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arisingsemi.com--英语培训】

关于电的诗歌
古代诗歌散文专题形成性考核
第一次考核任务
认真学习教材第二章《从汉乐府到唐代的新乐府》,回答下列问题。
一、谈谈你对汉乐府“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理解。

就乐府诗内容而言,其“感于哀乐,缘事而发”主要体现在全面而深刻地反映了社会下层民众真实的社会生活和个体的生命体验,尤其注重反映他们生活的艰辛与痛苦,从而揭示出社会矛盾的尖锐。乐府诗表现的既有社会的不公,也有战争的罪恶,还注重表现个人的情感世界,尤其是爱情的悲喜以及生死的体验。
就乐府诗的艺术特色而言,其“感于哀乐,缘事而发”则主要表现为叙事手法的娴熟巧妙以及感情抒发的质朴纯挚。汉乐府叙事手法巧妙,达到了很高的艺术水准。这主要表现在它善于选取生活中富有诗意的一个片段或几个片断,精心剪裁,巧妙布局,通过压缩叙事空间,把矛盾集中在一个焦点上。这样既避免了冗长叙事,又能给读者留下丰富的想象空间,表现更加广阔的社会背景。
如《东门行》选取主人公拔剑出门的一个镜头,突出社会矛盾的尖锐。乐府诗感情抒发的质朴纯挚。
汉代乐府诗的风格各不相同,或深婉,或率直;或悲怨,或慷慨,但它们都被统一在质朴这一总体风格之下。所谓质朴是指乐府诗感情的抒发往往不事雕琢,平实流畅,自然道来,具有浑然天成的艺术效果。

二、结合作品分析《孔雀东南飞》一诗的民间文学特征体现在哪些方面。
《孔雀东南飞》带有明显的民间文学特征。在汉乐府中,有一首四言的《古艳歌》:“孔雀东飞,苦寒无衣。为君作妻,中心恻悲。
夜夜织作,不得下机。三日载匹,尚言吾迟。
”与《孔雀东南飞》在内容上有联系,与刘兰芝的悲诉几乎相同。《古艳歌》可以看作是《孔雀东南飞》的一个祖本或是异本,《孔雀东南飞》便是来自这样的祖本或是综合诸多这样的祖本而成,这使得《孔雀东南飞》带有明显的民间创作的特色,富有浪漫色彩。
如诗中通过刘兰芝自己和刘兰芝母亲之口反复夸赞刘兰芝的勤劳和聪慧,便是民歌常用的艺术手法。而诗的末段,用松柏梧桐,交枝接叶,鸳鸯相向,日夕和鸣,来象征焦仲卿夫妇爱情的不朽,和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也是民间文学常用的处理方式。魏晋以后,夫妇殉情的故事并不少见,如韩凭夫妇、陆东美夫妇、流传颇广的梁祝化蝶等,但见于诗歌,《孔雀东南飞》却是最早的。
三、结合分析南朝民歌与北朝民歌在题材内容与情感表达上有什么不同。
南朝民歌的主要内容为情歌,它们多以女性的口吻,热烈讴歌人类美好的爱情,描写爱情生活的种种场面。在艺术上,南朝民歌体制小巧,大多为五言四句,语言清新自然,不假雕饰。无论是吴歌还是西曲,都善于运用双关谐隐,这些巧妙的双关语的运用,不仅使得语言更加活泼,而且在表情达意上也更加含蓄委婉。
北朝民歌在内容上及艺术特质上都迥异于南朝民歌。
北朝民歌内容广泛,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战争、羁旅、豪侠、风物、爱情。与南朝民歌相比,北朝民歌反映的社会生活要宽广得多。
北朝民歌的直率粗犷、质朴刚健与南朝民歌的柔媚清丽、婉转缠绵恰相对照。北朝民歌较少修饰,也没有双关、隐喻等南朝民歌中常见的技巧,没有对景物细致精工的描绘,不追求音韵的圆转流利,纯以气势夺人,真率动人,写实感人。
虽然很多民歌是翻译作品,我们仍可感受到这种鲜明的特点,这些特点正是南朝偏于柔弱的诗风所缺乏的。
四、结合作品分析杜甫新题乐府是如何“讽兴当时之事”的。
杜甫的新题乐府“讽兴当时之事”,较多反映社会现实,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揭露统治者的穷兵黩武,这类诗作以《兵车行》为代表。《兵车行》标志着杜甫诗风的转变。
这首诗表现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痛苦,以及对农业生产造成的破坏。杜甫把矛头直指好大喜功的唐玄宗,一方面是“边庭流血成海水”,另一方面是“武皇开边意未已”。

