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arisingsemi.com--英语培训】

贪墨
2010学年第二学期初二语文期中考试试题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共24题;
2.请将所有的答案在答题卷中完成,做在试卷上一律不计分。
第一部分  阅读(60分)
一、文言文阅读(28分)

(一)默写(8分)
1.僵卧孤村不自哀,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2.孤村落日残霞,                ,一点飞鸿影下。(《天净沙·秋》)
3.                 ,时有幽花一树明 。
(《淮中晚泊犊头》)
4.               ,长使英雄泪满襟。(《蜀相》)

(二)阅读下面的元曲,完成第5—6题(3分)
天净沙  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5.小令中“断肠人”此处指的是           。(1分)
6.对这首小令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起首三句九处景物,突出画面昏暗、阴冷、苍凉的背景。

B.“枯藤”两句写途中见闻,“古道”一句为游子境况描述。

C.“夕阳”两句直抒游子心理感受:天涯漂泊、悲凉无助。
D.本小令表达了游子的吟秋情怀,唱出了天下游子的心声。


(三)阅读下文,完成第7—9题(7分)
卖者笑曰:“吾业是有年矣,吾赖是以食吾躯。吾售之,人取之,未尝有言,而独不足子所乎。世之为欺者不寡矣,而独我也乎。吾子未之思也。

今夫佩虎符、坐皋比者,洸洸乎干城之具也,果能授孙、吴之略耶。峨大冠、拖长绅者,昂昂乎庙堂之器也,果能建伊、皋之业耶。盗起而不知御,民困而不知救,吏奸而不知禁,法斁而不知理,坐糜廪粟而不知耻。观其坐高堂、骑大马、醉醇醴而饫肥鲜者,孰不巍巍乎可畏、赫赫乎可象也。
又何往而不金玉其外、败絮其中也哉。今子是之不察,而以察吾柑。

7.上文的作者是    (朝代)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文学家  (人名)。(2分)
8.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3分)
吾业是有年矣,吾赖是以食吾躯。                                                                       
9.关于“金玉其外、败絮其中”,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2分)
A.成语“金玉其外、败絮其中”源于本文,现常比喻外表华美、内质破败的意思。

B.“金玉其外、败絮其中”是对柑橘的外表非常漂亮而里面如同破棉絮状态的总结。
C.“金玉其外、败絮其中”是卖柑者“回敬”、痛骂作者不应该多管闲事的言语。

D.揭示了当时黑暗腐败的社会和官场,高官显贵们“坐糜廪粟而不知耻”的丑恶行径。

(四)阅读下文,完成10—13题(10分)
银烛
明天顺间,丰庆为河南布政使,按部①行县,县令某墨吏也,闻庆至,恐,饰白银为烛以献。
庆初未之觉也。既而执烛者以告,庆佯日:“试爇④之。
”曰:“爇而不能燃也。” 庆笑曰:“不能燃乌用烛为。”贮以故筐,明日尽还之。顾谓令日:“汝烛不燃,易可燃者,自今慎勿复尔。
”令出,益大恐,辄解印绶而去。庆亦终不以银烛事语人。


【注释】①部:规定,程序。②行:巡视,考察。
③墨:贪墨,贪财。
④爇(ruò)点燃,焚烧。

10.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分)
(1)丰庆为河南布政使(            )    (2) 贮以故筐(            )
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特别注意加点字的解释。
(2分)
汝烛不燃,易可燃者                                                                             
12.县令“饰白银为烛以献”的目的是                  。
(2分)
13.从本文故事看,丰庆最突出的品质是_____    _              。
(2分)
二、现代文阅读(共32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4—17题(13分)
文章应“润物细无声”
杜甫《        》诗云:“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春雨绵密无声、滋润万物的特点。写文章也是如此,文章贵(   ),忌(   )。文章应于含蓄中见精神,“于无声处听惊雷”,在(   )中打动读者,在含蓄蕴藉中自然传递作者的思想感情。
文章不忌讳直接抒情,但如果感情过于直露,语言也就显得单调,文章也就失去了应有之意。
我国古代的诗文大都以含蓄蕴藉取胜,古代的作家也都善于借助客观形象来表达自己的情感,表现自己的胸襟抱负。如杨万里《小池》诗:“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诗歌借助泉眼、树阴、小荷、蜻蜓等清新小巧的形象来表现自己的闲适自得之情。
再如张继的《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诗人并没有写自己的羁旅情愁,而是巧妙借助“月落”、“乌啼”、“霜”“江枫”“渔火”“夜半钟声”等形象,勾画出一种幽寂、迷蒙、清冷的氛围,表现了游子飘离之感。我们写抒情类的文章也是如此,要善于撷取自然和社会生活中典型的形象,巧妙组合,委婉含蓄地表达自己的感情。
文章不能一味说理,如果能借助生活的细节或自然现象运用比喻来阐明道理,会更加生动形象。朱熹的《读书有感》写道:“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诗歌巧借“源头活水”的比喻生动形象地阐明了读书和写作的关系。
再如《拿来主义》一文,鲁讯先生在谈到民族文化遗产的继承问题时,并没有说该怎样做,不该怎样做,而是把文化遗产比做大房子,把精华部分比做鱼翅,把糟粕部分比做烟灯、烟枪、姨太太等,把历史虚无主义者比做烧毁大房子的昏蛋,把盲目排外者比做欣欣然走进大房子的孱头,生动形象地论述了“吸取精华,剔除糟粕”的文化遗产继承观。我们现在写文章存在这样一种错误倾向,认为文章选材越大越好,这是非常错误的。大的题材,宽泛无边,我们缺乏实际生活经验,写起来容易大而不当、空洞无物,流于套话连篇。所以写文章应善于挖掘自己身边的生活细节,以小见大,“一叶落而知天下秋”,在真情实感中,传达出文章的中心。如鲁迅先生通过《一件小事》就严肃解剖了自己,让我们看到鲁迅先生勇于自我批评的精神;朱自清先生通过《背影》就写出了父亲的高大形象,让我们理解了至大至柔的父爱,这些事例都表明文章选材不在大小,贵在以小见大,润物于无声。
14.第段括号中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直白僵硬 含蓄蕴藉 不知不觉  B.含蓄蕴藉 不知不觉 直白僵硬
C.不知不觉 直白僵硬 含蓄蕴藉   D.含蓄蕴藉 直白僵硬 不知不觉
15.文章开头引用杜甫题为《          》的诗,其作用是                                   
(3分)
16.阅读第段,作者认为让“文章含蓄”的方法是什么。(6分)


