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arisingsemi.com--热门资讯】

村夫
《诗歌鉴赏之人物形象》导学案

一、考点阐释:
人物形象(“人象”):  古典诗词中的人物形象一般不如小说中的形象丰满、完整,它可以是人物的一个神态、一个笑容、一个动作、一个微妙的心理变化,或一组人物的语言、声音,或是一个典型的细节,等等。通过精当的描写,以简练的笔法刻画人物的形象,表现人物的性格,反映人物的思想感情。而这些形象往往以片断的形式表现出来,它需要读者以自己的想象去进一步补充。分为

(1)自我形象(诗人自己的形象)

(2)他人形象(诗中主人公形象)
二、素材积累: 
【常见诗歌人物形象类别术语】:  ①不慕权贵、豪放洒脱、傲岸不羁的形象。如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表现了他淡于富贵、傲视权贵的思想,也反映了他傲岸不羁、豪放自负的性格。  ②心忧天下、忧国忧民的形象。如杜甫。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诗人并不仅仅停留在个人的哀怨中,而能推己及人,表现了他忧国忧民的性格。  ③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隐者形象。
如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展现的是悠游自在的隐居生活,表现出诗人对官场的厌恶,对田园的喜爱;如王维。《山居秋暝》通过对晚秋时节空山新雨景象的描写,表达了对山水风光的喜爱。  ④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形象。
如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写前不见圣贤之君,后不见贤明之主,想起天地茫茫悠悠无限,不觉悲伤的流下眼泪。
塑造了一个空怀报国为民之心却不得施展的怀才不遇的知识分子形象。  ⑤矢志报国、慷慨愤世的形象。
陆游和辛弃疾的许多诗歌都反映出他们忠心报国,而不被重用的情感,形象鲜明。如《示儿》、《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破阵子》。
  ⑥友人送别、思念故乡的形象。如李白的《赠汪伦》、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⑦献身边塞、反对征伐的形象。
如王翰的《凉州词》,王昌龄的《出塞》表现了他们忠心报国,献身边塞之情。而杜甫的《兵车行》则体察人民痛苦,反对战争。  ⑧爱恨情长的形象。
如柳永的《雨霖铃》写与所爱女子离别时的无限忧伤和别后相思的绵绵情意,塑造了一个爱恨情长的艺术形象。 
【重要词语】  不慕权贵、豪放洒脱、傲岸不羁、心忧天下、忧国忧民、寄情山水、归隐田园、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矢志报国、慷慨愤世、友人送别、思念故乡、献身边塞、反对征伐、爱恨情长、建功立业、悯农怜农、热爱山川、哀叹昔盛今衰。
三、
【高考链接】


1、
【2014年山东卷】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回答问题。

寻诗两绝句    陈与义
楚酒困人三日醉,园花经雨百般红。无人画出陈居士,亭角寻诗满袖风。
爱把山瓢莫笑侬,愁时引睡有奇功。醒来推户寻诗去,乔木峥嵘明月中。
[注]居士:指文人雅士。山瓢:天然粗陋的酒器。

诗中“陈居士”的形象特点是什么。请结合两首诗加以分析。(4分)
参考答案:①行为洒脱   ②情趣高雅
①“楚酒困人三日醉”“爱把山瓢莫笑侬”从陈居士喜欢喝酒可以看出他洒脱的性格特点。

②“亭角寻诗满袖风 ” “醒来推户寻诗去”白天寻诗,夜晚寻诗,表现了陈居士沉迷于诗歌创作的高雅情趣。


【试题考点】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的能力,能力层级为D级。

【试题解析】此题分析“人物形象”。
首先注意诗下的注释,这两首诗下面有对“居士,指文人雅士”的解释,我们可初步判断出“陈居士”的形象特点;然后抓住对形象的描写手法,来分析人物的特征。两首诗中对“陈居士”动作、神态描写的具体词句主要有“楚酒困人三日醉” “亭角寻诗满袖风 ”“爱把山瓢莫笑侬” “醒来推户寻诗去”,由此我们便可准确判断出“陈居士”的形象特点。


