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arisingsemi.com--出国留学】

悒郁
从《沉沦》来看郁达夫的创作风格
【摘要】《沉沦》艺术的表现了一种郁郁的形象,凸显了他的创作风格:精于描绘主人公的痛苦和孤独,善于表达人物的心理活动与景色描写,并且在他的文章中能看到许多外国文学的因素,敢于挑战中国传统文化。并且大都都是采用第一人称来描写,常常把个人的生活经历作为小说和散文的创作的素材,在作品中毫不掩饰地勾勒出自己的思想感情、个性和人生际遇。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关键词】《沉沦》 郁达夫 忧郁
当时郁达夫先生的这篇小说是写于他留学日本的时期,既然如此就不得不把这前后的情况大概的说一下。
郁达夫先生1913年随其兄曼陀前往日本留学,于1922年毕业回国,先后就读于东京第一高等学校、名古屋第八高等学校和东京帝国大学。在这段时间里郁先生刻苦攻读中外小说,创作了第一部白话文小说集《沉沦》。
当时先生只有二十岁左右,身处异域,还是一个正在不断蚕食自己国土的国家,还要整日忍受着日本人的白眼和侮辱,这是多么压抑的事,一种对故土的依恋之情和浓烈的爱国之情交杂在一起,使得他不得不说,又不得不写,用饱涵深情的笔触宣泄心中的愤懑。这就是郁达夫写创作《沉沦》的背景。
被誉为他的杰出代表作品,也是他唯一的中篇小说。这部小说描写了当时留日学生在日本受到的欺辱,表现了主人公内心的悒郁苦闷,具有爱国主义思想。最后主人公自沉大海,带有明显的颓废思想和悲观情绪。透过《沉沦》,我们可以能些微了解到郁达夫小说的创作的几点特点。
一、孤独抑郁的性格。  小说第一句“他最近觉得孤冷的可怜”的“孤冷”二字,便为郁达夫所有小说奠定了情感基调。早熟的性格、景色的优美、个人的忧郁都使得他躲避人群而亲近自然。
这使得他的小说大都时候都是以第一人称的口吻来写周围的世界,他常常一个人于无事时就会到外边转转,不为什么,只是孤独而忧伤的看着这个世界。
他同情那些车夫、弱女子。于自己一样贫困的身上,掏出几个铜板,给这个世界和他一样贫苦的下层人民。他的目光常常忧郁,固然由于其性格造成的,但是国家的落后,人民的不幸何尝不加重他的忧郁病。所以他的忧郁可以说是时代造成的,他的忧郁背后实际上是对现实表示莫大的悲哀与失望。
这使他在他自己许多文学作品中都得到了体现。
二、景色环境的描写。《沉沦》中第一部分就有大量篇幅的景色描写。如“晴天一碧,万里无云,终古常新的皎日,依旧在她的轨道上,一程一程的在那里行走。
”这样的描写在他的好多篇小说里出现多次。他孤独悒郁的性格使得他有一颗贴近自然的心,用自然之子的角度把景色和周围的环境写的格外的清晰。又如他对故乡的描写“他的故乡,是富春江上的一个小师,去杭州水程不过八九十里。这一条江水,发源安徽,贯流全浙,江形曲折,风景常新:唐朝有一个诗人赞这条江水说‘一川如画’。
”这样的对于故乡景色的描写差不多回家一次写一次,并且每次都用不同的角度写。随便翻翻《郁达夫小说全集》,你总能发现作家善于描写景色环境的独特风格。
没有一定文学功底的作家是很难达到这样的文笔的。
三、对自我和“性”的大胆暴露。
《沉沦》里面除了描写了自己的行踪、留学生活外,对人性脆弱的地方,作者进行了大胆的自我暴露:如“他每天早晨,在被窝里犯的罪恶,也一次一次的加起来了。……他犯了罪之后,每深自痛悔,切齿的说,下次总不再犯了,然则到了第二天的那个时候,种种幻想,又活泼泼的到他的眼前来。他平时所看见的“伊扶”的遗类,都赤裸裸的来引诱他。中年以后的妇人的形体,在他的脑里,比处女更有挑发他情动的地方。
他苦闷一场,恶斗一场,终究不得不做她们的俘虏。”窥视女性洗澡,如“轻轻的开了便所的门,他尽兀自的站在便所的玻璃窗口偷看。
原来他旅馆里的浴室,就在便所的间壁,从便所的玻琉窗看去,浴室里的动静了了可看。
他起初以为看一看就可以走的,然而到了一看之后,他竟同被钉子钉住的一样,动也不能动了。”在野外偷听男女野合,如“他心里虽然如此的在那里痛骂自己,然而他那一双尖着的耳朵,却一言半语也不愿意遗漏,用了全副精神在那里听着。”这些封建社会不准涉及的描写,郁达夫勇敢直率的自我暴露出来,并对此些行为忏悔。
而有时却又变得高大。  《沉沦》里通过把主人公的猥琐和伟大的一面对毫无保留的刻画了出来,写出了一个真实的人。尤其对于主人公内心在遇到罪恶时候产生的不断挣扎矛盾的心里刻画的非常细腻逼真。
是继承了《红楼梦》的写实主义精神的,从而写活了人物,使得人物就在我们身边,就像在写自己一样的。
四、精于描绘主人公的痛苦和孤独
《沉沦》精于描绘主人公的痛苦和孤独,他不仅总爱自愁自怜,而且穷困潦倒,被社会主流意识所轻蔑抛弃,身受经济和精神的多重压迫,既孤傲不群,又自怜自卑。因此,“在常人感受到五分痛苦的地方”,他所感到的痛苦非增加到十分或十二分不可。
作品中主人公的孤独痛苦表现在诸多方面,具体有如下线索:与世人绝不相容——敏感于别人的目光——在稠人广众之中感到更孤独——仇恨日本人——仇恨中国人——仇恨自己的兄长。在与人的相处之中,他将自己的痛苦和孤独转嫁了,于是与所有人对立,气量极其狭小。
如上课的时候,他虽然坐在全班学生的中间,然而总觉得孤独得很;在稠人广众之中,感得的这种孤独,倒比一个人在冷清的地方,感得的那种孤独,还更难受。看看他的同学们,一个个都是兴高采烈的在那里听先生的讲义,只有他一个人身体虽然坐在讲堂里头,心思却同飞云逝电一般,在那里作无边无际的空想。
这正是他自卑、孤独的一种体现,他需要在不相容、疏远和仇恨中减轻自己在众人面前的自卑感,从而缓冲自己的孤独、苦闷。作家夸饰了这种孤独与痛苦,在主人公与世人间设置了一层厚厚的屏障,从而将这种情绪推向绝境。当主人公无法承载这种孤独痛苦的时候,他就找寻解脱的途径,那就是主人公对自然的病态眷恋。
五、显示出西方文化的影响
俄国文学的影响 屠格涅夫说:“我的自传,就在我的作品里。”与此相应,郁达夫的小说,基本上取材于他所熟悉的生活,甚至直接取材于他的长期漂泊中的一些经历,把自己写入作品中。《沉沦》中“我”的经历其实是与作者的自身经历相似的。

