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arisingsemi.com--舞蹈】

愤恨
嗔恚因果
一、什么是嗔恚
印光大师说:“‘瞋恚’的意思,是愤恨恼怒。见人得了好处,自己就满怀忧愁、愤愤不平;见人受了损失,自己就欢天喜地、兴高采烈。还包括仗势欺人,盛气凌人等等。”
大家学习嗔恚心的因果,重在认识自心。必须抓住恶心的起点,知道最初的相是什么,用观照的方法就可以明确,由此也可以举一反三。对于构成嗔恚心第一相的憎恶心,《瑜伽师地论》中说:“于能损害相,随法分别故”,这就告诉我们什么是染污的根源。简单说就是“于相分别”,即:对一种假立的相分别,或者是说自己的心执著在这个相上,这个住相就是生起贪嗔的根源。对参《金刚经》当中世尊所说:“我于往昔节节支解时,若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应生嗔恨。”可见,心如果执著对方损害自己的相,就会引起嗔恚,而且随着非理思惟的增长,业会由细而粗,由轻而重,以意推动身口,能使身心堕入恶趣。
因此,《天鼓经》上说:分别薪柴所生的嗔恨火,最终焚毁自他一切,导致一切祸患。
《入行论》也说:“强行我不欲,或挠吾所欲,得此不乐食,嗔盛毁自他。”其中,前两句“对方强行做我不欲之事,或者强行阻挠我的所欲”,就是能损害的相。
对这种能损害相,心里如果执著不舍,憎恶心就会不断膨胀。这些意恶都是从最初一念取相分别而来。这样知道如何流转之后,也就会通达如何还灭。我们要降伏嗔心,就应当在起心动念上遮止,而方法就是不应住相生心,不要让对方损害你的相在心里留存。
这样时时观照,一发现心在执著损害相,当即就要遣除。所以,知道嗔心如何发起的相,就知道对治嗔心应在何处下手。
一旦发现心在取相分别,就应立即荡除。《金刚经》中世尊开示“不应住色声香味触法生心”,就是这个道理。这样取舍,就能断除恶趣乃至轮回。
或者向反面转换,对轮回六尘正观无常苦空。妙叶大师在《念佛直指》中说:要对娑婆世界的声色境界作地狱想、作苦海想、作火宅想,对种种宝物作苦具想,对饮食衣服作脓血铁皮想,对眷属作夜叉、罗刹啖人鬼想。这是把观净相转为观不净相,把观乐相转为观苦相,把观悦意相转成观不悦意相,从中便能发起厌离。
对冤家损害的相如何转换想呢。应作前世父母想、未来诸佛想、悦意相想、成就安忍善知识想,如此便能从根上止住嗔心。

二、以事例说明嗔恚心的因果


1、从前,舍卫城的施主们供养僧众斋食时,首先供僧,然后再布施乞丐。
一次有两个小乞丐,一个是刹帝利种姓,另一个是婆罗门种姓,他们前去乞讨。
婆罗门种姓的小孩没有掌握好时间,他在供僧之前去,结果一无所获。刹帝利种姓的小乞丐,在僧众享用之后去乞讨,他获得许多饮食。
刹帝利种姓的小孩问婆罗门:“你讨到东西没有。”后者因为没有获得任何饮食而气愤不已,他说:“我如果有权力时,应当砍下这些比丘的脑袋。
”刹帝利种姓的小孩则说:“我若执掌大权,应当日日以百味美食来供养佛和眷属。”两人说完之后便各自来到树下,都睡着了。有一辆马车疾驰而来,恰好辗压在婆罗门小孩的颈部,使他断头而死。他是以嗔心果报立即成熟而丧命的。

当时,舍卫城的一位大商主去世,膝下无子。家人商量肯定,如果能找到一位具有大福德的人,就请到家中。人们四处寻找,发现刹帝利种姓的小孩正在树下躺着休息,其它树荫都已经消失,唯独这棵树的树荫仍然覆盖在小孩身体上,因此他们断定这是大福德之人,选他作为商主。后来他供养佛及眷属斋食,在佛前求法,最后获得了解脱。
所以,这是因为他善心果报立即成熟而获得的。
两个小孩的命运相差这样大,一个被车压死,一个暂时享受安乐,最终解脱。
造成这种反差的原因,就是两人的用心不同。面对严厉的对境——佛和僧众,用恶心,立遭报应;发善愿,立即现前善果。
确实善恶报应如影随形。
《念住经》说:“心为敌中敌,心外无他敌,如燧木自焚,心为自心毁。”《入行论》说:“谁制烧铁地。女众从何出。
佛说彼一切,皆由恶心造。”象地狱中燃烧的铁地、各种伤人的苦具、行刑的狱卒,都是恶心所变现,心取损害之相,便无欺地变现同类的受苦境界,了知这个心作心是的道理之后,应当断除嗔心。


