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arisingsemi.com--实用文档】

叶挺的诗歌
15  革命烈士诗二首
囚 歌
一、教学内容:《囚歌》
二、授课类型:新授课
三、授课时间:一课时
四、教学目标:
1.学习叶挺同志坚定的革命立场和伟大的献身精神,培养学生对党、对革命的深厚感情和共产主义理想。2.理解诗中部分词语的含义或作用,进而读懂全诗,使学生体会诗歌精炼、形象的特点,培养阅读诗歌的能力。3.能有感情地阅读课文,背诵课文,培养朗读能力。五、教学重点难点: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是一致的,即准确地理解部分词语和句子的含义,体会其中包含的思想感情。六、教具准备:词语卡片;指导朗读挂图。七、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解题,介绍时代背景。
1.直接导入新课,告诉学生《囚歌》是叶挺在四川写的。在英雄战斗过的土地上学习英雄写下的诗篇,大家一定会有一种亲切和自豪之感。2.通过讨论解题:

(1)谁能从题目上看出这首诗是叶挺同志在什么环境下写的。(随即指出“囚”字在这里的含义)

(2)它为什么不叫“囚诗”而叫“囚歌”。
(学生若答不来,暂且存疑)3.介绍时代背景:

(1)问学生是否了解叶挺坐牢的原因和狱中斗争事迹。有了解的请他们向大家介绍。


(2)教师介绍或补充介绍。强调叶挺同志不为高官厚禄所动这一点。最后由狱中难友传唱这首诗一事再回到题目的“歌”字。
(二)初读课文,质疑问难,并初步把握中心思想。1.教师范读课文。2.学生轻声读课文,要求:边读边找出不懂的地方,并做上记号;读完后想一想:从这首诗可以看出叶挺是个什么样的人。3.讨论以上问题,把握中心思想。4.学生质疑。
教师提示学习重点和难点。
(三)研读课文,较准确而深入地理解其思想内容。1.分节读议课文。每小节均按“阅读——分析——概括”的顺序进行。
分析时依次讨论以下问题:

(1)“人”和“狗”各指什么。用狗来比喻叛徒表达了作者对叛徒什么样的感情。

(2)“为人进出的门”和“为狗爬出的洞”各比喻什么。

(3)前两句话反映了当时的革命者面临着一种什么样的处境。

(4)“高叫”反映了敌人怎样的心情。对敌人的话应该如何理解。
哪个字是理解的关键。

(5)第一、二节中的两个“自由”有什么不同。又有什么相同之处。哪个词表达了他对真正的自由的态度。

(6)“人的身躯怎能从狗洞里爬出”中的“怎能”表示什么样的语气。为什么这里不用陈述而用反问的语气。


(7)“我渴望自由”和后面的话是什么关系。你是从哪个字看出来的。“但”字在这个句子乃至全诗中起着什么作用。

(8)第三小节有哪几个比喻。它们各比喻什么。这样比喻好在哪里。

(9)“将我……一齐烧掉”表达了叶挺同志什么样的愿望和精神。

(10)“将我……一齐烧掉”和“得到永生”矛盾吗。
为什么。
(联系《就义诗》)2.简要地梳理全诗的内容层次,归纳中心思想。3.请学生提出仍未弄懂的问题,择要回答或讨论。4.出示词语卡片,抽一行学生顺次解释课后习题的五个词语。

(四)指导学生有感情地读课文,并试背课文。1.抽一名中等水平的学生朗读课文;2.领读课文(利用挂图进行指导),辨析两个破折号的不同作用;3.自读课文;4.请刚才朗读的那位学生再朗读课文;5.请一位学生试背课文;6.齐背课文。

板书设计

人      逼    渴望自由    坚贞不屈
囚歌    狗      利    怎样爬出    壮志豪情
自由    诱    活棺材

愿把牢底坐穿一、教学内容:《愿把牢底坐穿》
二、授课类型:新授课
三、授课时间:一课时
四、教学目标:


