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arisingsemi.com--语言培训】

儿童诗歌教学
幼儿诗歌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诗歌 教学策略 目标 选材
2011年笔者作为扬州市语言教研小组的研究成员参加了语言教研系列活动,我们根据语言教学的内容确定了研究主题,将研究活动分成了诗歌、故事、看图讲述、散文4个流程。目前的研讨课题是针对诗歌教学活动的设计、实施开展了选材议课、听课评课等相关活动。幼儿诗歌是以幼儿为欣赏对象的诗歌,是幼儿接触较多而又非常喜爱的一种文学形式。它包括儿歌、古诗、谜语、绕口令、散文诗等。
幼儿诗歌主题单纯,内容浅显、凝炼,节奏明快、韵律和谐,富有儿童情趣,读起来朗朗上口,易于朗诵、记忆和表达情感。
结合园内园外的听课以及我自身实践的感受,谈谈我对诗歌教学的一点看法。
一、 选择合适的诗歌教学内容
概括地说,内容的选择必须是适合各年龄段幼儿的、深受幼儿喜欢的诗歌,具有创造性、时代性的特点。俗话说,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随着科技的发展、时代的进步,幼儿的视野愈来愈广,好奇心愈来愈强。
因此,我们给幼儿提供的诗歌就不能局限于幼儿园语言教材上的诗歌,如何在众多的诗歌作品中精选出适合幼儿发展和需要的诗歌,就得依靠教师的一双慧眼。
诗歌教学的年龄阶段特点比较明显,小班孩子以语言浅显易懂、读来朗朗上口、动作体验强的儿歌为主。例如《见面歌》(小鸡见面叽叽叽、小猫见面喵喵喵、小朋友见面你好你好)《摇到外婆桥》《小蜡笔》《小雨点》等。
中大班在选材上除了要贴近幼儿生活经验,还要注重诗歌中蕴藏的意境美、情节美和语句美。如《跳绳歌》《动物运动会》《家》《吹泡泡》(星星是月亮吹的泡泡,鱼儿是鱼妈妈吹的泡泡)等。
二、制定切实可行的诗歌教学目标
在实施诗歌活动时,教师要有明确的目标意识,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生活经验制定具体、明确、可行的诗歌教学目标。
在诗歌教学中,不能只注重品德教育目标,而应通过学习诗歌培养幼儿的审美情趣;不能只重视培养幼儿的记忆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更重要的是通过诗歌教学来培养幼儿的理解力、想象力和创造力。这就要求我们在全面分析诗歌内容的基础上,进行整合提炼,从情感、态度、认知能力3方面综合考虑制定目标。
如小班诗歌《太阳出来》(诗歌内容:太阳出来了,小鸟醒来了,大树醒来了,小朋友醒来了,白天真热闹)的活动目标为:引导幼儿感知诗歌的意境,理解诗歌的内容,激发幼儿学习诗歌的兴趣;启发幼儿根据已有的经验仿编诗歌;萌发幼儿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又如《风儿也想有个家》整首诗从风儿没家时的悲伤――找家时的焦急――找到家时的高兴心情入手,不仅涵盖了自然现象风的有关知识,更蕴藏了深深地爱家爱妈妈的情感。(小娃娃,有妈妈,风儿也想有个家……)
三、灵活运用有效的教学策略与方法
现代儿童观认为:幼儿是认识的主体,幼儿的发展是主动活动的结果。
《纲要》中也指出:要引导幼儿接触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使之感受语言的丰富和优美,并通过多种活动帮助幼儿加深对作品的体验和理解。
具体地说,就是要灵活运用多种有效地教学策略和方法培养幼儿爱听、爱看、爱讲、爱说的语言习惯。有效的教学策略与方法是达到有效教育的重要手段之一,即使活动内容再新颖有趣,如果教学方法呆板,仍然达不到好的教学效果;与之相反,如果有了好的教学方法与策略即使是一般的活动内容也可能会因之大放光彩。因此我将大家在诗歌教学的策略和方法进行了整理,并且作了简单的归纳:

(一)生动简洁的导入
诗歌教学的导入方法很多,无论哪种方式都应该是简洁生动、直接准确的。
我们常用的导入方法有:直接欣赏、启发提问、情景表演、故事讲述、图片指引、猜谜激趣等形式。导入环节不是活动的主体,更不是重点,但它是整个活动的开始。
对幼儿来说,是对整个活动过程的认知系统和情感系统的初始启动。要想在最短的时间内达到激趣、激智的效果,必须考虑导入方式的设计、语言的使用及情感的传递等方面是否有艺术性、趣味性。如中班的诗歌《家》:(蓝蓝的天空是白云的家,密密的树林是小鸟的家……)。这首诗歌结构工整统一,语言优美生动,它描绘出的是自然界万物之间亲密的联系。
在没有参考的情况下怎样把这首诗歌展现给孩子。我先考虑了先将一大幅涵盖美丽景物的背景图(蓝天、森林、草地、小河、红花、幼儿园)呈现在孩子面前,接着以小动物的图片让孩子对应找家。
在图片指引和启发提问下,幼儿根据自己的已有经验很快便将小鸟――森林,小羊――草地,小鱼――河水,蝴蝶――花儿一一对应,这样的导入为下面的诗歌教学和创编活动进行了很好的铺垫。

