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arisingsemi.com--实用文档】

丝绸之路的开辟可以追溯到哪个朝代
第15课丝绸之路的开辟  教学设计
● 教学设计思路
本节课教学内容从直观上看只是张骞两次出使西域、丝绸之路、班超出使西域等内容,但从政治看反映了国家的统一,从文明史的角度考察,反映了民族文化、世界文化的交汇。本课通过布置学生课前搜集与本课人物事件有关的历史资料,如历史人物的图片、遗迹,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对课本有一定了解,降低学习的难度;教学过程中,教师可精心设计恰当的问题,让学生自己归纳,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指导学生绘制丝绸之路的地图,培养学生地理空间的概念。本节以教师引导为辅,学生自学为主。
●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要求学生掌握张骞两次出使西域、中央政府对西域实行管辖、丝绸之路、班超出使西域等基本史实。

2.通过对于丝绸之路的文化内涵和在中西方交流史上的重要地位的认识,培养学生全面的认识和思考问题的能力;指导学生将历史事件置于特定的地理空间去认识和思考,培养学生初步的跨学科综合思维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阅读课本故事,或者学生自己收集的故事,引导学生评价张骞;通过对比,找出张骞和班超的共同的优秀品质,激发学生学习他们的优秀品质。
2.通过每一目设置问题,创设情境,让学生自己分析归纳,教师予以引导,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识到丝绸之路开辟了中西交往的历史。在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中起了桥梁作用。

2.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少数民族和边疆地区在我国经济文化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贡献,认识到开发边疆的重要意义。
● 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1.张骞通西域。张骞出使西域是汉朝对外交往当中最为重要的事件之一,有着开先河之意。所以具有重要地位。
2.本课的第二个重点是丝绸之路。
丝绸之路是本课的主线,并在整个中国古代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所以丝绸之路也是本课的重点,在此当中丝绸之路的形成和意义及衰落又是重点的重点。

(二)教学难点
1.丝绸之路的文化内涵。

2.丝绸之路在中西交流史上的地位。
● 教学方法
创设问题情境法、启发式教学法。
● 教学媒体

(一)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二)素材准备
张骞出使西域的故事,丝绸之路图片、地图册。
● 课时安排
1课时。
● 教学结构与过程
(课堂导入)
复习提问:“为什么汉初对匈奴实行‘和亲’,而到汉武帝时却积极备战,对匈奴进行大规模的军事反击。”(师生共同回忆)同一时期,有一件事,那就是“张骞出使西域”。同学们,你们知道西域是指哪里吗。
教师展示汉朝疆域图,指导学生阅读课本提要,在地图册上找出西域的地理位置,让学生了解西域就是现在的新疆地区。
教师讲解,在汉朝西域和中原地区有着密切的联系,中原地区与西域的使者和商人共同努力,开辟出一条从中原通向这里并延伸到更远西部的丝绸之路。同学们,你们想知道,汉朝是如何和西域建立联系,丝绸之路是怎样开辟出来的吗。它的开辟有什么意义。今天我们就一起了解:
(板书)第15课  丝绸之路的开辟
(讲授新课)
(板书)一、张骞通西域
指导学生阅读课本,提问问题:


(1)匈奴和西域的关系怎样。



(2)西汉初年西汉政权与匈奴关系如何。


(3)匈按控制西域对西汉有什么影响。



(4)西汉与西域是否存在共同的利益。
匈奴贵族在征服西域的过程中,对待当地人民十分残暴。(举例说明:住在河西走廊一带的大月氏人被匈奴贵族赶到伊犁河流域。不久,匈奴又俘虏了大月氏国王,取下头颅做成饮酒的器具。
)匈奴贵族的暴行,引起了各族人民的强烈憎恨。西汉初年经济尚未恢复,国力不足,白登之围后被迫对匈采取和亲政策,以避免匈奴的骚扰。
匈奴控制西域并以此为据点进攻西汉使西汉边疆不得安宁。匈奴成为西域和西汉共同的威胁。

