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arisingsemi.com--学前教育】

可想而知的意思
趣味识字教学方法
(一)问题的提出:识字教学的现状调查
1.识字负担重,学生压力增大
低年级以识字教学为重点,汉字总量很多,具有高度集中性。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识字总目标为:认识3500个左右常用汉字。一、二年级认识常用汉字1600个左右,其中800个左右会写。但在识字教学中,教师为了提高阅读量,取得读、写教学的好效果,大多在低年级加大了识字量。
教材后的生字表把生字分为两类,其中一类字要求会认、会写,而二类字只要求会认,但教师大多迫于考试的压力提高要求,让学生记忆或书写二类字,使得每课的识字总量比平均增加一倍。课堂上的大量时间都花在识记汉字上,时间常常不够用,写字时间必然减少,写字、默字就要转移到家中进行,还要家长帮忙,习惯的培养也就大打折扣了。
除了课本上的生字,学校又都要求增加课外阅读的识字量,在课堂中增加课外阅读课,目的同样是识字。回到家,作业里仍然有新的识字任务。学生从入学开始,就尝到了语文学习的乏味与痛苦,人为增加的识字任务让学生背上了沉重的包袱。
表一:小学语文人教版第一册至第四册识字量分布情况
生字表一
(二类字)
生字表二
(一类字)
识字总量
每课平均
识字量
一年级上
400
100
500
13.2
一年级下
550
250
800
23.5
二年级上
450
350
800
23.5
二年级下
400
300
700
21.9
2.识字方法单一,学生兴趣不大
识字能力是学习能力的基础。
近年来,扩大低年级的识字量,引导学生提前阅读,已成为许多小学语文教师的共识。但是,在课堂教学中,受传统观念的影响,教师往往从自己的主观愿望出发,无视学生的学习需要,把学生当作识字的容器,任意进行“灌输’夕、“注入”。
课堂上,教师教学生学,识字方法整齐划一,学生无法在合作中学习,进行探究,缺少想象与创新,致使一些学生对识字感到厌烦。下表是我对本校一、二年级各班学生所作的一个调查。(调查时间为2012年9月)
表二:低年级学生识字兴趣情况调查
年级
调查人数
感兴趣
一般
不感兴趣
一年级
91
65
21
5
二年级
125
78
35
12
识字教学的最根本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
但对于低年级的小学生来说,更应该培养他们的识字兴趣。其实,没有兴趣就没有记忆,“识字兴趣”就是“识字能力”的一种特定的表现形式,是“识字能力”的萌芽阶段。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了主动识字的愿望,学习起来才会更轻松、更主动。通过比较发现,学生的识字兴趣与教师运用的识字方法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关系,识字方法运用的恰当与否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的识字兴趣。
3.教师压力大,识字教学效率不高
近年来,考试压力一直是教师心头的一块巨石,压得教师喘不过气来。
有些教师为了赶进度,省下时间来多写多练,课堂识字教学时也就顾不上教学方法的选择和运用了。他们明明知道调动学生兴趣,让学生主动识字的好处,但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又常常采用机械记忆的办法来识字,让学生拼命地一遍又一遍读,一遍又一遍地写。学生出于教师和家长的压力而毫无情趣地被动地识字,没有体验,无法实践,生字回生现象非常严重,识字效果可想而知。

(二)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问题分析
问题一:忽视一年级新生的个体差异
在我们的识字教学中,往往教师的预设只考虑到教师如何去教,学生如何去学,而忽略了学生已有的识字储备,学生入学的识字基础并非是零起点。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和认识程度的不断提高,受到环境的影响,儿童们接触的事物越来越多地短时快捷,父母们望子成龙心切,对孩子的早期教育的投入也越来越多。虽然早期识字的利弊存在纷争,但学龄初期学生的识字量不是零起点,这是我们不可回避的事实。
[案例] 小学语文一年级《识字 4》一课时,课文内容为“日、月、水、火、山、石、田、土”8 个字。一位教师在讲授时,把这些汉字一一列在黑板上,从汉字的读音到字形、字义,事无巨细地向学生一一讲解。
但是学生早就等不及地把小手举得高高的,俨然他们已经成为老师。多数学生对所学生字已经认识了,并且有的已经会写了。
这一现实完全打乱了教师原有的教学计划。
事实证明,如果还沉醉于原先的预想之中,忽略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掌握情况,那么事必会造成学生学习的兴趣尽失,尤其对于一年级入学的新生来说,更是无法精力集中地投入学习,学习效果可想而知。

2012年9月,笔者对本校刚入学的一年级新生进行了入学的前测,关于认字的测试内容及结果如下:
1.认字量的调查
我校所使用的是人教版教材。因此,我将人教版的前四册“我会认”的生字共计1800个生字作为测试识字量的内容,对一年级31人进行了测试。
认字量最多的
认字量最少的
平均认字量
第一册认字率
四册认字率
1785个
146个
932.4个
87.9%
51.8%
从上面的表中数据可以看出,大部分学生在没有开始入学学习的情况下,对书中的部分生字已经有所掌握。特别是一年级上学期的生字,绝大部分学生都能够认读,识字率达到了87.9%。就这四册书中的生字而言,最多的认字量达到 1785生字,最少也能认读146个生字。虽然这只是一个班级的数据统计,不具有普遍意义,但却足以引起我们对这种现象的重视。

