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arisingsemi.com--语言培训】

第三代诗歌
中文系2009级语文教育专业
毕业论文备选题目一览表
中国古代文学
1.《山海经》与中国文学关系研究
2.中西神话比较研究
3.《诗经》及其作品研究
4.《左传》及其作品研究
5.《左传》《国语》比较研究
6.《国语》成书探源
7.试论《战国策》的时代特色
8.楚辞与屈原研究
9.《诗经》与《楚辞》比较研究
10.孔子作《春秋》考论
11.《孟子》探微
12.庄、老比较研究
13.《庄子》新探
14.《史记》及其作品研究
15.《史》《汉》比较论
16.《汉乐府》新探
17.试论《古诗十九首》在比兴手法上的创新
18.从元代水浒戏到《水浒传》看李逵形象的演变
19.《西厢记》崔莺莺与《墙头马上》李千金形象比较
20.论《水浒传》中的女性形象
21.论《西游记》中的妖魔
22.孙悟空形象之我见
23.谈《红楼梦》人物塑造的衬托手法
24.杜丽娘·林黛玉·陈芸:明清文学中三个女性形象比较
25.从晚明社会思潮看《灌园叟晚逢仙女》的思想内蕴
26.论张养浩的散曲创作
27.论《蒋兴哥重会珍珠衫》
28. 蒲松龄的鬼怪情结
29.初唐四杰的诗歌创作及其体现出的时代精神
30.论关汉卿杂剧中的妓女形象
31.杜甫诗歌的“诗史”性及其特色
32.白居易讽谕诗的价值及的特色
33.苏轼及苏门弟子的词之创作论
34.《水浒传》传奇性之我见
35.晚唐五代词风格论
36.南宋辛派词人的创作及得失论
37.《桃花扇》人物论
38.试比较分析《红楼梦》中贾宝玉与薛蟠人物形象异同
39.试论《红楼梦》中作者在景物描写中所蕴含的个人情绪
40.试分析《红楼梦》中人物对话时所伴随动作描写对刻画人物形象的深入功能
41.试分析《水浒传》中林冲形象的典型性
42.试分析《水浒传》中三个英雄女性与三个反面女性在写法上的异同
43.试分析《水浒传》中宋江与李逵的关系及宋江毒杀李逵的悲剧特色
44.试论《三国演义》中人才与死亡观的冲突
45.试分析《三国演义》中作者塑造诸葛亮形象所用的创作手法
46.试分析《三国演义》中关羽性格悲剧及其对蜀汉形势之影响
47.试论“异质同构”现象在中国古典小说中人物塑造的典型性
48.比较分析唐传奇、宋话本、元杂剧相同题材中女性形象之不同点
49.试分析《西厢记》中崔莺莺性格中的矛盾冲突及其必然性
50.试论关汉卿戏曲中女性形象的类型化
51.试分析元散曲创作与元杂剧创作在语言上的异同
52.试论元杂剧(关汉卿)的悲剧意识
53.试比较分析《西厢记》中崔张爱情与《牡丹亭》中杜柳爱情之异同
54.试论汤显祖传奇创作中“生”角的类型化现象
55.试论《长生殿》中背景描写对人物心理刻画的补充效果
56.试分析洪升创作《桃花扇》时对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统一手法
57.试比较分析元杂剧与明清传奇创作中人物道白的特点
58.论清代小说中的“侠义”形象
59.论李贽“童心说”对明清小说创作的影响
60.才学小说的生成意识及文化意义
61.也谈公安派(唐宋派、桐城派)文学主张的得与失
62.三言二拍作品研究(可选择单篇)
63.《镜花缘》思想、艺术问题研究
64.乡邦文学家(作品)研究
中国现当代文学
1.鲁迅小说主题研究
2.鲁迅小说的“黑暗意识”
3.鲁迅小说的“人间苦”
4.鲁迅小说里的知识者与梦
5.鲁迅小说里的还乡
6.鲁迅的叙事艺术(小说、散文、杂文各选一种或一个角度)
7.作为现代知识者鲁迅的独立人格研究
8.鲁迅的历史想象与现实建构——鲁迅思想主题、方法的来源之一
9.黑暗的阴影:鲁迅历史记忆和现实体验的特点
10.从《伤逝》看“五四”启蒙与个人幸福
11.知识者的心灵栖居——读《在酒楼上》
12.《朝花夕拾》研究(话题、问题自定)
13.《两地书》研究(话题、问题自定)
14.鲁迅日记研究(话题、问题自定)
15.鲁迅书信研究(话题、问题自定)
16.对《女神》评论的研究(可缩小范围,如对闻一多《女神》的评论研究)
17.自我的悖论——《女神》中“自我”的叙事
18.郭沫若早期诗剧与少年中国的乌托邦激情
19.郭沫若历史剧的想象与抗战的现实建构
20. 艺术与革命—— 作为诗人与政治活动家的郭沫若多重人格建构
21.茅盾小说的身体叙事