1、理解诗中部分词语的含义或作用,进而读懂全诗,使学生体会诗歌精练、形象的特点,培养阅读诗歌的能力。


2、有感情的阅读课文,背诵课文。学习革命者为捍卫信仰和尊严不惜牺牲的伟大精神。


3、了解诗的写作背景。
五、教学重难点:
理解诗句,体会感情。
六、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七、教学过程:
一、营造气氛:播放电影片断《在烈火中永生》
二、换位感受:介绍几位革命烈士的诗(老师介绍烈士生平,学生朗诵烈士的诗)=`R

1、陈然的《我的“自白书”》。


2、周文雍的《绝笔》。



3、方志敏的诗一首1>三、学习新课革命烈士诗二首《把牢底坐穿》L

1、简介作者及写作背景(播放图片)3o

82、师生互动:讨论如何来读这首诗。
(读出自己,读出问题)


3、诵读欣赏活动:个别读、师范读、生齐读。(生评师评相结合)V%

4、再读诗歌,细细品读,思考:


(1)他们为什么“愿把牢底坐穿”。



(2)“今天,我们坐牢了,坐牢又有什么稀罕。”表示他们对革命有怎样的认识。


(3)“我们愿——愿把这牢底坐穿”,这一句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精神。

四、拓展阅读:


1、讲一些其他英雄的故事。如黄继光、邱少云等。



2、像这样的战斗英雄还有很多,请同学们课下搜集资料,准备召开故事会。
五、布置作业:
背诵课文。
板书设计 :
苦难      扭转
愿把牢底坐穿    叛逆      打翻        信念坚定
稀罕      坐穿
16* 清  贫
一、 教学内容:《清贫》
二、 授课类型:新授课
三、 授课时间:一课时
四、教学目标:

1、学习方志敏甘于清贫的革命精神,正确理解物质生活与精神追求的关系。

2、学习简明生动地叙述一件事,在叙述中表达自己的观点。五、教学重点难点

1、学习方志敏甘于清贫的革命精神。


2、正确理解物质生活与精神追求的关系。
六、教具准备:生字卡片。
七、教学过程:一、交流课前收集的信息,对方志敏同志产生初步了解,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学生班级范围内交流,互相补充。

(2)教师补充,强调方志敏同志的为人品质,导入新课。
二、检查预习,初步把握课文内容。


1、提问:方志敏是一个怎样的人。

2、板书课题:16 清贫(方志敏)

3、自由交流。


4、读课文,初步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突出“清贫”。三、再读课文,深入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1、学生带着问题大声朗读课文:

(1)什么是清贫。


(2)文中哪些内容最能凸显方志敏同志的这一可贵品质。

2、集体反馈交流。

3、划出富有表现力的句子,圈画关键词语,在旁边作恰当的旁披。


4、集体交流,教师作适当点播,注意学习习惯的培养。

5、教师引导学生讨论:你读了这些文字有什么感想。你觉得清贫这一可贵的品质对当时的革命有什么意义。四、分角色朗读课文,深入理解人物的精神品质。

1、找出“我”与“士兵”的对话内容,同桌分角色朗读

2、指导同桌朗读。点评:读得怎样。
该怎样读。为什么要这样读。


3、再次朗读(男女生,师生对读)。五、质疑,培养思维能力

1、学生交流课前和课中产生的问题。


2、互相探讨,教师充分肯定学生的质疑精神。

3、教师质疑,落实课文选材教学。

(1)想一想:课文第8小节对方志敏“家底”的补叙有什么表达作用。

(2)志敏为什么要坚持一种“清贫”的生活态度。六、拓展,辩一辩。


1、辩一辩:在提倡全面小康的时代,清贫还需要吗。


2、学生充分思考,辩论,教师最后做正确的引导。七、作业:

