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arisingsemi.com--热门资讯】
诗歌艺术论 摘要:哲学和诗歌艺术都根植于人性的深处,二者是密切联系的。在诗歌作品的艺术境界中,渗透和融合着许多哲理。因此,从哲学的形上视角审视诗歌艺术的内容和形式,能够把握诗歌艺术的生活内涵和内在本质,从而给人以启迪和回味。
关键词:诗歌艺术 哲学思维 意义
中图分类号:J6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
(2016)21-0126-01
哲学作为人类把握世界的一种方式,是反思和追问的艺术,是理论形态的人类自我意识。
用哲学思想关照人类的生活和命运,正如哲学家冯友兰先生所言,可以“判天地之美,析万物之理;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以哲学的形上视角反思和追寻诗歌艺术所表现的人的精神境界,更能把握诗歌艺术的生活内涵和内在本质。
在历代诗人的诗集中,有许多“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寓人生智慧,明宇宙真理”的哲理性诗篇。
这些诗旨在明理,并非纯为抒情,表现了大至宇宙世界,小至个人处世方面的某种智慧明达之理。
能给人以智慧启迪与教诲,既表现了哲理美,又表现了诗意美。如卞之琳《断章》云:“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诗虽简短,却以四个镜头的蒙太奇(是从法国建筑学上音译过来的专用术语,意思为:构成,组合,装配)表现手法描绘出一幅完整的画面,表现出诗人高超的结构化能力。而依哲学视角看,宇宙中的任何事物都存在整体与部分的系统关系,决定系统功能的东西。
不仅是系统的要素。
更是系统的结构。
好的结构。整体功能不是等于而是大于它的各部分之和。
此诗之妙,就在于它有好的结构。王之涣《登鹳雀楼》云:“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说明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道理,激励认们不断攀登,不断进取。苏轼《题西林壁》云:“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既说明看不清庐山真面目的原因,又说出了一个简单的道理:“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叶绍翁《游园不值》云:“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作者从一枝红杏延伸墙外,联想到整个园子里一片春天的姹紫嫣红景色,同时阐明了一个真理:一切富于生机的东西是关闭不住,禁止不了的,它能冲破压抑,茁壮成长。
朱熹《观书有感》云:“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作者用池塘因为有活水注入,才保持清澈的道理说明人只有经常读书学习。接受新鲜事物,才能保持头脑清醒,免于陈腐,得以提高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