同意,双方将官司打倒县衙门。
县官考虑纠纷双方都是官位显赫、名门望族,不敢轻易了断。
在这期间,张家人写了一封信,给在北京当大官的张英,要求张英出面,干涉此事。
张英收到信件后,认为应该谦让邻里,给家里回信说:“你们写信来,就是为了道墙,让他们三尺又怎样。万里长城今天还在,秦始皇却早化成土了。
”家人看了信,主动把自家的院墙后退,给邻居让出了三尺。
吴家见了非常感动,也把院墙后退了三尺。两家又成了好邻居。两家礼让之举和张家不仗势压人的做法传为美谈。

包容忍让、平等待人,作为一种美德,在我们古代已经提倡了,但真正能做到的人并不是很多,尤其涉及到自己切身利益的时候。心胸宽广、放眼远处、恭谦礼让的人无论在何时都是受人尊敬的。
在物欲横流、钱、权当头的今天,我们更应该提倡并学习这种美德。

【古诗词积累】
石灰吟
明: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浑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1.词句注释


(1)石灰吟:赞颂石灰。
吟:吟颂。指古代诗歌体裁的一种名称(古代诗歌的一种形式)。


(2)千锤万凿:无数次的锤击开凿,形容开采石灰非常艰难。千、万:指撞击次数多,不是实指一千一万。锤,锤打。凿,开凿。



(3)若等闲:好像很平常的事情。若:好像、好似;等闲:平常,轻松。



(4)浑:全。


(5)清白:指石灰洁白的本色,又比喻高尚的节操。人间:人世间。
2.译文
(石头)只有经过多次撞击才能从山上开采出来。
它把烈火焚烧看成平平常常的事,即使粉身碎骨也毫不惧怕,只要把一身清白留在人世间。
3.尊师重道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fàn)/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注释】
1.弟子:一般有两种意义:一是年纪较小为人弟和为人子的人;二是指学生。这里是用一种意义上的“弟子”。

2.入:古代时父子分别住在不同的居处,学习则在外舍。《礼记·内则》:“由命士以上,父子皆异宫”。入是入父宫,指进到父亲住处,或说在家。
3.出:与“入”相对而言,指外出拜师学习。
出则弟,是说要用弟道对待师长,也可泛指年长于自己的人。
4.谨:寡言少语称之为谨。
5.泛:音fàn,同泛,广泛的意思;仁:仁即仁人,有仁德之人。

6.行有余力:指有闲暇时间。
7.文:古代文献。主要有诗、书、礼、乐等文化知识。


【译文】
孔子说:“弟子们在父母跟前,就孝顺父母;出门在外,要顺从师长,言行要谨慎,要诚实可信,寡言少语,要广泛地去爱众人,亲近那些有仁德的人。这样躬行实践之后,还有余力的话,就再去学习文献知识。


【故事】
仲由负米
孔子有个得意门生叫仲由,字子路。他非常孝敬父母。
他从小家境贫寒,非常节俭。经常吃一般的野菜,吃得很不好。
仲由觉得自己吃野菜没关系,但怕父母营养不够,身体不好,很是担心。
家里没有米,为了让父母吃到米,他必须要走到很远很远的百里之外才能买到米,再背着米赶回家里,奉养双亲。百里之外是非常远的路程,也许现在有人也可以做到一次,两次。
可是一年四季经常如此,就极其不易。然而仲由却甘之如饴。为了能让父母吃到米,不论寒风烈日,都不辞辛劳地跑到百里之外买米,再背回家。如此的艰辛,持之以恒,实在是极其不容易。
后来仲由的父母双双过世,他南下到了楚国。楚王聘他当官,给他很优厚的待遇。一出门就有上百辆的马车跟随,每年给的俸禄非常多。所吃的饭菜很丰盛,每天山珍海味不断。过着富足的生活。

但他并没有因为物质条件好而感到欢喜,反而时常的感叹道:“想给父母背带米都不可能了。”
我们能孝敬父母、孝养父母的时间是一日一日的递减。
如果不能及时行孝,会徒留终身的遗憾。
如果没有办法把握与父母相聚的时间来孝养他们,等到你想要来报答亲恩的时候,为时已晚。但愿我们在父母健在的时候,孝养要及时,不要等到追悔莫及的时候,才思亲、痛亲之不在。

【文学常识】
1.五经:《诗》、《书》、《礼》、《易》、《春秋》。

2.《尚书》:古时称《书》、《书经》,至汉称《尚书》。“尚”便是指“上”、“上古”,该书是古代最早的一部历史文献汇编。记载上起传说中的尧舜时代,下至东周(春秋中期),约1500多年。基本内容是古代帝王的文告和君臣谈话内容的记录。
3.《周易》:又称《易经》,列于“群经之首”,又被誉为“三玄之冠。易经分两部分,一为“经”,有六十四卦卦名、卦象、卦辞和爻辞;二是“传”,诠释易经,称为《易传》。
它以高度抽象的六十四卦的形式表征普遍存在的多边关系中可能发生的各种各样的变化,并附以卦、爻辞作简要说明。

4.为人处世
子曰:“不患/人之不已知,患/不知人也。”

【注释】
1.患:忧虑、怕。
2.人:指有教养、有知识的人,而非民。


【译文】
孔子说:“不怕别人不了解自己,只怕自己不了解别人。


【评析】
这段话是孔子对自己学生所传授的为人处世之道。
有的解释者说,这是孔子安贫乐道、不求名位的思想。这种解释可能不妥。这不符合孔子一贯的主张。在孔子的观念中,“学而优则仕,是一种积极入世的态度。这里的潜台词是:在了解别人的过程中,也使别人了解自己。”

【文学常识】
1.陶渊明:第一个田园诗人。
2.《春秋》是记事的,后多散佚,仅留下来经孔子整理的鲁国的《春秋》,汉代有重新编撰整理的“春秋三传”,即《公羊传》、《谷粱传》、《左传》。。

本文来源:http://www.arisingsemi.com/news/68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