第二,揭露了统治者的骄奢淫逸和对百姓的欺压。在这方面,杜甫有一系列的诗篇,如《丽人行》批判了权倾朝野、炙手可热的杨氏兄妹。
《冬狩行》则讽刺了地方军阀只知打猎取乐,全然不顾国家安危的状况
第三,揭露安史之乱对百姓的伤害,这以“三吏”、“三别”为代表。“三吏”为《石壕吏》、《新安吏》、《潼关吏》,作者在诗中出现,以亲身经历的方式叙事;“三别”为《新婚别》、《无家别》、《垂老别》,通篇为人物独白,可视为代言体。杜甫以实录的笔法对战争的惨状以及百姓的痛苦进行了描述,言辞之间充满同情。
五、结合作品分析汉乐府和魏晋南北朝乐府在语言形式上各有什么特点。这些特点对后世诗歌创作有何影响。
汉乐府民歌使用了新的诗体:杂言体和五言体,打破了《诗经》以来的四言传统。前期以杂言为主,后期随着文人的逐渐介入,五言乐府渐成主流。杂言体诗在《诗经》、楚辞中都有,然总体上不占主流。
汉乐府诗则不然,它的杂言体诗完全是自由灵活的,一篇之中从一字句到十字句都有。杂言是汉乐府诗作为民间文学的一种原生态形式,并非有意如此,但确乎具有特殊的美感,是诗人感情抒发的自然需求,二者之间融合无间。
后世诗人如曹操的《气出唱》、曹丕的《陌上桑》、陈琳的《饮马长城窟行》等都是杂言,鲍照、李白等善于创作杂言乐府诗,尤其是李白的乐府诗情感充沛,再加上杂言这种灵活的表现形式,自由挥洒,行止自如。当然,相对而言,五言乐府对后世文学的影响更大。
魏晋南北朝乐府民歌,这种篇制短小、长于抒情的艺术形式,对于近体诗(尤其是绝句)有很大的影响。南朝民歌体制小巧,大多为五言四句,语言清新自然,不假雕饰。南朝民歌对当时的文人诗有很大的影响,宫体诗的出现与南朝民歌的影响有直接相关。唐代许多诗人也深受其惠,如李白的《长干行》便受到了《西洲曲》的影响。与南朝民歌一样,北朝民歌篇幅也不长,大多为五言四句。
北朝民歌较少修饰,也没有双关、隐喻等南朝民歌中常见的技巧,没有对景物细致精工的描绘,不追求音韵的圆转流利,纯以气势夺人,真率动人,写实感人。
虽然很多民歌是翻译作品,我们仍可感受到这种鲜明的特点,这些特点正是南朝偏于柔弱的诗风所缺乏的。这为后世诗人集南北之长、开拓新境界提供了重要的条件。

第二次考核任务
一、律诗是在篇章、句式、对偶、音律上都有严密限定的一种诗体,七律是律诗的一种,杜甫是诗史上第一个大力写作七律的诗人,《咏怀古迹》五首、《秋兴八首》、《登高》等都是杜甫的七律代表作。请认真学习教材第四章《格律诗》,并仔细研读杜甫《咏怀古迹》其五,完成下列任务。
《咏怀古迹》其五
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遗像肃清高。
三分割据纡筹策,万古云霄一羽毛。
伯仲之间见伊吕,指挥若定失萧曹。
福移汉祚难恢复,志决身歼军务劳。

