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arisingsemi.com--语言培训】

诗歌练字
诗歌鉴赏之语言
一、 古典诗词用语精妙无比,即使跨越千年,依然熠熠生辉,甚至如今的流行歌曲,一旦浸染了古典的气息,就会别有一番风味。所以首先我们在品味几句流行歌词中体会一下古典诗词的语言之美
例一:岁月难得沉默 秋风厌倦漂泊再回首 往事也随枫叶一片片落…自嘲墨尽 千情万怨英杰愁 曲终人散 发华鬓白红颜殁 烛残未觉 与日争辉徒消瘦当泪干血盈眶涌 白雪纷飞 都成红——《逍遥叹》
例二:狼牙月 伊人憔悴 我举杯 饮尽了风雪 是谁打翻前世柜 惹尘埃是非繁华如三千东流水 我只取一瓢爱了解 只恋你化身的蝶
你发如雪 凄美了离别 我焚香感动了谁 邀明月 让回忆皎洁 爱在月光下完美——《发如雪》
例三:旧梦依稀 往事迷离 春花秋月里 雾里看花 水中望月 漂来又浮去
君来有声 君去无语 翻云覆雨里 真情诺诺 终于随乱红飞花去
可逆风不解 挟雨伴雪 摧梅折枝去 凤凰于飞 翙翙其羽 远去无痕迹听梧桐细雨 瑟瑟其叶 随风摇记忆 ——《凤凰于飞》
这些洋溢着古典气息的流行歌词,让我们恍然回归到那个唯美的时代。我们常说,好诗都被唐人写光了,好词都被宋人填完了,因此我们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后代,才会带着虔诚和仰慕之情去学习诗歌,正因为我们在仰视着古典诗歌,在高考中诗歌鉴赏也就自然成为难点了。
二、 诗歌鉴赏的常见命题方式
其一.鉴赏诗歌的语言风格
其二、鉴赏诗歌用词之妙   
今天我就从其中极小的一点切入,谈一谈炼字题的答题方法。

三、炼字题的答题模式


1、[提问方式]这一联(句)中最生动传神的是哪个字。
为什么。


2、[提问变体]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有什么作用。或与其它某字比较提出优劣问题。


3、答题步骤:
①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②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③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是表达了怎样的感情,或有什么艺术效果。



4、答题示例:江  雪 (柳宗元 )
千山鸟飞绝, 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 独钓寒江雪。

问:第三四句中最生动传神的字是什么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分析。 参考答案:
1 最生动传神的字是“独”字。

2 “独”是“独立”,“一个人”的意思。(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3 千山耸立,万径纵横,山无鸟飞,径无人行,只有一个孤独的垂钓者。
(描述景象)
④独”字准确传神地刻画出钓者远离尘俗,清高脱俗,傲然不群的形象。(效果)
四、 由学生答题而引起的思考:
思考:我们常说,答题模式不是万能的,但没有模式是万万不能的。因此我们总会要求学生将我们所讲的几大答题模式牢牢记住。到了考试的时候,即使得不到高分,老师也会对你的规范答题心生好感,多少给你一点分。
在不断地实践中我们发现,学生在运用炼字题的答题模式时往往能很快掌握第一步和第二步,形成规范的答题步骤。
但在第三步——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是表达了怎样的感情,或有什么艺术效果——这个回答本来应是回答的问题的中心和重点,也是老师阅卷时评分高下的关键所在,而学生们却没有正确的章法,因为对诗歌的理解不够到位,所以回答的时候总是找不到重点,我们是否可以把第三步再分解细化一下。下面我们通过贾岛的《题李凝幽居》来研究一下怎样具体落实第三步的规范答题。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①。
暂去还来此,幽期②不负言。
这首诗其他几句还没有什么新意,偏偏就是这个到底用“推”还是“敲”的问题成就了千古佳话。
《苕溪渔隐丛话· 前集》卷下九引《刘公嘉话》记载:岛初赴举京师,一日,于驴上得句云:“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始欲着“推”字,又欲着“敲”字,练之未定,遂于驴上吟哦,时时引手作推敲之势。时韩愈吏部权京兆,车骑方出,岛不觉冲至,左右拥至尹前。岛具对所得诗句云云。
韩立马良久,谓岛曰:“作‘敲’字佳。”
于是“推敲”成了古人炼字的代称,大家也都同意韩愈的意见,认为“敲”比“推”好,但是我更认同朱光潜先生的意见,他在《咬文嚼字》中认为这两个字其实这不仅是文字上的分别同时也是意境上的分别。所以他很怀疑韩愈的修改是否真如古今所称赏的那么妥当。他说:究竟哪一种意境是贾岛当时在心里玩索而要表现的,只有他自己知道。
所以问题不在“推”字和“敲”字哪一个比较恰当,而在哪一种境界是他当时所要说的而且与全诗调和的。在文字上“推敲”,骨子里实在是在思想情感上“推敲”。 因此我们可以从这样的角度思考:诗中的这个字想要表现的对象是谁。是人还是物。
作者想通过这个字传达自己怎样的感情。
作者想要表现出对象的什么。
或者说达到什么样的效果。既然诗言情,诗言志,那么我们最终还是要落到对作者在写作对象的情感寄托上去。因此我们可以形成这样的认识:我们做诗歌鉴赏的炼字型的题的时候,除了按照答题模式答出第一步和第二步之后,第三步要思考和回答这样的问题:
作者通过这个字想表现谁。→对象(人或物)
想传达的感受→作者
想表现出谁的什么。→效果
一句话,某某字表现出了对象(人或者物)的什么(是人就表现出什么样的情感,是事物就表现出什么样的情状)。
例如:(2004浙江卷)           
菩萨蛮 
李白
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                     
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问题:古典诗词特别讲究炼字。请简要分析“空”字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思考:作者想要表现谁。对象→思妇
想要表现出谁的什么。效果→思妇的情感
结论:“空”字表达了思妇苦苦等待而没有结果的孤寂、惆怅 。