1、把文中的一桩趣事说给家长听。

2、有人说方志敏烈士“清”而不“贫”,你同意吗。请写一篇短文,谈谈你的理解。板书设计:
16*  清贫
被俘      搜身          一个铜板也没有
不相信    威胁        再仔细搜
失望      革命者的清贫
17  狼牙山五壮士
一、教学内容:《狼牙山五壮士》
二、授课类型:新授课
三、授课时间:三课时
四、教学目标:
1.了解课文按事情发展顺序安排材料的方法。2.学会本课11个生字:理解20个词语的意思:能辨析“掩护”和“保护”、“打击”和“痛击”、“屹立’’和“站立”的意思。
3.感受五壮士坚贞不屈的英雄气概和不惜为祖国和人民的利益壮烈献身的精神。五、教学重难点:

1、 初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题荩联系,初知课文写了什么,是按什么顺序写的,指导读懂“学习提示”。

2、了解作者在这重点段中安排的材料。完成部分作业
六、教具准备:多媒体
七、教学过程:
第 一 课 时
一、导入新课。

1、讲述:在八路军某部七连,至今还传颂着抗日时期中的这样一件事:每天早晨,当连队集合举行庄严的点名仪式时,连长点到“马宝玉。”,没有“到。
”的回应,“葛振林。”也没有回应。
“宋学义。胡德林。
胡福才。”都没有回应。只见全连战士身子挺得更直,低垂着头,全场气氛肃穆……这是怎么回事呢?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狼牙山五壮士》一文,就会明白。

2、提问:“壮士”什么意思?在文中指谁?二、自学课文。
自学要求:

1、读通课文,自学生字新词,注意读难多音字。

2、思考:为什么称五战士为“壮士”?

3、按课文后第二题的提示给课文分段。
三、检查自学。

1、检查生字新词的自学情况。
①生字字形难点:“晋”(与“普”的区别)、“寇”(与“冠”的区别)、“撤”(与“撒”的区别)。新词主要帮助理解意思,有些可在理解课文时结合进行。
②指名试读课文。③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分几段? (按课后提示分)。
这是按们什么顺序写的?四、指导读懂“学习提示”。1.读第

1、2句,告诉我们什么?2.《狼牙山五壮士》一文按什么顺序安排材料?安排了哪些材料呢? (读

3、4句)3.怎样读懂这类文章? (读最后一句)。
4.《狼牙山五壮士》一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安排了五个材料,重点写了哪些? (

2、

4、5段)。五、完成作业本

1、3题。
第 二 课 时一、复习巩固字词。二、学习重点段(二,四、五段)。作者安排的五个事例中,哪些事例最能表现五战士的壮士行为?(一)讲读第二段:(诱敌上山)

1、教师范读,学生思考;课文是怎样具体描写五壮士痛击敌人时的神态表现?

2、讨论以上思考题,分别找出班长、副班长、战士……各自的神态表现。(沉着、吼、抢、全神贯注)

3、、动作中,你有什么感觉?(课文抓住每个人的特点描写,让学生感受到五壮士的神态、动作虽然不同,可他们的愿是相同的,都是怀着对敌人的刻骨仇恨勇猛歼敌。)

4、指导感情朗读。

5、总结学习步骤:①找出描写五壮士神态、动作的词②谈感受体会。③有感情地读课文。6.让学生质疑。
在狼牙山顶峰,五壮士又是怎样英勇歼敌呢?(按以上学习方法学习),(二)讲读第四段。
(顶峰歼敌)

1、自由轻声朗读课文,五壮士的神态、动作怎样。找出重点词、句,并讨论。(抢、夺、插、举、喊、拔、拧、掷)

2、这些动作说明什么?你有什么感觉? (结合插图)(让学生通过品味以上动作词,观察插图,深刻理解五壮士在枪尽弹绝的情况下,面对疯狂的敌人,毫不惧怕,用石头去杀伤敌人。
表现了战士对敌人无比仇恨,对人民对革命无比热爱和顽强的斗争精神,、