(一)平仄是律诗最重要的格律因素,请学习律诗的平仄规定,完成下列任务。


1、请标出《咏怀古迹》其五的平仄。

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遗像肃清高。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三分割据纡筹策,万古云霄一羽毛。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伯仲之间见伊吕,指挥若定失萧曹。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福移汉祚难恢复,志决身歼军务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2、粘对是律诗平仄中规则的一部分,请以《咏怀古迹》其五为例,说明何谓“粘”、何谓“对”。
所谓“黏”,是指上联的对句与下联的出句平仄必须是同一类句式,如果上联对句是仄起平收,则下联出句应是仄起仄收,如“万古云霄一羽(毛仄仄平平仄仄平)”和“伯仲之间见伊吕(仄仄平平平仄仄)”;如果上联对句是平起平收,则下联出句应是平起仄收。即后联出句第二字的平仄须与前联对句第二字的平仄一致。
如“宗臣遗像肃清高(平平仄仄仄平平)”和“三分割据纡筹策(平平仄仄平平仄)”。
所谓“对”,是指每联出句与对句必须是相对的句式,出句为仄起仄收,则对句应为平起平收,如“伯仲之间见伊吕(仄仄平平平仄仄),指挥若定失萧曹(平平仄仄仄平平)”;出句为平起仄收,则对句应为仄起平收,如“福移汉祚难恢复(平平仄仄平平仄),志决身歼军务劳(仄仄平平仄仄平)”。


3、“拗救”是律诗中经常会出现的一种声律现象,请以《咏怀古迹》其五为例,说明什么是拗救。
所谓“拗救”,就是前面该用平声的地方用了仄声,就在后面适当的地方用一个平声字作为补偿。
如“伯仲之间见伊吕(仄仄平平平仄仄)”。

(二)除了严格的平仄要求外,律诗在押韵和对仗上也有比较严格的规定,请以《咏怀古迹》其五为例,说明律诗押韵和对仗的规则。



1、押韵规则
七言律诗,每首八句,每句七字,共五十六字。
一般逢偶句押平声韵(第一句可押可不押),一韵到底,当中不换韵。《咏怀古迹》其五诗中,“高”、“毛”、“曹”、“劳”四字押韵。


2、对仗规则
律诗的四联,各有一个特定的名称,第一联叫首联,第二联叫颔联,第三联叫颈联,第四联叫尾联。按照规定,颔联和颈联必须对仗,首联和尾联可对可不对。对仗的规则是: ⑴ 出句和对句的平仄相对立; ⑵ 出句的字和对句的字不能重复; ⑶ 语法结构要相同:即句型、词组相同;⑷ 词性相同; ⑸ 避免“合掌”。
这就是上、下联意义不可重复。《咏怀古迹》其五中,颔联、颈联对仗:“三分割据纡筹策,万古云霄一羽毛。
”“伯仲之间见伊吕,指挥若定失萧曹。”
二、请认真研读教材第三章第三节所讲李白七古《将进酒》,完成下列任务。并从句式、平仄、押韵、对仗等方面与杜甫《咏怀古迹》其五对比,进一步加深对七律格律要求的理解。


1、从原诗中节选八句抄录于下,并标出其平仄。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 平仄仄仄仄平仄,仄仄平仄仄仄仄。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仄平仄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平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平平平平仄平仄,仄仄仄平仄平仄。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仄平平平平仄平,仄平仄仄仄平平。


2、写出其韵字。

“醒”“名”押一韵。
“谑”“酌”押一韵。



3、指明其中对仗的句子。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三、请尝试自拟题目,写作一首七言律诗,尽量做到在平仄、押韵和对仗等方面符合七言律诗的格律要求。
第三次考核任务
请于唐宋词人温庭筠、李煜、冯延巳、晏殊、欧阳修、晏几道、秦观、苏轼、李清照中选取一家,以其令词作品为研究对象,自拟题目撰写一篇小论文,论文字数不少于1200字。
(预留三页空白)
第四次考核任务
一、骈文是中国古代一种独特的文体,它有和散体文截然不同的文体特征,请认真学习教材第十三章第二节《骈文》,结合作品了解骈文的特征,并按照要求从教材所讲到的骈体文中为下列特征找出例证。(注:请不要重复使用例句) 。

本文来源:http://www.arisingsemi.com/yuyanliuxue/1309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