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arisingsemi.com--文艺兴趣】

李金发诗歌
探寻诗歌的意象之美
【摘要】意象,是中国诗歌的一个核心的传承,它连接着古人和今人,贯穿着历史和未来。不管明月、春天、荷花、蜡烛、青山、绿水还是鸟啼、虫吟,中国人在时光中感悟, 或喜、或悲、或愁、 或苦,这些意象正是能够让我们将这些感情托付的一个又一个载体。本文选取了三个意象:春意盎然,青春草地,蕙月馨荷,并做了一一的论述。
认为意象的创造既不是对生活的复制更不是对生活的逃遁而是诗人思想和情感与万物交融后的升华,让你回味无穷。

【关键词】诗歌  意象  美

【作者简介】张严心(1977年5月), 女(汉族), 北京, 北京劳动保障职业学院基础部讲师,硕士,主要从事基础英语教学研究和文学研究。(北京 100029)
诗歌的魅力在一定程度上得力于读者对于意象的诉诸。“意象”
为诗歌“意境”的重要元素。是以词语为载体的诗歌艺术的基本符号,是熔铸着
诗人的思想感情的物象、人象,是诗人的内在情思与生活的外在物象、人象的和
谐统一,是诗人通过想象所创造出来的可感可触的视觉具象。意象是诗歌艺术最
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可以说,诗歌艺术离不开意象,意象美是诗中音乐美、建
筑美、绘画美的结晶,而徐志摩恰恰是一位最善于捕捉意象。最擅长运用美的意
象抒发思想感情的诗人。

意象,作为诗歌的重要元素,是体现诗歌生命的基本结构内核和功能单位。诗人郑敏说:
“诗人的创造灵感与对生命的敏感与经验都凝聚于意象之中”,意象之于诗歌,如情节之于戏
剧和小说,“它是诗歌独特的叙事方式”。
意象作为诗的灵魂与生命符号,是一种富于暗示力的情智符号,也是富于诱惑力的期待
结构。诗人常以想象的方式将特定的情感或智慧通过比喻性、象征性的意象暗示给读者,读
者则通过对意象的解读体验此中情智。
通过天空意象群这扇独特的窗口,希望我们能够窥探
出徐志摩这位天才诗人的功夫密笈。西方现代主义诗学认为,意象是一种自在自为的多元意义的载体,是实际事物的具体形
式,是一种思维方式和存在方式,是想象力对真理的投射。可以说,徐志摩的天空意象群本
身就是一个光怪陆离的世界。从意象的来源,到意象的营造,再到意象的呈现,都是徐志摩
创作个性、人生经历、审美追求及文学素养等合力作用的结果。

如果说星星是以它的亮赢得了徐志摩的青睐,那么月亮则是以它的美让徐志摩难以忘怀。
月亮的美是最让人心动的,自从嫦娥奔月的故事诞生以来,人们一直相信,寂寥的月宫里居
住着美丽的嫦娥。
因此,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对月一往情深。从初一到十五,月亮渐渐地由亏
而盈,更是寄托了人们对圆满的一种祈盼。“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但愿人长久,千里
共婵娟”“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等,不外乎都是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但徐志摩视野里
的月更多的侧重于它的美,是对美的一种呈现和欣赏,更纯真,也更深刻。
“月:我隔着窗纱,
在黑暗中,/望她从峻岩的山肩挣起一一轮惺忪的不整的光华:/像一个处女,怀抱着贞洁,”
“她那样玲珑,那样美,/水底的鱼儿也得醉。” “秋月的美满,/熏暖了飘心冷眼,”“看它,
一轮腴满的妩媚,/从乌黑得如同暴徒一般的/云堆里升起——/看得格外的亮,分外的圆。”
徐志摩毫不吝啬地用他最美的笔墨来描画他心目中的美入——月亮。
下面我们来看一组徐志摩写月的诗:
望月
月:我隔着窗纱,在黑暗中
望她从峻岩的山肩挣起一一
一轮惺松的不整的光华:
象一个处女,怀抱着贞洁,
惊惶的,挣出强暴的爪牙;
这使我想起你,我爱,当初
也曾在恶运的利齿间捱。

