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arisingsemi.com--语言培训】

拐弯抹角的意思



意义沉默的交际功能之东西方差异解读
引言
沉默作为最典型的非语言交际手段,是自然会话的显著特征之一。在日常会话中沉默占会话时间的比例为5 %-65 %不等,一般在40 %-50 %左右(左岩
1996:13)。由此可见,与有声的语言相比,沉默作为无声的语言的作用是毫不逊色的。
意义沉默又称话轮沉默,指当前会话人在结束当前话轮前已选定下一会话人,但被选者却保持沉默。
意义沉默所固有的模糊性及其创造的话语空间(左岩
1996:21)赋予了沉默更为丰富的内涵。因此,对于日常生活中的意义沉默的研究和解读是必不可少的,消除意义沉默的潜在歧义也是亟待解决的问题。相较于有声语言,意义沉默的潜在歧义的解读更加依赖语境关联。
对于英汉会话的关联理论以及意义沉默的研究由来已久,Levinson根据话轮转换规则赋予沉默不同的值(Levinson
1983:326),会话中的沉默可以分为话轮内沉默、话轮间沉默和话轮沉默。Sperber和Wilson(Sperber & Wilson
1986:158)提出的关联原则是:“每一个明示的交际行为都应设想为这个交际行为本身具备最佳的关联性。”最佳的关联性来自最好的语境效果。
沉默的解读在很大程度上依赖语境的关联。而后,左岩(左岩
1996:13-21) 以英语会话为例,用位置、长度和频率三个参数对其中的沉默进行分类描述,并指出话轮沉默是以话轮内沉默和话轮间沉默为参照、可单独充当一个话轮的沉默。
一般说来,其位置相对固定:位于邻接对的后轮部分。
关于会话语篇的关联理论分析以及沉默的交际功能和文化差异的研究虽已是汗牛充栋,但遗憾的是,鲜有著述充分研究意义沉默的交际功能的东西方差异的解读,消除潜在歧义的方法,抑或探讨意义沉默的差异解读对于课堂教学的启发。
本文试图通过实例的分析回答上述问题。
本文的实例均系日常生活中的英汉会话语篇,因为此类实例取例容易,且是较为典型的意义沉默“积聚”的场所,比较有代表性且能激发人的同感,进而为日常交际提供一定的参考。

1.沉默的类型以及意义沉默的交际功能
1.1沉默的类型
语言学家从不同的角度对沉默进行分类。对于会话中的沉默,其分类方法有多种,较为合理的方法是以话轮为参照坐标,按话轮性质切分,并根据话轮转换规则赋予沉默不同的值(Levinson,
1983:326),将会话中的沉默分为话轮内沉默、话轮间沉默和话轮沉默。
话轮内沉默又称为停顿,发生于一个话轮之内。话轮间沉默可根据话轮转换规则应用情况不同区分为空隔和间断。
空隔指的是当前会话人结束当前话轮且未选定下一会话人,会话某方自选或无人自选时当前会话人继续谈话开始下一话轮前的沉默。
间断是指当前会话人结束当前话轮,既未指定下一会话人又无人自选,当前会话人也未继续谈话情形下的沉默。话轮沉默则是沉默单独充当一个话轮,又称“意义/ 可归属沉默”,指当前会话人在结束当前话轮前已选定下一会话人,但被选者却保持沉默。该沉默便作为当前的话轮属于被选定的下一会话人,是“可归属沉默”,因这种沉默包含丰富的意义,则又称“意义沉默”( Yule 1996 : 73)。
具体如图1所示:
在上述三种沉默类型中,意义沉默被说话人赋予了丰富而复杂的含义。相较于其他的沉默类型而言,解读的难度大,在日常会话中出现的频率高,因而也更值得研究。
再者,意义沉默的解读与认知语境的关联更为紧密,需要听话人做出更大的努力分析会话中的意义沉默。
会话分析认为意义沉默是“邻接对”的派生概念。
邻接对是指会话中一些约定俗成的话语序列,它们成对出现,顺序相对固定,如:问候- 问候,询问- 回答等。组成它的两个话轮分别称为“前轮”和“后轮”(Levinson 1983)。
两部分之间有很强的“过渡关联”:前轮的出现使后轮几乎成为必需。该“过渡关联”赋予邻接对的后轮部分很高的“结构期望值”,从而使位于其处的沉默由于“关联缺省”而含义丰富(左岩
1996:14)。
例1 (背景:一对男女相亲,初次见面,女方感觉甚为投缘。到了午餐时间,男方囊中羞涩)
女(指向身旁的五星饭店):我们进去边吃边聊吧。
男:(沉默不语,面露无奈)
女:(沉默不语,面露不悦)
在上述询问-回答的话轮中,女方的“前轮”期待男方的肯定回答作为“后轮”。但是这样的“结构期望值”由于男方的沉默造成“关联缺省”。
女方既可能认为男方初次见面就表现出其“铁公鸡”一毛不拔的本质,亦可认为自己只是“剃头挑子一头热”,男方并没有继续发展感情的意思,还可认为男方有难言之隐。因此意义沉默的潜在歧义为交际的成功进行设置了障碍。
1.2意义沉默的交际功能
会话交际中,不同的认知语境赋予意义沉默不同的内涵,使意义沉默显示出丰富的交际功能。美国教育心理学家智森(Jensen
1973:249-257) 以一分为二的观点将沉默划分归类,指出“沉默”可起到五种不同的交际作用,并且每一种作用又都具有正反两个方面:
(1)合分作用,包括连接或分离交际双方的关系;
(2)情感作用,包括敬仰、友善、认可或冷淡、敌意和仇恨等;
(3)启示作用,包括理解对方、自我意识或掩饰个人情感、思想和观点;
(4)判断作用,包括同意某种看法或提出反对意见;
(5)表现思想的作用,包括体现缺乏思考或深思的过程。
在例1中,联系具体语境不难看出,由于认知语境信息的缺乏,男方的意义沉默的交际功能可能包括合分作用(分离交际双方的关系)、情感作用(冷淡对方)、启示作用(掩盖个人情感、思想和观点)、判断作用(提出反对意见)以及表现思想的作用(深思的过程)。
综上所述,成功的解读意义沉默的交际功能必须首先建立起意义沉默与认知语境因素之间的关联,在此基础之消除意义沉默潜在的歧义,进而正确解读意义沉默的交际功能。