2、纪晓岚的笔记上记载:
泉州有个人,有一天忽然发现映在灯光下的身影不像自己,再仔细观察,虽然随着身体运动,影子也在动,但那影子头大如斗,头发蓬乱,像个羽毛车盖;而且手和脚都钩曲,看起来就象鹰爪一样。他越看越觉得自己像个奇形怪状的恶鬼。因此失声大叫,喊妻子出来看,妻子见到的也是一样。从此以后,每天夜晚都是如此,又想不出原因,弄得他惶惶不可终日。

邻居有位私塾先生,听说此事,就对他说:“妖怪不会无缘无故变现,必定是自己招的。是不是你心中暗藏恶念,导致罗刹鬼乘机附身现形。

这人听了,心生恐惧,很佩服老先生的见识,他说:“不错,我和某人有冤仇。我准备将他全家杀尽,叫他断子绝孙,然后我去投靠某人。如今,我的身影起了这种现象,可能是神对我的恶念发出的警告。我暂且停止这个想法,看看你说的灵不灵验。
”这天晚上,果然鬼影不见了。
事例中的主人公,有想作杀害的谋略心,以恶念而感致罗刹现形,又以遮止害心而使鬼影隐没,所以一念转移,立分祸福,相都是随心而变的。
嗔心的异熟果是堕入三恶道。
假设侥幸获得人身,也是相貌丑陋、愚昧无知,身心常为种种痛苦所逼,遭受众生欺凌,转生在空旷恐怖、边鄙野蛮、时有争论的地方,经常惨遭礌石兵刃等损害而横死,生生世世唯起害心,没有生起慈心的机会。


3、求解不修行
有兄弟俩一同跟佛陀出家,他们在修学上渐渐分出差异来。
哥哥对行的方面很精进,弟弟对解的方面很用功。
几年的夙夜不懈,息心深究,他们也都有成就。哥哥证得阿罗汉果,弟弟也深入三藏教典。可是,弟弟常常以为自己广学多闻,自夸炫耀,卖弄聪明,传播名声,引以为荣。
他的哥哥知道以后,很是为他担心。
对弟弟的成就,感到悲观。于是,有一次,他就劝告弟弟说道:“人身难得,佛世难值,正如佛陀常说的,失人身如大地土,得人身如爪上泥。
而今你既得了人身,应当以修行为重,解学则在其次,千万要慎重选择。”
弟弟听了,并不以为然,像耳边风,并不记在心中,反驳道:“你说的我认为不一定是对。
我觉得我现在虽然对佛法有大海一滴的认识,但尚未得其骨髓,所谓既登其堂,必入其室。待我精通三藏,堪任人天师表的时候,然后再修道也不迟。”
“可是,人生无常,生命不能长久,也许你的三藏还没有学成,无常就落到你身上了,所以及早修行最为要紧。”
弟弟仍然固执他的本意,不肯接受哥哥的劝告。不久,弟弟染上奇异的怪病,医药无效,必死无疑。弟弟知道自己会死,心中非常恐惧,对他哥哥说道:“我过去愚痴迷盲,不听你的教示。现在面临寿命将尽,修行已经来不及了。

说着,涕泪交流,向其兄悔过。不久,他的弟弟终于逝世。哥哥念手足情份,入定观他所投生的趣向。
当他看见他投生在一个长者家中的时候,他便有了救度他弟弟的心念。
那长者家,靠近寺院。为了想救度他的弟弟,哥哥便数次到长者家探望,总想找机会度他的弟弟。当转世的弟弟长到三岁的时候,便替他皈依,教念佛陀圣号。这小孩也很惹人喜爱,聪明乖巧,一学就会。
当他长到四岁的时候,有一次,他的乳母抱他往山上的寺院拜见他的师父的时候,因为寺在高山上,石阶曲折而崎岖,乳母抱他在怀中,一不小心谨慎,失手将小儿掉落在山下。
顿时头破血流,粉身碎骨,凄惨地死亡了。当他临命终的一刹那,心中顿时生起恶念,怀恨乳母的抱持不慎,以至遭遇这样灾祸。
由于他起了这一念瞋恨的心,命终之后,堕入地狱。