但如今,正如蓝天里明月,
你已升起在幸福的前峰,
。洒光辉照亮地面的坎坷。

这首《望月》,借用“月”的意象将主体不屈抗争的情感抒发得淋漓尽致,一扫过去月意
象的纤弱悲情。全诗共有两节:第一节主要是点明意象,开头一个“月”字就点出了物象,
即月亮。但在对具体物象月亮的描写中,不像过去侧重于对月亮形状、颜色、大小等外在特
征的描绘,将其喻为“银钩”“玉弓”“金轮”“玉镜~‘银盘”等,而是通过“望”这一独特
的视角,侧重于对月亮升起过程的描绘。在这一过程中,又寄寓了主体强烈的情感,一个动
词“挣”的运用就将月亮不畏峻岩、坚守贞洁的抗争精神突显了出来,“月”不再是一个存在
于天空的直观的死板的简单的自然物象,而成为了一个存在于人的内心的蕴含着强烈的情感
和丰富的精神内涵的表情达意之象。
诗的第二节望月怀人,由眼前景通过想象返回到过往的
经历,从物到人,由意象到主体,更加侧重于主体情感的阐发。
“恶运的利齿”“坎坷”见出
现实的残酷,“捱”表达了抗争的勇敢与坚忍,“升起”“洒”表达出胜利后的欣喜与满足。

诗中的物象与主体同病相怜,“月亮”像“你”,“你”像“月亮”,它们共同的遭遇使意象与
主体具有了相同的惊恐到幸福的情感特征。
这首《两地相思》和前面的《望月》结构相似,意象相同。既继承了中国古诗对月怀入
的传统情怀,又情感的表达上有所创新。全诗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写“他”对“她”
的思念,即男性对女性的思念;第二部分是“她”对“他”的思念,即女性对男性的思念,
两部分构成了一个整体,即“两地相思”,与诗题相对应。
这首诗乍一看有“千里共婵娟”的
感觉,像传统的睹物思人,见月怀人一类的诗歌,如张若虚那样的“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
相思明月楼?”或苏轼那样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但细细品味,却有所不同。这首诗更像是把月当作知己,和知己当面谈心,互诉衷肠,将人物真实的心理活动真真切切地暴
露在读者面前,毫无虚假隐匿之心。而传统的咏月诗虽借月寄情,但感情的表达非常隐含,
读者只能在字里行间捕捉一些情感的影子。
传统古诗抒发的大多是泛泛的相思之情,而徐诗
抒发的却是具体的个人感情,所以,此诗的情感要热烈,集中,大胆很多。这也是现代诗相
对于古诗的重要不同,更注重主体情感的直接抒发。
徐志摩的天空意象群,在意象营造时采用的主体化和情感化的两种方式其实是紧密联系,
不可分割的,高度的主体化才能表达强烈的情感,强烈的情感化才能体现高度的主体性,最
终形成意象与主体合一的美学效果。但是这又和传统诗歌意象的“物我相融”有所区别,传
统的意象更侧重于人的“物化”,而徐诗则更注重的是物的“人化”。
意象是诗的细胞,是诗的具体元件。一首诗,往往不只有一个意象,那么要想使一首诗
成为好诗,就必须对意象进行组合,然后再呈现出来。
吴晓在《意象符号与情感空间》一书
中指出:“意象组合的实质,是意象的有序化并置,是诗人为了表达情感的需要,按照一定的
构思,根据审美形式规律,将一个个意象进行组接和排列。”@朱自清曾经评价李金发的诗歌
意象像一粒粒的“珍珠”,但是缺少将“珍珠”连接起来的“串儿”,致使诗意晦涩。
也就是
指其诗歌意象任意堆砌,没有进行合理有序的排列。
意象是诗的细胞,是诗的具体元件。
一首诗,往往不只有一个意象,那么要想使一首诗
成为好诗,就必须对意象进行组合,然后再呈现出来。
吴晓在《意象符号与情感空间》一书
中指出:“意象组合的实质,是意象的有序化并置,是诗人为了表达情感的需要,按照一定的
构思,根据审美形式规律,将一个个意象进行组接和排列。
”@朱自清曾经评价李金发的诗歌
意象像一粒粒的“珍珠”,但是缺少将“珍珠”连接起来的“串儿”,致使诗意晦涩。
也就是
指其诗歌意象任意堆砌,没有进行合理有序的排列。
在徐志摩的诗歌中,“月”意象出现的很多,大体也可以分作两类:一类是作为主体意象,

本文来源:http://www.arisingsemi.com/wentiyishu/595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