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arisingsemi.com--课外辅导】

诗歌的韵味
摘 要:古诗教学若简单对待,则流于平淡枯燥,如教师善于挖掘教材,于课外语文资源中找到相关资料,跨越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的界限,则能激活课堂,使平淡的教学流光溢彩,激发学生诵读的兴趣,同时也能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
关键词:古诗;构思;兴趣;韵味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216

(2016)12B-0019-01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中要“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的智慧”,以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古诗内容的选编集中体现了我国古代文化的结晶,课标中明确提出各学段诵读优秀诗文应达到的阶段性目标,并在《附录》部分首次提出“要求1~6年级学生背诵古今优秀诗文160篇(段)”。
我在古诗教学中做有心人,既注意搜集同行的经验,也做了一点有益的探索,下面谈一下粗浅体会。
一、 精心构思导题,于揭题时抓住学生的心
听过一位年轻老师的课,是第九册的两篇古诗《游子吟》和《泊船瓜洲》。
她导入课题颇有新意。首先她深情地吟诵台湾著名诗人余光中的《乡愁》,以此揭题后,说明思念家乡与歌颂母亲是亘古以来的两大情结,自然地把两首古诗串了起来,把学生领进了一种思乡思亲的情境。自己上课也有过这样的尝试,或以介绍诗作者的生平事迹、有关趣事导入,或以相关主题其他古诗入手,或以相应情境介入,学生皆能从中得到激发和感染……
二、重视古诗的语感培养,于初步吟诵时激发兴趣
古诗讲究平仄、押韵和对仗,语言往往富有色彩,节奏鲜明,韵律优美,读来琅琅上口。
接触古诗,则要注意指导学生正确地朗读吟诵,而且要贯穿在教学之中,不断提高升华。不然,就会达不到预期效果。有一次,教《早发白帝城》时,学生在晨读时预习初读此诗,因教师忽略了多音字,没有预先给予指导,他们也没有用心感知诗意,所以学生齐读时大部分读成了“朝(cháo)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hái)。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zhòng )山”。
一首诗被读得面目全非。这时我并没有急于纠正,而是让他们注意多音字的音和义,如果按他们所读的理解,能否解释得通。学生们细心揣摩,斟酌一番,自己便能正确地吟诵出来。接着,我语重心长地说:“由此看来,做学问可来不得半点心浮气躁,否则会贻笑大方的。”学生们心悦诚服,我则随机范读和领读,让学生感知音调的高低、节拍的强弱和速度的缓急,正音正调,理顺语言关节,使其读得正确规范,并从中学到治学之道。。

本文来源:http://www.arisingsemi.com/zhongxiaoxue/57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