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arisingsemi.com--国家公职】
讲述的意思 主题出版是有意义的,这个意义在其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中就一览无余。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出版管理司周慧琳司长曾经说过,主题出版就是以特定“主题”为出版对象、出版内容和出版重点的出版宣传活动。具体来说,就是围绕党和国家重点工作和重大会议、重大活动、重大节庆日等集中开展的重大出版活动,其基本作用是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动员全社会团结一心,谱写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历史新篇章。主题出版源于原新闻出版总署2003年开始的相关工程,其“意义”与生俱来,相伴至今。但主题出版的意义如何有效地呈现,仍旧是值得探讨的问题。
主题出版需要将政治性和学术性有机结合。
在极左时候,有一种“主题先行”的创作方法。它是根据政治需要,先确定“主题”,然后再根据“主题”的要求填进“人物”和“情节”,编造“故事”。
这种方法从概念出发代替从生活出发,违背了文学源于生活的基本规律,在当时及以后都产生了很不好的影响。
今天的主题出版,无论内涵还是外延都不是主题先行的文学创作所能比拟的,但确实又有必要,也可以从历史中吸取经验教训。我们注意到,现今有个别不是党史专家者却在短时间内编写出版了关涉党史重要问题的“鸿篇巨著”,有从来没有研究过军史的人士一夜之间成了重大军史题材领域创作的“大牛”等,但严肃的题材、宏大的叙事中往往错漏百出,严重失实。这样的著作作为主题出版物,不仅没能很好体现、反而严重损害了主题出版的价值和意义。
严格的学术规范,严谨的治学态度,严密的逻辑论证等,都是学术理论性主题出版有效彰显其重大意义必不可少的。那种材料上或断章取义,或张冠李戴,或偷梁换柱;论证上全然六经注我,随心所欲,其结论往往经不起推敲,效果也会大打折扣。
主题出版需要将价值观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有机结合。比如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建设就是一个很重要的出版主题。
如何看待民主。著名学者俞可平曾指出,民主是人类的基本政治价值,是人类政治文明的主要成果,有着某些共同的要素和表现形式。民主既有共性,又有个性。不能只看到民主是一种普遍价值,以民主的普遍性否定民主的特殊性;反之,同样也不能只看到民主的特殊性,认为根本不存在民主的普遍性。
我们知道,不仅仅是民主如此,信念、信仰、法制等也是如此。我们对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共产主义理想与信念等,不能进行简单化的口号式宣传,或者作过度“特殊化”的图解。倘若主题出版物的价值观念能在特殊中显现普遍,在个性中反映共性,其意义就会更加深刻,也更易于为人民大众所接受。201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商务印书馆推出了一本很有社会影响的图书——《信仰的力量》。
该书从信仰的角度切入,讲述了红岩英烈的事迹,展示共产党人的崇高信仰及其恒久价值,与既往一般的红岩题材作品相比,价值和意义的深度、高度都有了进一步提升。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时,人民出版社又推出《跟着信仰走:我们家的长征故事》,同样以“信仰”为主旨,为灵魂,为价值取向,也同样取得了很大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