2、
【2016年高考新课标Ⅱ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题目。
丹青引赠曹将军霸①(节选)  杜  甫
先帝天马玉花骢②,画工如山貌不同。
是日牵来赤墀下③,迥立闾阖生长风④。
诏谓将军拂绢素,意匠惨淡经营中。
     
斯须九重真龙出⑤,一洗万古凡马空。
[注]①曹将军霸:即曹霸,唐代著名画家,官至左武卫将军。②玉花骢:唐玄宗御马名。
③赤墀:宫殿前的红色台阶。④闾阖:传说中的天门,这里指宫门。⑤斯须:一会儿。
如何理解曹霸画的马“一洗万古凡马空”。曹霸是怎样做到的。请简要分析。(5分)
参考答案:曹霸所画玉花骢神奇雄俊,如飞龙跃出,其他人画的“凡马”在此马前都不免相形失色。
曹霸先凝神构思,苦心布局,然后落笔挥洒,顷刻间一气呵成。

【试题解析】本题考查对诗句的理解能力。
题目要求回答的是怎样做,所以,答案的重点构成在于曹霸作画前的观察琢磨、认真思考(颔联部分)和作画时谨慎落笔、酣畅淋漓(颈联和尾联部分)两个部分。
四、
【真题引路】


1、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诗人的形象。
竹轩诗兴    (张镃)
柴门风卷却吹开,狭径初成竹旋栽。          梢影细从茶碗入,叶声轻逐篆烟来。

暑天倦卧星穿过,冬昼闲吟雪压摧。          预想此时应更好,莫移墙下一株梅。

【注】篆烟:盘香的烟缕。
〖试题解析〗诗人的形象往往是通过诗歌中的景物描写和对自然环境中生活场景的描写表现出来的。诗中写了竹轩及其周围的景物(有“柴门”“竹”“梅”,到了冬天还有“雪”),也写了诗人在竹轩中的生活情景(品茶,“暑天倦卧”,“冬昼闲吟”),从诗中所写的这些我们就可以看出诗人是怎样一个人了。
       
参考答案:塑造了闲适、洒脱、高雅的诗人形象。
通过对“竹轩”“柴门”“狭径”等简朴清幽的生活环境的描写,表现了诗人日常生活的闲适自得;“倦卧”“闲吟”等反映了诗人洒脱的生活态度;“竹”“雪”“梅”等意象表现出诗人高雅的人生志趣。


2、简析下面这首宋词的人物形象。

诉衷情     陆游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注:沧洲,水边,古时隐者所居之地。陆游晚年居于绍兴镜湖边的三山。

〖试题解析〗背景:词后“沧州”的注释,暗示此词是诗人晚年闲居三山时所写。诗人是否独享这一份清闲。
胡贼未灭,功业未成,满怀报国热情的陆游却是请缨无路,有志难伸,怎不感慨万千,怎不唏嘘长叹。领会了注释的深意,我们对词意就不难理解,人物形象也不难把握了。

参考答案:这首词描写了一个( 被闲置不用 ,未忘忧国 )的( 爱国英雄 )形象。
词中以“万里”“匹马”来表现人物曾经的金戈铁马,驰骋疆场,以“关河梦断”“泪空流”写出自己的年华已老又被弃置不用,“身老沧州”,但仍“心在天山”,胸怀报国之志,心系抗金前线。这首词通过这一形象的塑造,表达了自己( 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感慨。
五、
【当堂演练】


1、(2017年苏锡常镇二模)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江南曲                                      采莲子
于鹄                                        皇甫松
偶向江边采白蘋,还随女伴赛江神。              船动湖光滟滟秋,贪看年少信船流。众中不敢分明语,暗掷金钱卜远人。            无端隔水抛莲子,遥被人知半日羞。