2、阅读下面的诗,按要求作答。 (2011天津卷)
骤雨   
【宋】华岳
牛尾乌云泼浓墨,牛头风雨翩车轴。
怒涛顷刻卷沙滩,十万军声吼鸣瀑。
牧童家住溪西曲,侵早骑牛牧溪北。

慌忙冒雨急渡溪,雨势骤晴山又绿。
问题:第三、四句中“卷”“吼”两个词有什么表达效果。
请结合诗句简析。
思考:作者想要表现谁。对象→骤雨
想要表现出谁的什么。效果→骤雨的情态
结论:“卷”从视觉角度,写出了骤雨来时的态势之猛;“吼”从听觉角度,写出了骤雨的声势之大。
五、练习


(1)请阅读下面一首词,然后回答问题。(江苏卷) 
鹧鸪天
室人降日*,以此奉寄
[元]魏  初
去岁今辰却到家,今年相望又天涯。
一春心事闲无处,两鬓秋霜细有华。     山接水,水明霞,满林残照见归鸦。几时收拾田园了,儿女团圞(音“栾”)夜煮茶。

*室人降日:妻子生日。
问题:第二句中的“又”字用得好,好在哪里。
思考:作者想要表现谁。对象→(人或物)    诗人自己
想要表现出谁的什么。效果→(是人就表现出什么样的情感,是事物就表现出什么样的情状)。
去年的现在我在家里,现在再一次的在天涯遥望家乡,什么时候才能与妻儿相聚煮茶夜谈呢。可见作者此时的心情是多么的无奈与愁苦啊。
结论:“又天涯”,一“又”字暗示作者不止一次浪迹天涯,一字传情,饱含诗人无法与家人团圆的愁苦与无奈。


(2) (2012江苏卷)
梦江南  温庭筠
千万恨,恨极在天涯。
山月不知心里事,水风空落眼前花。摇曳碧云斜。
问:词中“恨极在天涯”的“恨”是指什么。

思考:作者想要表现谁。
对象→(人或物)
想要表现出谁的什么。效果→(是人就表现出什么样的情感,是事物就表现出什么样的情状)
结论: “恨”是指思妇对于远在天涯的丈夫的思念。
由于丈夫久远不归,思妇这思念便上升为一种怨恨,越怨恨,越见思妇思念之深之切。
答案:“恨”字表现出思妇思念远隔天涯的心上人的怅恨之情。
总之,通过以上这个简单好记的模式,我们会对诗歌炼字题的第三步的答题模式有了更明确的知晓,学生也更容易通过抓住对象来有针对性地回答有关于人物情感和事物情状的问题。做到回答问题重点突出明确,进而拿到应得的分数。。

本文来源:http://www.arisingsemi.com/yuyanliuxue/568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