法国文学的影响 启蒙运动的领袖卢梭在《忏悔录》中开宗明义地写道:“我要把一个人的真实面目赤裸裸地揭露在世人面前,这个人就是我。”郁达夫大胆而真实的写自己、暴露自己的隐私,把自己卑鄙的欲念、丑陋的恶习不加避讳地展现在读者面前,从而达到了“惊人的人心真实”。
 《沉沦》中主人公同样把自己喜怒哀乐的情绪"猥亵的念头,甚至性欲的苦闷,都不加掩饰的展示出来。几千年来,中国封建礼教一直视“性”为洪水猛兽,它要求人们“存天理灭人欲”,而《沉沦》中。却如此真实细腻的把一个人的性苦闷、性压抑抒发了出来,他那大胆暴露而取得的人性真实和艺术真实,不惜以真血肉去碰挡虚伪,也许力量就来自于卢梭,来自于启蒙运动。
英国文学的影响 郁达夫的审美情趣和创作风格,就受到了英国感伤主义文学潜移默化的影响。
《沉沦》中,那种感伤的环境,感伤的氛围,感伤的心理,感伤的情调,无处不在。“他”觉得“孤冷得可怜”,“好像有万千哀怨横亘在心中,一口说不出来的样子”。他为自己年华虚度而愧。为无人理解他的内心而痛苦。这种感伤的情绪,始终贯穿在整篇小说中。总之,在西方文化的影响下,《沉沦》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了对人性复归的渴望,实现了对传统文化的某种程度的超越和背叛。
而正是这种超越和背叛,展示了《沉沦》创作的风格与面貌,使《沉沦》既区别于传统文学,又在五四新文学中脱颖而出。           
郁达夫先生的小说是富于创新的小说。
他对唤醒“五四”时期迷茫的知识分子,无疑起到了巨大的作用,正如郭沫若所说:“他的清新的笔调,在中国枯槁的社会里面好像吹来了一股春风,立刻吹醒了当时的无数少年的心。”他的人生恰如他的小说所写的一样,是富于传奇的一生,是战斗的一生。
提纲:
一.序论
《沉沦》艺术的表现了一种郁郁的形象,凸显了他的创作风格:精于描绘主人公的痛苦和孤独,善于表达人物的心理活动与景色描写,并且在他的文章中能看到许多外国文学的因素,敢于挑战中国传统文化。
并且大都都是采用第一人称来描写,常常把个人的生活经历作为小说和散文的创作的素材,在作品中毫不掩饰地勾勒出自己的思想感情、个性和人生际遇。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他对唤醒“五四”时期迷茫的知识分子,无疑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二.本论


1、孤独抑郁的性格。


2、景色环境的描写。


3、对自我和“性”的大胆暴露。

4、精于描绘主人公的痛苦和孤独


5、显示出西方文化的影响
三.结论
郁达夫先生的小说是富于创新的小说。他对唤醒“五四”时期迷茫的知识分子,无疑起到了巨大的作用,正如郭沫若所说:“他的清新的笔调,在中国枯槁的社会里面好像吹来了一股春风,立刻吹醒了当时的无数少年的心。”他的人生恰如他的小说所写的一样,是富于传奇的一生,是战斗的一生。

本文来源:http://www.arisingsemi.com/yuyanliuxue/567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