22.《霜叶红似二月花》的叙事规范
23.《子夜》的意识形态叙事研究
24.茅盾的“作家”论研究:
25.茅盾“作家论”的写作研究
26.茅盾“作家论”写作模式与建国后文艺评论写作的关系研究
27.茅盾的书评与鲁迅的书评写作比较研究
28.茅盾“作家论”与沈从文“作家论”比较研究
29.茅盾的书评与胡风书评写作的比较研究
30.茅盾的作家作品评论与李健吾作家作品评论的比较研究
31.青年批评家与文艺领导——“身份”对茅盾文学批评写作的规约
32.郁达夫小说对“力比多”的处理
33.现代诗的歧途——胡适《尝试集》《谈新诗》对现代诗歌的影响
34.《家》的写作模式与接受心理的互动——作为畅销书的巴金《家》研究
35.信仰、献身、革命——巴金《爱情三部曲》的无政府主义激情
36.从《憩园》看巴金对“家”文化态度的变化
37.从“否定”到“调整”
—--从《家》到《憩园》的转变看巴金对“家”文化的调整
38.老舍《二马》中的中西文化参差和对照
39.北京人眼中的伦敦人与伦敦人眼中的北京人
——老舍《二马》中的文化参差和对照
40.《骆驼祥子》隐喻的世界图景和人性模式
41.民族战争的坚守与超越——老舍《四世同堂》对战争的两层理解
42.《断魂枪》《老字号》对传统文化式微的惋惜
43.湘西地方民俗在沈从文小说中的审美功能和文化喻指
44.沈从文的文学批评与自身创作的关系研究
45.沈从文小说中的精神分析学——以《八骏图》为例
46.沈从文桃花源记的“常”与“变”——从《边城》到《长河》
47.桃花源里的“常“与”变”——从《边城》到《长河》
48.《从文自传》研究
49.《湘西》《湘西散记》研究
50.沈从文早期小说研究
51.沈从文文体建构研究
52.压抑的代价:女人变魔鬼——《金锁记》的精神分析
53.“真心”崩溃:母亲变“魔鬼”
——对《金锁记》中七巧对待儿女方式的心理探析
54.“倾城”原来为“真心”——《倾城之恋》的创作心理动因探析
55.张爱玲《流言》研究
56.《围城》的结构、隐喻隐含的世界图式和人的宿命
57.“再别康桥”:徐志摩对西方学院文化的诗意建构
58.藏克家《老马》形象蕴含的民族性、时代性和哲学意味
59.曹禺对巴金《家》戏剧改编的心理动因
60.土改小说的模式
——以《暴风骤雨》《太阳照在桑干河上》为例
61.鲁艺学生的文艺批评—— 以贾芝、金灿然等对何其芳的批评为例
62.英雄是怎样被塑造的——论当代文学体制对英雄形象塑造的规范和引导
63.两个“小林”的故事:
——对于《组织部新来的年轻人》与《一地鸡毛》的两种文化生态考察
64.对于新中国“诞生”的文学考察——以《红岩》为中心
65.“英雄”是怎样诞生的——对于雷锋故事的考察
66.“红色传奇”:1950-1970年代小说中的英雄
67.“红色传奇”:1950-1970年代小说、电影、歌曲中的爱情叙事
68.“红色传奇”:1950-1970年代招贴画中的政治叙事
69.“红色传奇”:1950-1970年代小说、电影、歌曲中的少年儿童叙事
(成长无烦恼:1950-1970年代小说、电影、歌曲中的少年儿童叙事)
70. “红色传奇”:1950-1970年代小说、电影中的家庭关系
71. 阶级斗争:1950-1970年代小说对现实的想象
72.真实与虚构——王安忆《小鲍庄》的历史叙事
73.“大雁塔”与“黄河”的祛魅——韩东等后朦胧诗人反英雄主义书写
74.作为消费阅读的网络文学研究
75.作为消费阅读的网络小说研究
76.作为消费阅读的网络诗歌研究
77.网络视频的文学史记忆和方法研究
78.网络视屏的历史记忆和方法研究
79.博物馆里的“政治”
——对博物馆内容、形式陈列的考察(落实到具体博物馆)
80.主题公园里的文学想象(落实到具体主题公园)
81.中学生的文学想象来源研究——建国后语文课本中的文学陈述
82.建国后中学课本中的历史叙事
83.“成长小说”与五、六十年代长篇小说创作
84.“诗化散文”与政治话语
85.“英雄”的成长路径——建国至“文革”文学中的英雄形象塑造
86.寻根者的文化纠结
87.当下战争题材小说的审美取向
88.《白鹿原》与新历史主义
89.“爱情”因何消亡——建国至“文革”小说中爱情描写性质研究
90.私语空间——陈染小说与女性主义
91.“朦胧诗”中的死亡主题
92.杨炼诗歌中的大海意象
93.第三代诗歌中的戏仿和反讽
94.草原和雪域——海子和昌耀诗歌的抒情背景
95.柏桦、张枣诗歌中的古老中国
