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arisingsemi.com--热门资讯】

获悉
多此一举的“据悉”
近些年来,“据悉”、“获悉”、“据介绍”、“据了解”、“据调查”之类词语或短句,越来越多的出现在各类媒体中。这些词语或短句,就像贴在报纸上的牛皮癣,看了之后,叫人不爽。
我们看看有关词典对这类词语或短句的解释。
什么叫“获悉”。获:得到;悉:1.了解、知道;2.尽、全部。
意思是得到消息,得知某事,获得知悉。
其用法是获悉+事情,一般用于间接的知道了某事,不是直接知道了某事,是从句。
什么叫“据悉”。
据:1.凭依、倚仗;2.占有;3.按照。据悉:据新闻(获得消息)报导,根据报导(新闻导向)。
得到的是第二手的材料,也就是说不是亲自看到或者听到的,而是经过其他媒体或者别人转载或转述的,类似于听说。
由词典解释可知,“获悉”一般是从某些人那儿得到消息,“据悉”一般是从某些资料(书籍、报纸、新闻)中得到信息;“获悉”是间接知道了某事而不是直接知道,“据悉”不是亲自看到或者听到的。

新闻应从采访中来,而为什么有的记者在自己的消息中频频使用无实质性内容的“据悉”之类词语或短句呢。我认为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的原因。

一是懒。懒得到第一现场去看,懒得找新闻当事人采访。
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研究员、新闻学研究室主任陈力丹先生对这种作风深恶痛绝,斥之为“懒”。为了“混”出新闻,懒洋洋地坐在办公室,就着现成的公文材料写新闻,顶多只是打个电话问一下情况,这样一条“据悉”式新闻稿就出笼了。
由于懒惰,就得不到真情,难得掌握第一手材料;因为懒惰,就会情况不明,心里无数,只好用“据悉”、“据了解”、“据介绍”等词语或短句打马虎眼。“据悉”、“据了解”、“据调查”等等,不就是听别人说吗。
你说这是听别人说的,又不告知听谁说的,这个“据悉”就等于没说。大多数新闻都是采访得来的,采访就是听别人说。如果不想说或不能说,例如新闻源要求隐匿权,那就干脆删掉“据悉”之类的词;不删除,又不告诉读者,这不是耍弄人吗。
二是误把“据悉”当成新闻根据,或新闻来源。这涉及一个新闻学的常识问题。我们知道,除了“媒介事件”(指人为制造的事实)外,绝大多数新闻事实的发生是随机的,记者正好在现场的机遇很小,消息是记者事后通过采访才写出来的。也就是说,记者的工作本来就是通过“据悉”写新闻,如果满篇“据悉”而不交代据哪悉或据谁悉,这个“据悉”毫无意义。有些所谓新闻,每个段落开始都是“据悉”,可能作者以为这才是新闻报道的模式,其实不然。
凡是使用“据悉”,后面必须跟上具体的新闻源,否则不得使用。要辨清,“据悉”、“获悉”、“据介绍”、“据了解”、“据调查”之类的词语或短句,如果不是说明新闻根据或新闻来源,那就不符合新闻写作规范。
有的新闻报道出现“此间观察家”、“此间消息灵通人士”、“权威人士”、“有资格的人士”、“分析家”等等字眼,表述所谓的消息来源。这是在引述采访对象的话吗。
非也。其实这些说法往往就是记者自己的意见和看法。记者想用直接阐述的方式说话,但为了保持新闻报道的客观性和议论的权威性,故在报道中有意不露出说这话的就是记者本人,而是化用一些别的名称(诸如以上所列的似是而非的消息来源)来说。
怎样解决“据悉”之类的词语或短句滥用的问题呢。依我看,一“勤”二“学”,足矣。
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
当好一名记者,必须“勤”字当头,做到勤学勤思,勤写勤练,勤走勤访。
“勤”字里头,可以挖掘到新鲜的素材,可以寻找到独特的视角,可以探寻到许多新闻背后的故事。
脚板底下出新闻,亲见亲历见真情。新闻名篇名作从来都是记者用“脚”写出来的,那怕是一条简讯也都是亲历亲见的结果。
“当你看到我的时候,我和新闻在纸上;当你看不到我的时候,我和新闻在路上”,这句被新闻记者奉为经典的话告诉我们,一定要到新闻现场去,到基层第一线去采访原汁原味的新闻。现在不是在开展“走转改”活动吗。
只要真正“走”到了基层,“据悉”之类的词语或短句就会“走掉”。同时,“改文风”也要求我们记者在新闻写作中改掉“据悉”之类的“新闻八股”。

学海无涯飞舟竞渡,书山有路策马攀登。学习,是一个永恒的课题,是我们增强素质、提高能力的根本途径。
尤其是一些刚走进新闻队伍的青年记者,当务之急是学新闻业务知识。只有通过学习,才能不因为不懂“行规”而讲外行话,才能不因为不懂新闻常识而把非新闻术语当作新闻术语。
非学无广才。
都说新闻记者要当“杂家”,要懂天文地理、文史经哲、古今中外,当然这不是说非得“学富五车”,但必须要广闻博览,这样写起稿子来才能旁征博引,挥洒自如,最起码的能避免把“据悉”之类的牛皮癣贴在自己的新闻稿中。。

本文来源:http://www.arisingsemi.com/news/68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