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arisingsemi.com--热门资讯】

五月的鲜花诗歌
中国现代文学史-平时测验1
光未然以写作朗诵诗和歌词见长。他写于1935年的歌词《五月的鲜花》和写于1939年的《黄河大合唱》组诗,以及写于1940年的长篇叙事诗《屈原》等,都是传诵一时的佳作。冼星海是黄河大合唱的作曲者。
艾青的代表诗作是《大堰河--我的保姆》。
郁达夫的《银灰色的死》、《沉沦》、《南迁》等小说,于1921年结集为《沉沦》出版,这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短篇小说集。
《野草》是鲁迅在艺术探索上的新成果,也是中国现代散文诗走向成熟的第一个里程碑。《女神》是郭沫若的第一部新诗集,也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具有杰出成就和巨大影响的新诗集。
“新月诗派”反对感伤主义,反对放纵,主张理性和节制;在艺术上要求艺术的“和谐”、“均齐”,强调诗人戴着镣铐跳舞,表现为追求诗歌的格律,它是倾向于古典主义的。“现代派”主要以象征主义为中心,并不直接抒发内心情感,而是将其外化为美的形象,诗歌的语义和内涵更有暗示性、不确定性和多义性的特点。“七月派”主张要高扬现实主义的旗帜,创作要“直入”生活、紧贴时代,把小说的美学意义与其应有的社会职责、时代使命感密切联系起来;在承认创作反映生活的基础上,特别强调发扬“主观战斗精神”去能动地影响现实、改造现实。“九叶诗派”,是40年代中后期形成的一个追求现实主义与现代主义相结合的诗歌流派,他们把诗歌的审美原则建构在内心世界和外在世界的重叠点上,完成了对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超越,蕴涵着很强的现代主义诗歌因素。
被称为“异军突起”的创造社,成立于1927年7月。列名于发起人的有7人,即郭沫若、郁达夫、张资平、郑伯奇、田汉(后自办南国社,脱离创造社)、穆木天,当时都是留日学生。主要成员还有王独清、周平全、潘汉年、叶灵凤、冯乃超、阳翰笙等。
先后出版有《创造季刊》、《创造周报》、《创造日》、《洪水》、《创造月刊》、《文化批判》等刊物和创造社丛书。
创造社在文艺思想上倾向于浪漫主义。冯至被称为“中国最杰出的抒情诗人”。文学研究会1921年1月在北京成立。
发起人有周作人、朱希祖、蒋百里、郑振铎、耿济之、瞿世英、郭绍虞、孙伏园、沈雁冰、叶绍钧、许地山、王统照十二人。
老舍的《四世同堂》写人们在古都北平沦陷后,身为亡国奴的精神痛史、恨史;是映现30年代沦陷区人民心态的一面镜子。
巴金的《激流三部曲》全面揭示了封建专制主义的特征、弊端和罪恶,指出了它必然灭亡的命运。茅盾的《子夜》基本上为我们展示了一幅30年代中国的全景式生活图画,表现了当时社会的错综复杂的阶级关系和社会矛盾。老舍的《骆驼祥子》揭示了把“人变成鬼”的黑暗社会。
中国现代文学史-平时测验2。

本文来源:http://www.arisingsemi.com/news/97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