(1)                                              


(2)                                                


(3)                                               
17.第段的论证结构是          (2分)
A  总分式    B  并列式      C 对照式      D 层进式

(二)阅读下文,完成第18—23题(19分)
失帽记
余光中
①去年底在中文大学演讲结束后离场,准备上车,天寒风气,需要戴帽,遍寻周遭发现,我的帽子不见了。
②事后几位朋友回到现场寻查,都不见帽子踪影。
我存①和我,夫妻俩像侦探,合力苦思最后看见帽子是在何时何地,无果。谆谆嘱托友人,如果寻获,务必寄我。
半个月的等待之后,真相揭晓,那顶可怜的帽子,终于是丢定了。

③仅仅为了一顶帽子,无论有多贵或是多罕见,本来也不会令我如此大惊小怪。

④       那顶帽子不是我买来的,       他人送的,       我身为人子继承得来的。那是我父亲生前戴过的,后来成了他身后的遗物,我存整理时发现,不忍轻弃,就说动我且戴起来。果然正合我头,而且款式潇洒,毛色可亲,就一直戴下去了。
⑤那顶帽子呈扁楔形,前低后高,戴在头上,由后脑斜压在前额,有优雅的缓缓坡度,大致上可称贝瑞软帽,常覆在法国人头顶。
至于毛色,则圆顶部分呈浅陶土色,看来温暖体贴。四周部分则前窄后宽,织成细密的十字花纹,为淡米黄色。
戴在我的头上,倜傥,有欧洲名士的超逸,不止一次赢得女弟子的青睐。
⑥但帽内的乾坤,只有我冷暖自知。
天气越寒,尤其风越大,帽内就越加温暖,仿彿父亲的手掌正护在我头上,掌心对着脑门。毕竟,这一种温暖曾经同样覆盖着父亲,如今移爱到我的头上,恩佑两代,不愧是父子相传的忠厚家臣。

⑦回顾自己的前半生,有幸集双亲之爱,才有今日之我。当年父亲爱我,应该不逊于母亲。
但小时我不常在他身边,始终呵护着我、庇佑着我的,甚至在抗战沦陷区逃难时生死同命的,是我的母亲。肌肤之亲,操作之劳,用心之苦,凡她力之所及,哪一件没有为我做过。
反之,记忆中父亲从来没打过我,甚至也从未对我疾言(lì)    色,所以绝非什么严父。
⑧不过,父子之间始终也不亲热。
小时他倒是常对我讲论圣贤之道,勉励我要立志立功。
⑨长夏的蝉声里,倒是有好几次父子俩坐在一起看书:他靠在躺椅上看《纲鉴易知录》,我坐在小竹凳上看《三国演义》。
冬夜的桐油灯下,他更多次为我启蒙,苦口婆心引领我进入古文的世界,点醒了我的汉魄唐魂。
张良啦,魏征啦,太史公啦,韩愈啦,都是他介绍我初识的。

⑩后来做父亲的渐渐老了,做儿子的长大了,各忙各的。父子之间的交集少了。
⑪自中年起他就因关节病苦于脚痛,时发时歇,晚年更因青光眼近于失明。多年来,父亲的病情与日常起居幸得我存悉心照顾。身为他的亲生独子,我却未能经常省视侍疾,想到50年前在台大医院的加护病房,母亲临终时的泪眼,“爸爸你要好好照顾”的谆谆嘱托,实在愧疚不已。父亲和母亲鹣鲽情深,是我前半生的幸福所赖。

⑫可怜的老人,以风烛之年独承失明与痛风之苦,又不能看报看电视借以遣忧,只有一架古董收音乐喋喋为伴。黯淡的孤寂中,他能想些什么呢。
除了历历的或是渺渺的往事,除了亡妻,还有或许就是独子为什么不常在身边。
而即使在身边时,我也从未陪他久聊,更从未紧握他的手或拥抱他的病躯。 。

本文来源:http://www.arisingsemi.com/yuyanliuxue/57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