(l)比较两首诗主人公的不同形象。(6 分)
参考答案:

(1)《江南曲》中刻画了一位神情恍惚、含蓄深情的思妇;《采莲子》中刻画了一位情窦初开、大胆纯真的采莲少女。
(6分)


2、(2018年江苏高考语文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秋日题窦员外崇德里新居
刘禹锡
长爱街西风景闲,到君居处暂开颜。清光门外一渠水,秋色墙头数点山。
疏种碧松通月朗,多栽红药待春还。
莫言堆案无余地,认得诗人在此间。
注:堆案,堆积案头,谓文书甚多。
(1)联系全诗,概括作者“开颜”的原因。(4分)
参考答案:(1)朋友新居落成;周围景色优美;白己心情闲适;主人品味高雅;宾主志同道合。



3、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咏怀二首(其二)
李 贺
日夕著书罢,惊霜落素丝。
镜中聊自笑,讵①是南山期②。
头上无幅巾③,苦檗④已染衣。

不见清溪鱼,饮水得相宜⑤。

注 ①讵(jù):岂,怎。②南山期:指寿高如南山。《诗经·小雅·天保》:“如南山之寿,不骞不崩。
”③幅巾:裹头的绸巾。④苦檗(bò):也就是“黄檗”“黄柏”,落叶乔木,果实色黄,味苦,可作染料用。⑤相宜:合适,适宜。
诗歌塑造了怎样的诗人形象。
请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 塑造了一位未老先衰,却又功业未成、处境凄苦清贫的诗人形象。
通过首联的“霜落素丝”,表明诗人惊讶于自己的未老先衰。通过颔联的对镜“聊自笑”(苦笑),感慨无法活得长久一些,以及颈联的一副村夫山民打扮描述,表现了诗人未老先衰却又功业未成、处境凄苦。

〖试题解析〗此诗抒写了李贺在昌谷家居的生活和心情,反映了诗人的抑郁忧伤和不幸。
“日夕著书罢,惊霜落素丝。”诗人在夜晚吟咏(著书)方罢,突然瞥见一丝白发像秋霜一般地飘落下来,这个意想不到的发现怎能不使他心头一震。李贺是个苦吟诗人,据说他的诗思常在驴背上觅得,随想随写下来投入身边携带的锦囊中。
晚上取出,在灯下斟酌成篇。其母常说“是儿要当呕出心来”(李商隐《李长吉小传》)。正因为他这样呕心沥血地从事创作,再加上家境贫寒,夙志不伸,所以二十多岁就未老先衰,白发惊秋了。
“镜中聊自笑,讵是南山期。”一“惊”之余,不由便拿出镜子细细端详起来。“聊自笑”,显然这笑是一种对自己的无可奈何的嘲笑,一种难以名状的苦笑,表面上似乎反应是淡漠的、不大在意的,却怎么也掩饰不了内心深藏的无限悲苦。联系诗人曾担当过奉礼郎这样卑微的职位,可知这就是诗人无声的啜泣。说他笑中含哭,大概是不过分的。

“头上无幅巾,苦檗已染衣。”头上已没有儒雅的头巾可戴,身上只穿着用苦檗染成的黄衣。这完全是一副村夫山民的打扮了。这两句写诗人的乡居生活,已到了一贫如洗、令人鼻酸的程度。
深一层看,诗人不仅是写生活的艰难,而且也暗示自己整个身心都已浸泡在苦水之中。真乃触处生悲,何往而非苦也。
写到这里,诗人已把悲苦情怀推到了高潮。且看他如何收尾。“不见清溪鱼,饮水得相宜。”这是一种自我宽慰之辞,貌似旷达,其实更反衬出诗人的不幸处境。弦不可拉得太紧,诗文也是这样,诗人委婉写来,使前面描写中剑拔弩张的紧张气氛缓和了不少。
六、
【课后巩固】


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本文来源:http://www.arisingsemi.com/news/850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