2.意义沉默的交际功能之中西对比解读
2.1东西方对意义沉默的交际功能的理解
受中国传统儒道文化的影响,“沉默”在汉语会话中占据重要的一席之地。“言多必有失”、“祸从口出”等经验教训也在向“沉默的大多数”传达“沉默”的明哲保身的积极作用,于是乎人们选择“沉默不语”。中国亦一贯奉行“韬光养晦”的外交政策。而有些西方学者却将他们所认为的东方人的“沉默”视为人际交往中的“缺乏信心”以及患有“交际恐惧症”。

一言以蔽之,东方社会文化往往将意义沉默的交际功能理解为积极的合分作用、情感作用、启示作用、判断作用以及表现思想的作用,而西方社会则往往与此相反。
2.2意义沉默的东西方差异原因探究
东西方文化对“沉默”的解读如此的千差万别,究其缘由,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探讨:
一、东西方的思维方式差异
西方人崇尚科学和理性,注重思维活动的严格性、明晰性和确定性,注重思维程式的数学化、形式化、公理化、符号化和语言的逻辑性,思维方式也必然带有精确性。
东方的推理一般是模式型的,即从某个基本模式出发,按照一定的原则,把有关的对象都纳入这一模式,缺乏严格的规范,较多借助类比,因而显得模糊而不严密。西方文化中思维模式以逻辑、分析为其特点,而东方文化中思维模式呈直觉整体性以及经验。
二、东西方的价值观念差异
个人主义的价值观使美国为主的西方社会强调个人意识,强调个人价值至上,不喜欢兜圈子,拐弯抹角。他们认为从言语表达中可以了解一个人的内心世界和人品,即英谚所说的“言为心声”。

东方社会所崇尚的集体主义的价值观使他们维护社会的和谐有序,不以自我为中心,不愿标新立异。这种价值观在交谈风格上表现为委婉、含蓄、谨慎、稳重。
中国古训“祸从口出”、“话少祸少”都告诫人们措辞不慎会带来不良后果。
三、东西方的语境文化差异
美国是“低语境”国家,一切都要靠语言讲清。而中国和日本是“高语境”国家,许多意思都包括在语境之中,不需要每一点都明白无误地讲出来。高语境交际是信息在于人,很少被清楚地传递在信息里。低语境交际相反,大量的信息被赋予在清晰的代码中。
3.结论
会话语篇中的意义沉默具有多种交际功能,其交际功能因具体的认知语境而异。
在中国课堂教学中,对学生意义沉默的交际功能的差异的误读广泛存在着,造成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际不畅,甚或交际失败,为课堂教学效果带来诸多的负面影响。为克服上述负面影响,保证良好的教学效果,则要求教师和学生共同努力:教师适时沉默,为学生提供独立思考以及自我表达的机会;学生则应“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尽量配合教师的教学,积极主动参与其中。通过教师和学生双方的共同努力,正确解读适度存在的意义沉默的交际功能,使意义沉默的负面影响降至最低,而使课堂教学效果最优化。

本文来源:http://www.arisingsemi.com/yuyanliuxue/61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