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arisingsemi.com--美容化妆】

见成语
常见熟语误用的十二种类型
1.望文生义,主观臆断
成语的意义是约定俗成的,而且大多有一定的典故,加之有些成语中的语素含有生僻义,这就造成了成语理解上的难度。如果我们对成语意义不仔细辨析,粗枝大叶,一瞥而过,就极易造成望文生义的错误。例如:
“新课程标准要求我们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努力贯彻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坚决摒弃那种不尊重学生的耳提面命式的教学方法。

误用分析:“耳提面命”意为不但面对面教导,还提着他的耳朵叮嘱他。
后来形容恳切地教导。命,教导。
而例句中只片面地认为是“提着耳朵当面命令”,成了一种惩罚的方式。
2.对象误用,张冠李戴
成语均有其特定的使用对象,有的用于人,有的用于物,有的用于事,还有的用于特定的人、物或事,如果把握不准,就极易扩大使用的范围或误作它用。例如:
身处春秋鼎盛的时代,我们这些身强体壮的青年应该奋发有为,积极向上,刻苦学习,为国家和社会多作贡献。

误用分析:“春秋鼎盛”指年富力强,精力充沛。
它用于人,而例句却将它误用于“时代”。
3.褒贬颠倒,感情失当
成语从感情色彩上可分为褒义、中性、贬义三种类型,在使用过程中,必须辨明褒贬,否则就容易造成贬词褒用或褒词贬用的错误。
例如:
再完美的机制都得靠人去操作,一旦机会主义、暴利主义成为心底横行之猛兽,即便要付出天大的代价,破坏制度与规则者也会前赴后继。
误用分析:“前赴后继”形容奋勇前进,连续不断。它是一个褒义词,例句将它用于“破坏制度与规则者”,犯了褒词贬用的错误。

但有两种情况应注意:一是在特定的语境中,为了达到一定的表意效果,有时可褒义词贬用,或贬义词褒用。比如《别了,司徒雷登》一文中:“艾奇逊是不拿薪水上义务课的好教员,他是如此诲人不倦地毫无隐讳地说出了全篇真理。”此处不能看做是误用。
二是有些词可褒可贬,如“标新立异”“登峰造极”“按部就班”“左右逢源”“如虎添翼”……对这些词要结合具体语境分辨。
4.敬谦错位,主客混淆
有些成语是谦辞,只能对己;有些成语是敬辞,只能对人。
如果辨别不准,便会犯敬谦错位的错误。例如:
这是一位已故著名作家的作品,由于各种原因一直没有发表,这次出版对编辑来说也有点敝帚自珍的意味。
误用分析:“敝帚自珍”比喻东西虽不好,可是自己珍视。它是一个谦辞,只能对己,不能对人,例句将它用于编辑对已故著名作家的作品的态度,就犯了谦辞敬用的错误。

5.不解整体,断词取义
成语的意义具有整体性,应该整体使用,但有些句子在使用过程中,只断取成语中个别词素的意义,而抛开了其他词素的意义,因而导致了成语意义与句子语意的相悖。例如:
这几位大学毕业生虽然工作经验欠缺,实践能力不足,但在国家相关政策的扶持下,他们决心自主创业,牛刀小试,开创一番新事业。

误用分析:“牛刀小试”比喻有很大的本领,先在小事情上施展一下。例句只断取了“小试”之义,而成语中的“有很大的本领”的意义与句子“工作经验欠缺,实践能力不足”的语意相悖。
6.功能混乱,搭配不当
有些成语使用时不仅要注意其与整个句子前后语境是否吻合,还要注意其与整个句子前后的语法关系是否搭配。如果忽视这一点就会造成语法功能混乱。例如:
每天早晨,他都要一个人跑到花园里,指手画脚地练动作,抑扬顿挫地背台词。
误用分析:“指手画脚”是一个动词性成语,在句中应充当谓语,而该句由于对它的语法功能把握不准,误把它当做形容词性成语,充当了状语,而且该词的含义也不合语境。
有些成语常用于否定句或疑问句中,而很少或不能用于其他句式。
例如“望其项背”就不能用于肯定句中,其他的成语如“善罢甘休”“同日而语”“无时无刻”“一概而论”“等量齐观”等也一样。
7.形近易淆,音近易淆
有的成语与其他成语由于读音、字形相近或具有某些共同的词素,在使用的过程中极易混为一谈。
例如:
(1)虽然计算机应用的范围越来越广,但拥有了它并不意味着一切工作都会那么轻而易举,一挥而就。

误用分析:“一挥而就”形容才思敏捷,一动笔就写成。(1)句均与“动笔”无关,显然是把它与“一蹴而就”(形容事情轻而易举,一下子就能完成)混淆了。
(2)在球迷的呼吁下,教练使用了巴乔,他在世界杯上果然不孚众望,多次挽救了意大利队。
误用分析:“不孚众望”的意思是不能使众人信服,例句把它与读音相近、只有一字之差的成语“不负众望”混淆了。
8.轻重失度,头重脚轻
有些成语词义较轻,有些成语词义较重,这就要求根据特定的语言环境选用词义轻重适度的成语,以避免大词小用或小词大用。例如:
考前每个考生都应该充分做好复习准备,否则上了考场万一有个三长两短,就会影响正常水平的发挥。