96.欧阳江河诗歌中的时间观念
97.西川诗歌中的神秘主义倾向
98.于坚诗歌中的日常生活叙事
99.俄罗斯“白银时代”诗歌对于多多、王家新的创作影响
100.中国当代诗歌中的江南——以杨键、庞培、潘维为例
101.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研究
102.“朦胧诗”及诗人研究
103.杨朔的散文研究
104.60年代与90年代长篇小说的比较研究
105.对90年代小说“个人化”的研究
106.论90年代大陆文坛的“通俗文学热”
107.略论90年代中国文学的得失
108.汪曾祺小说研究
109.张贤亮小说研究
110.刘震云小说研究
111.王安忆作品研究
112.池莉小说研究
113.余华小说研究
114.莫言小说研究
115.海岩小说的叙事模式
116.《马桥词典》研究
117. 论新历史主义对于新历史小说的主要影响
118. 论马原小说创作的叙事特征
119. 论八九十年代女性文学崛起的缘由
120. 论中国大陆八九十年代散文创作的成就与不足
台港文学
1.探析白先勇小说中的女性形象
2.论白先勇小说中的悲剧意识
3.论白先勇小说的创作特色
4.佛、道思想对金庸武侠小说创作的影响
5.金庸小说中的儒家文化与侠义精神
6.金庸笔下“侠”的形象
7.探析金庸武侠小说中的女性形象
8.琼瑶、亦舒、李碧华言情小说比较
9.从琼瑶、亦舒的言情小说看台港女子的爱情观
10.台湾诗人的乡愁——浅析纪弦、余光中的“乡愁”诗
外国文学
1.论哈代小说中女性形象的流变
2.于连与拉斯蒂涅形象比较研究
3.从《喧哗与骚动》看意识流小说的创作特征
4.论卡夫卡笔下的变形人物
5.论托尔斯泰的创作思想(兼与陀斯妥耶夫斯基比较)
6.论象征主义诗歌对中国新诗的影响
7.论果戈理笔下的“小人物”(兼与鲁迅小说比较)
8.拜伦与普希金比较研究
9.论莎士比亚笔下的悲剧形象
10.论《安娜·卡列尼娜》的爱情悲剧
11.评《简爱》的爱情主题
12.《呼啸山庄》主题研究
13.浅析中西创世神话的异同点
14.试析古希腊文学蕴涵的人本意识
15.论陀思妥耶夫斯基小说创作的“复调”艺术
16.理性与信仰的矛盾:陀思妥耶夫斯基小说体现的“惩罚观”
17.论托尔斯泰人道主义精神中的空想成份和宗教色彩
18.浅析托尔斯泰的“心灵辩证法”描写艺术
19.试析现代派文学体现的“丑”与“审丑”取向
20.浅论《荷马史诗》的战争观和妇女观
21.比较古希腊文学与古罗马文学在审美倾向上的异同
22.试析俄国文学中“多余人”到“新人”的转变
23.论现代派文学的反英雄色彩
24.试论《神曲》中两希文化的对立与融合
25.浅析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文学的地位和影响
26.理想与现实的冲突:试论《堂吉诃德》
27.试论《堂吉诃德》与中世纪骑士文学的关系
28.浅析莎士比亚戏剧中的丑角形象
29.评莎士比亚喜剧中的女性形象
30.《麦克白》与《俄狄浦斯王》的命运观比较研究
31.哈姆莱特与堂吉诃德的形象比较研究
32.试论莫里哀喜剧人物的类型化特征
33.“浮士德精神”的现代阐释
34.浅论《浮士德》的艺术特色
35.“拜伦式英雄”的现代阐释
36.论普希金创作的民族性与独创性
37.试析俄国文学中的“小人物”形象
38.从《叶甫盖尼·奥涅金》看俄国文学“多余人”的精神失落
39.浅谈《傲慢与偏见》的女性婚姻意识
40.《等待戈多》的荒诞性与真实性
语文教学论
1.当代诠释学观照下的中学语文阅读教学
2.感悟式阅读教学的思考与尝试
3.基于情境认知与学习的语文教学模式研究
4.论语文课程资源及其开发利用
5.新课程理念下初中语文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
6.语文整体阅读教学模式的构建研究
7.元认知与语文写作教学
8.中学语文体验式阅读教学研究
9.对语文教学中的网络写作教学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10.苏教版与人教版中学(小学)语文教材比较研究
11.新课程语文教学评价方式探究
12.论语文教学个性化与学生个性发展的关系
13.中学生古诗文学习兴趣的激发与培养
14.“对话”理念指导下的新课程阅读教学研究