再如扬大一幼的老师执教的诗歌《捉迷藏》(黑夜用长长的手帕将太阳的眼睛蒙了起来……),活动导入部分先由幼儿介绍曾经玩过的捉迷藏的游戏规则,然后师生玩起了捉迷藏的游戏。孩子们很快便融进了活动中,老师一边蒙幼儿眼睛,一边导入诗歌中的语言。这种以游戏激趣,在玩中学、学中玩的诗歌教学策略使得诗歌教学不再机械呆板,课堂气氛异常活跃。


(二)多形式的朗诵方法
朗诵就是以清晰响亮的声音,正确标准的普通话,把诗歌有感情地诵读出来。朗诵活动讲究语气的变化、词句的停顿、语速的快慢、发声的轻重等。
教师要根据诗歌的描述内容和不同的诗歌体裁去思考去变通。要针对学习的每一首诗歌,指导孩子有目的地反复朗诵、体会。
但是如果是千篇一律、枯糙单调的朗诵,不仅幼儿学之无味,教师教之也兴趣索然。所以教师在引导幼儿学习诗歌时,不仅要把握好语音语调,还要借助于画面、调动感官、加上动作、配上音乐。所谓“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孩子们在多形式的朗诵练习中,不知不觉地学会了诗歌内容。
有位教师在诗歌《学好样》(走路要学小花猫,脚步轻轻静悄悄,不要学那小螃蟹,横冲直撞真糟糕……)的公开课教学中,采用了集体朗诵、分角色朗诵、领读群读、边拍手边朗诵、分男女朗诵、一人一句朗诵等多种方法。
这书课中,孩子们一共朗诵了六遍,可当时听课的教师们一点也不觉得乏味,孩子们也念得十分起劲儿。此外,在朗诵活动中,幼儿的情感体验、联想、表达也是不同的。教师要接纳幼儿的独特性和创造性,及时给予每一个幼儿鼓励和赞许,使幼儿在朗诵活动中体验到成功和乐趣。

(三)设置问题情境,创造仿编
仿编诗歌是一种融思维、语言发展一体的创造性活动,在这种活动中,幼儿的语言能力、想象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得到了提升。
在诗歌教学中,教师要为幼儿精心设置问题情境。提问是创造的开始,问题是引导幼儿展开想象的金钥匙。
幼儿的学习从模仿开始,仿编诗歌很符合幼儿的学习规律,教师应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进行创编活动。
如中、小班幼儿可以进行简单的诗歌仿编,即幼儿能模仿原诗的韵律、格式、词语、节奏等,仿编出简单的诗歌。如诗歌《家》《太阳和月亮》,可以设置这样的问题情境让幼儿仿编:“还有谁是谁的家”“太阳出来了,还有谁也醒来了”诗歌《小雨点》中的问题设计为“小雨点除了落在屋顶上、房檐上,还会落在哪里。会发出什么样的声音呢。
”如《风儿在哪里》中我设计了问题:为什么花儿、红旗是风儿的好朋友。
还有谁也是风儿的朋友。
又如《风儿也想有个家》的设问:风儿找到家了吗。
为什么小河、草地是风儿的家呢。教师所提的问题要有所指向,层层深入,鼓励幼儿充分想象和表达。
对于大班的幼儿可以在难度上有所提高,除了仿编活动还可以进行续编活动等。
教师应让幼儿充分地想象,充分地讲述。另外,问答歌也是一种创编形式。
幼儿问答歌的形式是活泼多样的,并且题材丰富、内容浅显、形象生动、幼儿在愉快的问答说唱中易于接受。如教师问:螃蟹怎么爬。
幼儿答:八只脚儿横着爬。
师问:乌龟背上背的啥。
幼答:硬壳壳是它的家。通过诗歌仿编活动,使一花引来万花开。
四、结合其他领域的活动内容
新《纲要》指出“幼儿语言的发展与其情感、经验、思维、社会交往能力等其他方面的发展密切相关,因此,发展幼儿语言的主要途径是通过互相渗透的各个领域的教育,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去扩展幼儿的经验,提供促进语言发展的条件。
”可见,在诗歌教学中还可以进行综合性主题活动,即围绕某一诗歌作品,结合其他领域的教育活动,综合运用多种手段、途径开展活动。
这样也增强诗歌学习的趣味性,提高了幼儿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如在盥洗室我们张贴《洗手歌》(拧开水龙头,冲湿小小手,手心、手背、手指头,全让肥皂走个够,黑的脏的全不留。)在饮水桶旁边,我们张贴儿歌《喝水》,在午睡区张贴儿歌《睡午觉》,小朋友们去洗手、喝水、睡觉的时候会不由自主地念儿歌。对于儿歌《滑滑梯》“滑滑梯,滑滑梯,你先我后别着急,上去好像爬高山,下去好像坐飞机,忽忽悠悠飞到地。”孩子们更是深有感触。幼儿在理解其含义之后,对其中的“你先我后别着急”这句话记忆的特别深刻。并且在生活中学会了运用,他们会在入厕、喝水、出门的时候,一旦发现小朋友拥挤,就说“你我后别着急”而且会自然地学会等待。 。

本文来源:http://www.arisingsemi.com/yuyanliuxue/72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