2.识字兴趣、识字能力 、识字方法和途径等的调查(此项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由家长配合填写,问卷调查表见附件)


图中我们可以看出,学生们入学前对汉字的兴趣还是很大的的,有主动识字的欲望。在教学的过程中,能否将识字的兴趣时刻保鲜,是我们值得探讨的话题。


通过这组数据可以看出,学生初步具有一定的识字技巧,识字有一定速度,这是可喜的。说明一部分学生在入学前有一定的学习能力。
但一部分学生遗忘率还是比较高的,这就是我们教师今后在教学中需要不断改进与探索的,怎样在识字过程中,能让我们的孩子记得快,又能记得牢牢的。


从上图中可以看出,学生认识生字的途径也是多样的,最多的还是在生活中识字,说明在学生的头脑中,一部分学生初步具有在生活中学习生字的习惯,识字的途径也是多种多样的。
但从中,我们也发现尽管学生认识了生字的字形,但对于理解生字的意思,将这些生字进行重新组合后进行认读和运用方面,大多数还不能灵活的运用,这一问题就需要我们在教学中作进一步探讨和研究了。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孩子在学前或多或少的接受过一定的识字教育,60.7%的孩子在学前都认识一些汉字,很少识字的比率为7.1%。
紧紧抓住幼儿时期记忆力特别惊人的特点,让孩子尽快大量地识记,将有助于发展孩子的智力,增强学生的记忆力。这点可以从统计数据中看出,家长们几乎得到了共识。
但是在测试过程中,我们也发现部分学生认识了生字的字形,但对于理解生字的意思,将这些生字进行重新组合后进行认读和运用方面,大多数还不能灵活的运用。有的学生出现了生字混淆的现象,同音异形字不分等现象。
问题二:盲目扩大识字量,忽视语文综合能力的培养
教学中有些教师对“低年级语文教学以识字为重点”的认识产生偏颇。错误地认为以识字为重点,就是要多认字,其他内容与形式的语文训练便可以削弱、忽略,以致走入片面追求识字数量的误区。生字换个语境就不能准确流利认读,甚至有的口语表达不能围绕中心连贯地说几句话,观察、联想和想象力差。从中可以看出,识字教学的方法是简单、机械的,识字过程是脱离语境、枯燥乏味的,目标的落实是单一的、低层面的。
语文课程标准特别强调教学目标“三个维度”要有机整合,互相渗透,融为一体,以求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不顾学生的反应,不顾学生识字能力的培养、口语交际的训练、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的发展、人文价值和人文精神的提高。
只一味强调语文的工具性作用,学生很容易造成识字学习中“怎样记”的程序化的死记硬背。这样的识字教学不利于学生的思维能力、观察能力和人文精神的培养。
新教材的特点是识字量大,要求学生多认少写。一年级的孩子,没有任何有关于汉字基本部件积累,但是每天要平均每天要识记 20个左右的汉字,这该是一件多么困难的事情啊。
尽管老师在课堂上想了许许多多的方法来帮助学生记忆。这对于部分好记忆能力好的,家庭比较重视辅导巩固的学生来说问题不大,但是对于那些,接受能力较弱的,记忆能力也不是很好的,家庭又不是太重视辅导配合的学生来说,每天要认识那么多的生字是多么困难的一件事情。
二、研究过程

(一)研究指向
本项研究旨在根据汉字本体构造和使用的规律及学习者学习的心理认知规律的基础上探究小学低段学生趣味识字的方法,并结合心理学探求解决策略。通过本项研究,逐步改变识字过程中学生的死记硬背的机械识记,加深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认识汉字、掌握汉字、欣赏汉字。

(二)研究内容
在小学低段学生识字教学现状调查的基础上,指出趣味识字的意义,分析识字教学的现状及对策。通过本项研究,使教师掌握识字教学的原则以及教学方法,让孩子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识字氛围中掌握和巩固知识,在学习中体会乐趣,从而达到“我要学”、“我爱学”的境界,而教师也享受到成功的快乐。
本课题主要工作如下:
1.通过数据分析以及问卷调查等,了解人教版1-4册识字量分布情况,以及小学低段学生识字教学现状;
2.通过现状分析,指出趣味识字教学的意义及对策;
3.探求趣味教学的有效教学方法,以及运用趣味识字法需要注意的问题。

(三)研究过程


1、第一阶段(2012年4月~6月):填写上交申报表,制订计划,组成课题组,分工负责,讨论落实各层面的具体工作,进一步收集各方面资料。
同时,对低段学生教师趣味识字教学进行一定的调查了解。



2、第二阶段(2012年7月~2013年1月):开展各项研究活动,主要通过文献研究法查阅基本理论、研究现状、教学实例和具体案例,在此基础上指出趣味识字教学的有效方法,以及运用趣味识字教学需要注意的问题。



3、第三阶段(2013年2月~4月):汇集、整理、分析材料,形成研究成果,写出研究报告,论证结题。


4、本课题采取边研究、边总结、边推广应用的方式进行,力求把课题研究的过程变成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学生学习发展和教学质量不断提高的过程。。

本文来源:http://www.arisingsemi.com/zhongxiaoxue/569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