15.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
16.语文教学中如何实施“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17.诗歌教学中创造性思维训练的策略研究
18.小学语文中口语交际教学与以往听说训练的比较研究
19.语文教学中的语感培养新探
20.语文教学中的现代教育技术运用策略研究
21.新课程中小学语文识字写字教学优化探索
22.中小学生课外阅读状况的调查分析及改进措施
23.以发展思维为前提的小学语文教学设计
文学概论
1.当代商业社会中文学消费问题的思考
2.文化研究对文学研究的挑战
3.“语不惊人死不休”—— 试论形式探求的积极意义
4.日常生活审美化与文学理论的反思
5.谈福斯特“扁”和“圆‘的人物
6.“外师造化,中得心源”—— 试论文艺创作中的主体与客体
7.从创作过程看形象思维的作用
8.从人性看文学的“共同美”
9.文学的民族性与文学的世界性
10.母题的文化心理蕴涵
现代汉语
1.论《汉语拼音方案》中的音位学原理
2.报刊图书中的汉语拼音应用考察
3.家乡话的声母辨正
4.家乡话的韵母辨正
5.家乡话的声调辨正
6.家乡话的入声辨正
7.家乡方言和周围方言基本词的对比研究
8.城市普通话使用状况调查
9.现代形声字的表音问题
10.现代形声字的表义问题
11.汉字部件分析中的一些问题
12.某一特定范围汉字使用情况调查
如:大学生(或大学教师)的规范用字,城市社会用字……
13.论合成词构成方式的辨别方法
14.论现代汉语的特殊构词方式
15.词和短语划分中的两难情况考察
16.论等义词的运用与规范
17.《现代汉语词典》释义中的一些问题
18.现代汉语某一方面新词语的用法调查
如:教育类,经济类,科技类等
19.现代汉语字母式借词的使用和规范
20.词性判定中的疑难现象分析
21.多义性与兼类词的构成
22.某个副词的语义语用功能
23.近义词语的辨异比较分析
如:正—在—正在,每—各,一切—所有—任何……
24.形容词词语作谓语(或作状语)的考察
25.某种特殊句式的形式特点和表义特点
如:无定主语句,周遍主语句,“他打球打得很好”……
26. 某种分析方法的规则及运用问题
如:替换法,扩展法,层次分析法……
27.某种语法成分的语义指向分析
如:补语,谓词性宾语……
28.某种格式中的关键词的语义特征分析
如:双宾句中的动词,存现句中的动词……
29.某种句子语气类型的构成和表达特点
30.某方言中一种特殊语法现象的考察
31.某国家留学生的语法偏误分析
32.某种对话类型的语法特点
如:教师与学生,医生和病人,警察与犯人……
33.误解现象与话语交际原则?
34.人称代词活用现象的语用学分析
35.某一同义表达形式的修辞语用分析
如:“爱人”及其同类语,“死”及其同类语,某产品(商品)广告语(或说明语)比较……
36.多语家庭的语言生活调查?
37.xx方言土语与地方文化
38.现代汉语xx方言熟语的文化特色或修辞特色(与外国成语或谚语比较)
39.某方言的禁忌语与吉利语研究
40.报刊中的语言失误分析
41.某作家(或作品)的语言风格研究
42.论熟语词
43.论某类词的修辞作用(如代词,量词等)
44.各种语法图解的比较研究
45.书评(评论某一语言学著作或某一语言学家的系列论著)
46.近年来出现的某些新词及其发展研究
47.论全句的修饰语
48.歧义现象和语境研究
49.确定语法病句的标准和修改病句的原则
50.词类的虚实标准和系统性
51.词的兼类和活用
52.名词,动词,形容词和副词的区别
53.实词的重叠形式及其用法
54.存现句的结构和用途
55.非主谓句在文章中的使用情况
56.句子分类的不同角度和句型
古代汉语
1.《诗经》用韵的几个特点
2.《楚辞》用韵的几个特点
3. 《战国策·赵策》与《史记》相关部分语法比较研究
4.各家对《广韵》反切上字分类述评
5.从《广韵》到《中原音韵》看汉语声母系统的变化
6.《古汉语常用字字典》通假述评
7.“六书”说的适用范围
8.“隶变”对汉字结构的影响
9.“三书说”述评
10.试论词的言语义
11. 今文《尚书·商书》与《

本文来源:http://www.arisingsemi.com/yuyanliuxue/60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