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arisingsemi.com--文艺兴趣】

印象派诗歌
10*谈中国诗

1.钱钟书,字      ,号        ,曾用笔名      。著作有散文集《      》,短篇小说集《          》,长篇小说《      》。学术著作《        》是一部具有开创性的中西比较诗论。
1.默存  槐聚  中书君  《人•兽•鬼》  《围城》  《谈艺录》


(5)拔木转石:使树木连根拔起,使大石头转动,形容威力大。
联系上下文可以看出,“他不能对整个本国诗尽职”是对只读中国诗的人而言的。
只读中国诗的人,不能站在比较文学的立场上,对中外诗歌进行比较,从而在比较中认识中国诗不同于外国诗的地方,即中国诗的特点。
他只能就中国讨论中国诗,不能“超以象外,得其环中”,用居高临远的观点看待中国诗,因此难免“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就是“不能对整个本国诗尽职”。

①句话借助对比,从诗歌发展的角度,简要地说明了中国诗的艺术性和由此产生的负面影响。
②作者说“诗体也许正是诗心的产物,适配诗心的需要”,也就是说形式是内容的产物,适合内容的需要。

③这句话蕴含着丰富的哲理,人的思想、情感、理智、意志等可以有所放纵、驰骋,但最终还是有所回归,寻找定所。
比喻句
含意和作用
比着西洋的诗人,中国诗人只能算是樱桃核跟二寸象牙方块的雕刻者。不过,简短的诗可以有悠远的意味,收缩并不妨碍延长,仿佛我们要看得远些,每把眉眼颦蹙
“樱桃核跟二寸象牙方块的雕刻者”所从事的事情是微雕,比喻中国诗人创作的诗歌之精练简短;而用生活中的看东西“要看得远些,每把眉眼颦蹙”来比喻中国诗的精练微妙更是逼真,将抽象的东西具体化了
仿佛病人上了床,浪荡子回到家。出门旅行,目的还是要回家,否则不必牢记着旅途的印象
比喻我们一切情感、理智和意志上的追求或企图不过是灵魂上对本国文化的依恋
西洋读者也觉得中国诗笔力轻淡,词气安和。我们也有厚重的诗,给情感、思恋和典故压得腰弯背断
“压得腰弯背断”是一种生活中的具体形象,这里用来比喻思想内容上的“厚重”,化抽象为具体,便于读者更好理解
中国的艺术和思想体构,往往是飘飘凌云的空中楼阁,这因为中国人聪明,流毒无穷的聪明
用这种似反实正的说法,说明中国诗高度发展的特点
特点:课文大量运用比喻手法,语言轻松、幽默,似随口而出,但生趣盎然。看似随意实则深刻,看似轻淡实则味厚。有的来自生活,通俗易懂,用来比喻抽象的道理,让人读后有豁然开朗之感。
4.仔细阅读课文,试分析下面两句话证明了什么观点,又对说明观点起到了什么作用。

句子
方法
证明的观点
作用
譬如中国绘画里,客观写真的技术还未发达,而早已有“印象派”“后印象派”那种“纯粹画”的作风;中国的逻辑极为简陋,而辩证法的周到,足使黑格尔羡妒
类比论证
证明中国诗是早熟的,中国诗一蹴而至崇高的境界
用读者熟悉的事物类比,使抽象的道理具体化,增强了说服力
又如下面两节诗是公认为洋溢着……口吻情景和陶渊明、李太白相似得令人惊讶
比较论证
中国诗跟西洋诗在内容上无甚差异
通过比较使观点阐述得更清楚
5.这篇文化随笔,处处显露着钱钟书先生语言的丰富、幽默与机警,从本文可以看出,他在语言运用上具有哪些特点。
①化繁为简,深入浅出。
作者在论述中不是生硬地提出几条干巴巴的理论,而是举出诗歌以及图画、音乐、故事、传说、寓言等具体的例子,用大量的丰富生动的比喻,来说明一些道理。读者在接受这些具体例子、形象比喻的同时,自然而然地接受了作者的观点。
②旁征博引,居高临下。作者站在历史和文化的高度,自由地驾驭着古今中外的一切文史资料。
他引用的多个国家的资料,涉及的范围包括文学、哲学、历史学、艺术等。这样的文章,以丰富的知识取胜。

③诙谐幽默,妙趣横生。课文以说理为主,但它的说理,不同于议论文,往往是艺术杂谈似的谈笑风生,中间充满了幽默风趣,读者会一边阅读一边忍俊不禁。

D.韩愈在月夜里听见贾岛吟诗,有“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两句,劝他把“推”字改成“敲”字。
所以,中国诗是早熟的。
早熟的代价是早衰。中国诗一蹴而至崇高的境界,以后就缺乏变化,而且逐渐腐化。
____①____。譬如中国绘画里,客观写真的技术还未发达,而早已有“印象派”“后印象派”那种“纯粹画”的作风;____②____,足使黑格尔羡妒。
9.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概括钱钟书笔名的妙处。

中华笔名文化源远流长,许多作家的笔名起得大有深意,值得再三玩味。学者陆文虎曾写过《〈管锥编〉略解》一文,通过考证,指出“管”与“锥”分别是“管城子”“毛锥子”的省略性叫法,而“管城子”“毛锥子”在古汉语中都是笔的意思。李洪岩先生在研究中进一步发现,中华书局出版的《谈艺录》补订本第566页说,唐代文人韩愈曾经以“中书君”代指“笔”。笔在古代的雅称是“中书君”,而“中书君”正是钱钟书先生的笔名,这个笔名妙就妙在既以笔之名为笔名,又与“钟书”二字谐音。
他认为,由于“中书君”与“管城子”“毛锥子”同义,所以,又可得出“管锥编”三字中隐含作者的名字,是“钱钟书集”的意思。

本文来源:http://www.arisingsemi.com/wentiyishu/596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