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arisingsemi.com--语言培训】

庄子诗歌
金代诗人元好问曾作诗评价陶渊明:“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 实质上,这首诗称赞的不仅仅是陶渊明诗歌清新自然的语言,更赞扬了陶渊明诗歌中所反映的“真淳”的思想内涵。这种思想内涵以“田园生活的意趣”为表现形式,体现了陶渊明历经沧桑后所持有的淳真淡泊的人生态度,而其思想渊源也与其时盛行的老庄之学有着深刻的联系。
对于“淡”的推崇起源于老子,老子赋予君子以“淡”的性格,并将它超然于世俗的欲望之上。
庄子认为“淡然无极而众美从之”体现有无相生,虚实相济之美。庄子的“淡”的思想,在无尽的时空中臻于“淡然无极而众美从之”的至高境界,鼓荡着历代文人雅士的心弦,在经验与超验、有限与无限的巨大张力中,人们借以驰骋海阔天空的想象力。
陶渊明在《饮酒》其五中写道“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正是这种“淡”意境的反映。同时,这种平淡美在陶渊明的田园诗中比比皆是,如“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归园田居》其一)、“邻曲时时来,抗言谈在昔”(《移居》其一)等。从中不难发现,陶渊明田园诗中的“平淡朴素”之美正是来源于庄子的“淡然无极”的思想。

而作为魏晋时期的名士,陶渊明更是深受当时玄学的影响,在其诗中则表现的更多的是将玄理意象化以及生活化。陶渊明极其巧妙地用比喻和典故将玄理蕴含在田园风光和平淡的农家生活的描写中,如在他的《归园田居》中写道“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离开了“尘网”和“樊笼”,他从大自然中真正感受到了生命的价值所在,而“自然”这一哲学内涵正是玄学的思想所在。在《饮酒》之五中更是写道“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陶渊明在此诗中通过一系列意象隐约暗示人生的真理。南山的永恒、山气的美好、飞鸟的自由,不正是体现了自然地博大与充实,尤其是自在无所求的本质吗。
那么,人的一生,除了顺其自然,在大自然中感受到生命的美好外,还有什么可以追求的呢。由此不难看出,陶渊明的诗歌在其玄学思想的影响下呈现出了一种平淡朴素的美学意境。

本文来源:http://www.arisingsemi.com/yuyanliuxue/10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