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arisingsemi.com--热门资讯】

秋颂的诗歌
摘; 要:诗歌富含着人类的文化,而与人类关系密切的大自然也是诗人们描写的对象,但是由于中西方文化不同的滋养,中西方诗歌对大自然的描述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别,本位旨在探讨中西方田园诗歌的差别。
关键词:中西方;田园诗歌;差别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

(2018)-33-0-01
万事万物都遵循着大自然的规律,在人类长期的进化和发展历史中,人类通过最初肉眼的观察和亲身的实践逐渐地了解着人类自己,了解着大自然,了解着我们人类和自然的关系。直到今天我们依然在努力让人类和自然处于一种平衡、和谐的状态。
自然对人类的生活有着深刻的影响,所以自然便成为了 作为人类重要文化活动承载形式之一的诗歌的描写对象。
无论是西方的诗人还是中国的诗人,他们都用诗歌表达着自己的情感。但是由于受到不同的文化背景、美学观念和哲学理念的影响,中西方的田园诗歌有着明显的区别。

1.不同的情感基调
1.1中国田园诗歌的悲观
中国文人历来受到儒家思想的深刻影响,大多数的诗人认为自己肩负着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重任,承担着光宗耀祖的职责,但现实生活中,能实现自己“治国平天下”的政治抱负和光耀门楣的诗人又能有多少。许多的诗人最终经历的是平生不得志、动荡不安的社会和颠沛流离的人生。他们转而将自己远大的抱负寄予山水田园。因此在中国诗人的眼里,自然就带有了萧瑟、苍凉、忧郁的气质。
例如,在杜甫的诗作《登高》中,是这样写的:“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在曹丕的《燕歌行》中,他写道,“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群燕辞归雁南翔,念君客游思断肠”;在刘方平的《春怨》中,诗人写道,“纱窗日落渐黄昏,金屋无人见泪痕。
寂寞空庭春欲晚,梨花满地不开门。”许多这样描写自然的诗歌给人一种悲伤、黯然神伤的感觉,具有一种悲凉之感。。

本文来源:http://www.arisingsemi.com/news/69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