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arisingsemi.com--国家公职】

侵袭的意思
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语文《课标》组组长、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巢宗祺,在徐州《语文课程标准》培训会上,讲了这样一件事:一位上二年级的孩子,因为未将“蘸”字解释得跟标准答案一样,教师罚他抄写“蘸”字的解释20遍。教师给出的标准答案是:蘸,在液体、粉末或糊状的东西里沾一下,就拿出来。孩子将标准答案抄够了罚抄的数量后,教师再问他懂得“蘸”字的意思了吗。
孩子说没有。
巢教授继续说:“这种抽象性的语言,让孩子一下子记住,还真不是件易事,也难怪学生记不住。因为,对孩子而言,什么是‘液体’。什么是‘沾’。什么是‘拿’。……这几个概念同样也是极为抽象的。我不明白,原本一个手势、一个动作就可以理解的词语,为什么非要让学生记住如此‘科学’的解释。
”从这件事可以看出,巢教授解释词语的主张,对有些词语,不必要让学生死记硬背标准答案,只要有些意会和感悟即可。
笔者教学苏教版六下《夹竹桃》一课时,也曾遇到类似的词语解释问题。
课文中有这样一个句子:“你站在它下面,花朵是一团模糊;但是香气却毫不含糊,浓浓烈烈地从花枝上袭了下来。”其中的“袭”字应该如何理解。查一下工具书就知道,“袭”字的原意是趁人不备而攻击。
如:偷袭、侵袭等,引申义为及至、扑向等。如:春风袭面,凉意袭人。屈原在《楚辞》中《九歌·少司命》里有这样一句:“绿叶兮素枝,芳菲菲兮袭予。”此处的“袭”字,与课文中的“袭”的意思一致。如果我们直接给学生呈现这些答案,他们一样难以形成准确的认知。
倒不如让学生结合教材中的语境,意会该词的意思,更容易让他们记住。
当时,笔者是这样引领学生感悟“袭”字的意义的:
1. 生(读):“你站在它下面,花朵是一团模糊;但是香气却毫不含糊,浓浓烈烈地从花枝上袭了下来。

2. 理解“袭”字。。

本文来源:http://www.arisingsemi.com/zigekaoshi/69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