误用分析:“三长两短”指意外的灾祸或事故,特指人的死亡。原句大词小用,轻重失当。又如“德高望重”“有口皆碑”“十恶不赦”等词都有一定的轻重程度,使用时要注意。
9.不合逻辑,事理不通
在成语使用过程中,要特别注意成语义和语境义的契合性,既不能违背语意逻辑,也不能违背事理逻辑,否则就会造成逻辑上的相悖。例如:
(1)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他们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劳作生活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真有点令人匪夷所思。
误用分析:“匪夷所思”指事物怪异或人的言行离奇,不是一般人按照常理所能想象的。
(1)句中的“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是农耕文明的一种最普遍的生活方式,而“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则说明极有规律,既不离奇,也合乎常理。
(2)远处连绵的山峰上一道残破的城墙依稀可见,山下面有条深谷,怪石峥嵘,溪流湍急,无路可通,正所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误用分析:“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形容地势险要,易守难攻。(2)句中的“深谷”只有“险”,既不是“要冲”,也非用于“攻守”。

10.画蛇添足,前后重复
成语一般比较精练,使用得当,可以收到言简意赅的效果。但如果不注意成语和句意的比照,就容易造成成语的隐含义和句子的语意重复。例如:
一项社会调查显示,如果丈夫的收入低于妻子,一部分男性会感到自惭形秽,甚至无端地对自己进行心理折磨。
误用分析:“自惭形秽”指因为自己不如别人而感到惭愧,成语里已隐含有“感到”之意,故该句在语意上显得重复赘余。
11.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许多成语都有一定的典故来历,或出于古代寓言,或出于历史故事,或出于古代诗文,都有着特定的含义。我们在掌握或运用它们时一定要注意追根溯源,不能不分场合地乱用。
还有的成语在现代大都使用其引申义或比喻义,但偶尔还会使用其本义,故当它们的运用回到其本义时,我们不能视其为错。例如:
(1)随着双边关系的不断改善,中俄两国终于结为秦晋之好。

误用分析:“秦晋之好”泛指两姓联姻,而非泛指友好关系。
(2)为纪念中国话剧百年诞辰,话剧界一些前辈粉墨登场,重新排演了《雷雨》等经典剧目。

分析:此句中的“粉墨登场”用的就是本义。“粉墨登场”出自明·张岱《蔡义伶文》:“汝身前,粉墨登场,努眼张舌,喜笑鬼诨,观者绝倒,听者喷饭。”“粉、墨”,搽脸和画眉用的化妆品。原指演员化装上台演戏,但现在一般多用于贬义,比喻坏人乔装打扮登上政治舞台。
(3)①每当夜幕降临,饭店里灯红酒绿,热闹非凡。
②我很胖,可是这位小护士很快就选准了一条血管,一针见血,我很佩服。

分析:句①中的“灯红酒绿”用在“饭店”之后,本义便“复活”了,不再有贬义。
因而使用是正确的。
句②中“一针见血”通常是比喻说话、写文章言辞直截、简要,能切中要害,但它的本义是一针就见到血,形容医务人员技术熟练。这里正好适合使用本义,正确。

在语言流传过程中,有些成语派生出两个或两个以上意义,甚至感情色彩也相反,这就决定了它们能适用于两种以上的语境。如果对这类成语“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则易造成误判。

12.不合语境,整体不协
有些成语使用时有着特定的语言环境,如果使用不当,就会与所在的语境不协调。例如:
当时暴雨如注,满路泥泞,汽车已无法行走,抢险队员们只好安步当车,跋涉一个多小时赶到了大坝。
误用分析:“安步当车”意思是慢慢地步行,就当做是坐车。使用时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行走速度缓慢;二是行走者不慌不忙地步行,表现出的是一种闲适平和的心情。
而句中描述的是抗洪抢险时的情景,情况紧急又遇上暴雨,使该成语与语境很不协调。
二、常见易混成语辨析

【安之若素/随遇而安】 均能表示对任何遭遇都能安然处之的意思。
前者多指处于困境,仍能跟往常一样(素:平日、往常);后者强调能适应任何环境。


【本末倒置/舍本逐末】 都有主次关系处理不当的意思。
但前者强调把主要事物和次要事物或把事物的主次方面弄颠倒了;后者强调舍弃事物的根本的、主要的部分,而去追求细枝末节,形容轻重倒置。

【病入膏肓/不可救药】 都表示病情严重,无法医治。
前者偏重于“病”,比喻事情严重到了不可挽救的地步;后者偏重于“救”,比喻人或事物坏到无法挽救的地步。

【不刊之论/不易之论】 都有不能改变之意。前者强调言论不能改动或不可磨灭(刊:古代指削除刻错了的字);后者强调言论内容正确,不可改变。

【不胫而走/不翼而飞】 均可形容消息、言论等传布迅速。但后者还多用于形容东西突然消失。

【饱经沧桑/饱经风霜】 都指阅历深。前者侧重于经历过很多世事变迁;后者则侧重于经历过很多艰难困苦。

【不堪设想/不可思议】 都有不能想象之意。但前者适用于严重的、不良的后果;后者一般适用于奇妙深奥的、不能理解的事情或道理。

【参差不齐/良莠不齐】 都指不整齐。用于人,前者指水平不一致,后者指好人坏人都有;用于物,前者指高低、长短、大小不齐,后者指好的坏的混在一起。

【另眼相看/刮目相看】 都有特别看待之意。但前者作横向比较,表示对某个人或某种人的看法不同于一般;后者作纵向比较,表示用新的眼光来看待。

【风言风语/流言蜚语】 都表示没有根据的话。前者还指私下里议论或暗中散布某种传闻;后者多指背后议论、诬蔑或挑拨的话。

【耸人听闻/骇人听闻】 都含有使人吃惊的意思。其区别在于,用“耸人听闻”时,所说的是故意夸大了的事,甚至未必是事实,说者的目的就是要使人震惊;用“骇人听闻”时,说明发生的事是事实,多指社会上发生的坏事。

【挥金如土/一掷千金】 都形容极度挥霍。前者偏重于对钱财的轻视,毫不在乎;后者偏重于一次花费过多。。

本文来源:http://www.arisingsemi.com/zhiyejineng/71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