3、理解重点句:“石头像雹子一样,带着……,带着……向敌人头上砸去。”①五壮士的决心是什么?为什么会有这样坚定的决心。(因五壮士怀着对敌人的恨,对人民的爱,故决心与敌人血战到底,赢得时间,保证部队与群众安全转移。)②中国人民的仇恨是什么?(日本侵略者在我们中国大地上犯下滔天罪行,启发学生思考,让学生结合思想品德课、国情教育,以及课外所学到的知识说说。
如:“九·一八”事变、南京大屠杀,实行烧、杀、抢“三光”政策……这些都是中国人民对日本侵略者的深仇大恨,以激起学生对日本侵略者的无比仇恨。

4、指导感情朗读。
(勇敢、对敌的仕,恨)分角色:老师一读总述五壮士、敌人的句子。男生一读描写班长的句子。
女生一合读重点句。

5、质疑。任务完成后,五壮士是怎样英勇跳崖的?(也按以上方法学习。) (三)讲读第五段:(英勇跳崖)

1、同桌练习朗读,划出描写五壮士的神态、动作的词句,并谈谈自己的感受。

2、讨论:(抓住“屹立”、“纵身”、“昂首挺胸”:从“屹立”一词中可感受到五壮士顶天立地的英雄形象。从“纵身”,可看出动作意志果断坚决,写出了班长的从容自若,毫不畏惧。“昂首挺胸”,表现了战士和班长—样具有不怕牺牲的精神。)

3、五壮士已胜利完成任务,为什么还要跳崖?(他们的枪弹已绝,敌人已扑上来了,更加疯狂凶恶了,这时战士们宁愿死,也不愿被俘,这更是豪壮的气慨。
)

4、指导感情朗读。(激昂的语气)

5、理解重点句。(两句口号)“打倒日本帝国主义。”          “中国共产党万岁。”①为什么喊出这两句?(表明了五壮士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者的深仇大恨,对在共产党领导下战胜侵略者,争取民族解放的坚强决心和坚定信念。
) ②这仅仅是五壮士的声音吗?(作者笔下具体描述的五壮士,和心中着力歌颂的都是伟大的中国人民,这口号也是中国亿万人民的共同心声,代表了中国人民的神圣意愿,因而“惊天动地”“气壮山河”。
)③朗读口号。6.感情朗读此段。
三、小结。学了以上三段,对“壮士”有什么更深刻的理解吗?(深化“壮士”的内涵和外延,使学生知道真正的壮士应是为了党的事业,为了祖国,为了人民不怕牺牲、勇敢顽强,使五壮士的高大形象在学生脑海中留下深刻的印象。
)四、完成作业本

5、6题。
第 三 课 时一、复习。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段。二、学习第一、三段。
五壮士是在怎样的情况下接受任务的?(一)讲读第一段:(接受任务)1.指名读。共有几句话,每句话什么意思?2.五壮士是在什么情况下接受任务的?(二)讲读第,三段:(引上绝路)

1、战士们为什么这样做? 默读、思考:①两条路是怎样的两条路?②战士们为什么要选择绝路。


2、哪几句直接描述五壮士。

3、齐读此段。三、总结课文。1.小结:本文是以“壮”贯全文,为了说明“壮士行为”,课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安排了“接受任务”、“诱敌上山”、“引上绝路”、“顶峰歼敌”、“跳下悬崖”这五个材料,重点写了“诱敌上山”、“顶峰歼敌”、“跳下悬崖;三个事例,详略得当,重点突出。
2.练习有感情地朗读全文。四、完成作业1.用简短文字写出学了这篇课文后的感受。2.完成作业本

2、

4、7。板书设计:17  狼牙山五壮士顶峰歼敌(抢、夺、插、举、喊、拔、拧、掷)引上绝路英。

本文来源:http://www.arisingsemi.com/wendangdaquan/55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