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arisingsemi.com--学历教育】

出使的意思
《张骞拜别汉武帝出使西域》插图介绍与史实辨正
《张骞拜别汉武帝出使西域》(图1),多年来都被中学历史教材用作插图,说明汉武帝时期的中外交往。
该插图取自敦煌莫高窟初唐第323窟主室北壁佛教感应故事画《张骞出使西域图》(图2)截取的是下半部分。1982年《敦煌研究》试刊第1期刊载的马世长先生的《莫高窟第323窟佛教感应故事画》一文,对《张骞出使西域图》作了详细解说。
1987年文物出版社出版的五卷本《中国石窟?敦煌莫高窟(三)》公布了该图的彩色图版,并配有说明。《张骞出使西域图》共有五幅画面,对应五条榜题,表现了汉武帝获得匈奴祭天金人和张骞出使西域的情景。
兹按画面顺序,将五幅画面内容介绍如下:
1 榜题上方有一帝王,手擎香炉跪拜顶礼,帝王左右有六大臣站立,皆躬身合掌,执笏顶礼,榜题文字四行为:“汉武帝将其部众讨,匈奴,并获得二金(人)长丈/余,列之于甘泉宫,帝为,大神常行拜谒时。”
2 榜题上方正中为一四阿式顶大殿,正面自阑额向上竖立一匾牌,上书“甘泉宫”三字。殿内置二立佛像,二像皆高肉髻,着袈裟,殿下有台基,正面有踏步,殿前两侧各有一株绿树,榜题文字已漫漶不清。
3 榜题右侧为一帝王骑在马上,后随臣属八人,或持曲柄华盖,或引马于前,或随从于后。榜题左侧,一人双手持笏跪拜辞别帝王,其后有二、从者,持双节立于后,再后为四匹马及一马夫,马上驮行装物品及丝质物等。
榜题文字三行为:“前汉中宗既获金人莫知名/号,乃使博望侯张骞往西/域大夏国问名号时。”
4 一人骑马行于旅途中,二人持节骑马随于后,榜题文字已漫漶不清。
5 三人行至一城,前者一人双手合十顶礼,后二人持节随后。城内有一佛塔,城门外有二比丘向城内观望。榜题文字为“口大夏时”。

以上五幅画面完整地表现了张骞出使西域的目的、辞别汉武帝场面、旅途中及到达目的地各情节,是现存最早的一组张骞出使西域的图像资料。但是,《张骞出使西域图》是一幅佛教感应故事画,与历史事实相去甚远,考证如下:
画面1中汉武帝获匈奴祭天金人事,史籍记载以《史记》匈奴列传和卫将军骠骑列传为最早,但二传均只说汉武帝于元狩二年(前120年)春,“得休屠王祭天金人”,而榜题中的“列之于甘泉宫”“常行拜谒”云云,则无一字道及。此则榜题与《魏书》卷114《释老志》中的记载最为接近,文中记载:“案汉武元狩中,遣霍去病讨匈奴,至皋兰,过居延,斩首大获。昆邪王杀休屠王,将其众五万来降。获其金人,帝以为大神,列于甘泉宫。
金人率长丈余,不祭祀,但烧香礼拜而已。此则佛道流通之渐也。”《魏书》的此段记载又源自南朝梁刘孝标的《世说新语?文学篇注》,原文如下:“《汉武故事》日:‘昆邪王杀休屠王,以其众来降,得其金人之神,置之甘泉宫。金人皆长丈余,其祭不用牛羊,唯烧香礼拜。
上使依其国俗祀之。’此神全类于佛,岂当汉武之时,其经未行于中土,而但神明事之邪?”北齐魏收将《汉武故事》所记汉武帝获匈奴祭天金人一事采入《魏书?释老志》中,并进一步认定:“此则佛道流通之渐也。”之后《历代三宝记》《广弘明集》《佛祖统纪》等佛籍均采纳此说。《魏书》所载休屠王金人为佛事,汤用彤先生在其名著《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一书中对此进行了深入考证,认为:“(甲)《史记》《汉书》并未言及武帝列休屠丈余金人于甘泉,烧香礼拜。
(乙)《汉书?金日?传赞》有立金人为祭天主之言,其后注解多有从之者。(丙)汉武帝时,印度未有造佛像之事。
(丁)金日?为休屠太子,无奉佛传说。(戊)甘泉宫乃象紫微宫之十二星。而休屠金人与径路祠则同另在一地。由此五证,《释老志》所言之虚妄可知也。”
画面3表现的主题亦与史实不符。
张骞出使西域,与问金人名号根本无关。
查《史记?大宛传》,张骞虽提到身毒(印度),但遍查《史记》《汉书》均未涉及佛教内容。《后汉书》卷88《西域传?论》则明言:“至于佛道神化,兴自身毒,而二汉方志,莫有称焉。张骞但著地多暑湿,乘象而战。”从上文更可以确认:虽然说到佛教,但与张骞仍无关联。
而把张骞出使西域和佛教传人拉上关系的又是《魏书?释老志》,其中有言:“及开西域,遣张骞使大夏还,传其旁有身毒国,一名天竺,始闻浮图之教。”榜题文字“前汉中宗既获金人,莫知名号”,此说亦与史实不符。获匈奴金人为汉武帝时事,武帝庙号为世宗,与榜题有矛盾,若依榜题,则前汉中宗应是汉宣帝,而张骞出使西域又不在汉宣帝时。
综上所述,将一幅与历史事实相去甚远的佛教故事画放在中学历史教材中是不合适的。
尽管此图是现存最早的反映张骞出使西域的图像资料,但其终归是传说,与史实不符,因此建议中学历史教材中将此图删去,或由任课教师给学生讲清楚,以免误导学生。



本文来源:http://www.arisingsemi.com/xueliyanxiu/66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