他的哥哥知道这件事后,除怜悯其不幸外,又再入定观他的生趣,忽然,他在定中,观察到他的弟弟,已堕入在地狱中,他不觉叹息道:“地狱的苦楚,多么深重。地狱的罪业,多么难度。诸佛菩萨尚且不能奈何,何况是我。

佛法难闻,人身难得,既得人身,又有几载。我们应该把握时机、努力修道,“解”道紧要,“行”更重要,佛教是知行合一,行解并重的。
这个故事咱们听了怎么感觉这么熟悉。现在人好像都干这事。
其实以前佛在的时候,就有人专门喜欢干这事了,喜欢搞什么呢。搞理论,不喜欢实践、实证,那会儿就已经有了。
搞理论,不实证,毫无用处。对于自己生死、摆脱痛苦轮回毫无用处。
即使学得三藏十二部,讲得天花乱坠,自己没有悟道、没有证果,毫无用处,对你自己将来了生脱死、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毫无用处。
没关系。
修行是修什么呢。修我们的身口意,修行就是修心。
心我们看不见,心在哪里呢。就是我们的身口意,我们修行改造自己的身口意,这就是修行,这有用,将来死的时候有用。
故事里面的弟弟,人家三藏十二部都搞懂了,最后怎么样了。得病,你还得死。
生到人家里面,不小心摔得粉身碎骨,然后一念嗔心起,地狱里受罪去了。这个故事的启示是什么呢。你要是不搞实修,最后就是粉身碎骨,这个意义就在这儿。
解,不要紧,我们并不反对。关键是现在大家全在搞理论,全在搞知见,这不行。大家都以为自己理解了,天天学这个学那个,学完就能管用。没用。真的没用。
这故事说了,人家还讲经呢,精通三藏,堪任人天师表呢。最后怎么样。结果是粉身碎骨,呆地狱去。
“诸佛菩萨尚且不能奈何”,他哥哥也没办法。很重要啊。大家千万不要把心思光弄到解那儿去。你就行吧,实修吧。你越实修,慢慢你就知道了。不知道不要紧,继续实修,到一定程度你就会解。

佛法的解不是理论,不是书本,是心。
心开了你就解了,这是佛法的解。如果我们把佛法的解老认为是佛经,就错了。佛经你得从心里面去讲,心里流出来的,不是一个字一个字讲出来的。大家一定要搞懂,回去就实修,没别的。
你心里面什么时候流出智慧来了,佛所说的一切经你自然就懂了,不是拿着书本一个字一个字去抠,抠不出来的,佛经不是这么学的。

理论上你搞得天花乱坠,这一个字能讲出五十种含义来,没用。
你搞出一千种含义也没用,为什么呢。那不是你自己的证悟。你真正证悟了,你就知道了,佛经那是无量的含义,时时刻刻都在变化,根据外缘情况,时时刻刻都能产生出不同的含义来。所以大家千万要记住,了解佛经,理解佛经,从哪儿理解呢。
从你自己的心理解,不是从耳。耳朵听到的都是理论、概念,那不叫懂得佛经。懂得佛经一定是从你的心里。你自己心里懂得佛经了,你就懂了。

佛经是怎么回事。佛经是不能用语言表述的。用语言表述出来的只能说是个引导。你必须用心去理解,那样的话,你才知道什么叫佛经里边的实境。语言只是个介绍,只是个图示而已。就好像我们有个冰箱,搞个说明书而已。
冰箱是什么呢。通过说明书你搞不懂,你必须实实在在的看到了冰箱,使用了冰箱,你才能知道冰箱是怎么回事。所以现在大家千万不要把精力放在这些文字上去,时间如果来不及的话,就把自己给害了,一定要记住这条。
我们现在哪有像在佛陀那会儿业障轻,没事还能问问佛陀这什么意思,现在咱们到哪儿问去。到哪儿找佛陀。找不着了。

本文来源:http://www.arisingsemi.com/wentiyishu/652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