(板书)1.张骞通西域的目的
经过汉初的休养生息、文景之治,西汉在武帝统治时国力雄厚,进入鼎盛时期。
汉武帝决定放弃和亲政策用武力战胜匈奴。
他了解到月氏人对匈奴统治者无比痛恨的情况就决定派人联络大月氏,并和它结盟东西突击匈奴。
公元前138年,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
(板书)2.张骞通西域的意义
学生阅读课本小字内容,了解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的坎坷经历。
教师设问:张骞这次出行历时十三年,受尽磨难,但未能完成使命。张骞是不是白去了。
(同学回答老师归纳)张骞虽然没有达到出使西域的目的,但是了解到西域的地理、特产和各族人民的生活,也了解到西域各族人民很想同汉朝往来。张骞把这些情况,详细地报告给汉武帝。为了扩大汉朝的政治影响,与西域各国建立联系、交换物产,汉武帝派遣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
公元前119年,张骞率领300人组成的使团,访问诸国,西域各族政权派人跟随汉使到汉朝答谢,汉朝同西域各国终于建立了友好关系。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大大促进了汉朝和西域经济文化的交流。
(展示汉与西域的物质往来图)
(板书)3.西域督护府的建立
公元前60年,西汉在西域设置了西域都护。这是西汉派驻西域的总监护,是进行军事、行政管理的长官,其职责是管理西域事务,保护往来的商旅。这说明我国新疆和新疆以西的若干地方西汉时就已接受中央政府的管辖,说明新疆已纳入中国的版图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部分。
请同学们谈谈你如何评价张骞。

答案提示:
第一:个人品格——具有探险精神,百折不挠的意志,强烈的责任感等。
第二:历史影响——沟通了亚洲内陆交通要道,与西域诸国正式开始了友好往来,促进了东西经济文化的广泛交流,开拓了丝绸之路。

(板书)二、丝绸之路
利用多媒体课件介绍丝绸之路的路线。
丝绸之路有海陆之分。陆上“丝绸之路”是张骞通西域后正式开通的。它从首都长安出发,穿过河西走廊西行,经武威至张掖至酒泉,然后到达敦煌。
从敦煌西去,经玉门关、阳关往西的商路有两条,一条走昆仑山北麓,越过葱岭到大月氏,再西行大秦,称为南道;另一条沿今天的天山南麓,越葱岭的北部,西向到达大宛、康居等国,称为北道,再往西可抵大秦。
提问:


(1)为什么这条商路被称为“丝绸之路”。


(2)如何正确认识丝绸之路的文化内涵及其在中西方交流史上的重要地位。
在古代世界,只有中国是最早开始种桑、养蚕、生产丝织品的国家。
中国的丝织品迄今仍是中国奉献给世界人民的最重要产品之一,它流传广远,涵盖了中国人民对世界文明的种种贡献。大量的中国丝和丝织品经由此路西传,故此称作“丝绸之路”,简称“丝路”。
丝绸之路的得名,是因为中国的丝绸最初由陆上道路运往地中海的西方世界,成为中国输出的最具代表性的商品。但它的更大贡献却是推动了东西文化交流,最显著的例子便是中国发明的造纸术、印刷术、火药等,后来都是由这条丝绸之路传入西亚再传至欧洲。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也是由此路首先向东传入中国的。因此可以说,丝绸之路是地理大发现之前一条世界文化交流的主要通道,它不仅沟通了东西方文明,而且促成了这两个文明的相互渗透。
目前,丝绸之路的研究已成为一门国际性的专门学问。
(板书)三、班超经营西域
到了东汉,西域的形势发生了变化。
汉初匈奴分裂成南、北匈奴。南匈奴归顺了东汉。北匈奴贵族则经常率领骑兵南下掠夺,重新控制了西域,向各国勒索繁重的赋税,切断了西域和东汉的交往。
为了恢复中原和西域的交往、恢复对西域的管辖,公元73年东汉政府派班超出使西域。

(板书)班超出使西域
教师形象的讲述班超的故事,也可由学生补充。
(课堂总结)
提问:在张骞和班超两个杰出的历史人物身上有没有共同的地方。

答案提示:敢为天下先的大无畏精神,面对困难锲而不舍,坚韧不拔,矢志不移的顽强斗志。
今天我们学习了张骞和班超出使西域,感受到他俩坚韧不拔勇敢无畏的精神。
丝绸之路的开辟与畅通,一方面加强了新疆同内地的联系;另一方面使中国丝织品在国际上享有极高的声誉,大大促进了中西经济文化的交流。
● 板书设计
第15课  丝绸之路的开辟
一、张骞通西域
1.张骞通西域的目的
2.张骞通西域的意义
3.西域督护府的建立
二、丝绸之路
三、班超经营西域。

本文来源:http://www.arisingsemi.com/wendangdaquan/635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