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arisingsemi.com--实用文档】

出发点
如果说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是教育活动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那么打造完美的人格则是教育工作最核心的任务和最神圣的使命。什么是人格。劳伦斯说:“理想的自我,这就是人格。
”陈秉公在其《大学生人格学》中这样解释人格:“所谓人格是现实的有特色的完整的个人,是人经由社会化所获得的、具有内在统一性和相对稳定性的个人特质结构和动力结构,是人的思想品德、心理和行为的综合。
”陈万柏,张耀灿在其《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中写到:“人格是一个人品格、性格和资格的总称。

综上所述,所谓人格,是一个人先天所拥有的以及其后天社会化的过程中所形成的独特的、持久的、稳定的心理特质和倾向。

一、影响人格发展的因素人格的健全发展离不开良好的遗传基因和后天成长环境,因此
我们可以将影响人格发展的因素归纳为两大类:生物因素和环境刺激。

(一)生物因素影响人格发展的生物因素主要包括遗传和内分泌:1.遗传因素日常生活中常常听到这样的定论:一个在某领域出类拔萃的人,他一定比其他人更加丰富的拥有这方面的天赋,这就是先天从母体遗传继承的才能。受遗传因素影响最大的包括人的智力、长相、气质等,其中气质是构成人格的一个重要部分,是人格的先天预置结构,它对环境的依赖性较小,不同的气质类型会影响到一个人的兴趣爱好以及处事方式、态度和方向。与生俱来的优质基因会为一个人后天的成才奠定良好的先天基础。2.内分泌因素有证据表明,母亲在怀孕期间的严重苦恼、忧伤会造就出烦躁不安的婴儿,这是因为,如果母亲处于严重的抑郁之中,其生理和心理方面的因素将对胚胎和胎儿的发展造成破坏性影响。母亲的压力、忧伤将会导致其内分泌的紊乱,由此向血液中释放某种有毒的化学物质并通过胎盘传送给胎儿。
它们能够影响胎儿的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或其他结构,这些都会在一定程度上阻碍胎儿的发育,为其后天的智障或残障埋下先天隐患。

(二)环境刺激欧文曾说:“人是环境的产物”。
可以说,人的某些价值观、信念、性格和行为习惯都是在后天的生活环境中习得的,并受环境的影响而不断的变化着。
如果说人格由于先天因素的影响具有某种稳定性,那么在后天环境刺激下,则表现出复杂性和动态性。
本文将这些环境主要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1.自然环境人们常说:“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可见生态环境、气候条件、交通条件等这些自然因素都会影响到人格的形成与发展。
置身于恬淡清新的环境中,会令人心旷神怡,忘掉所有的烦恼和压力,享受大自然的美好。另外实验研究也表明气温会提高某些人格特征的出现频率,如热天会降低人的忍耐限度,使人烦躁不安等。但自然环境对人格不起决定性的作用。
在不同自然环境中,人可以表现不同的行为特点。
2.社会环境

(1)家庭环境。家庭的差异和不同的教养方式对人格发展和人格差异具有不同的影响。首先,家庭的差异对孩子人格发展的影响表现在:单亲家庭的孩子在以后的择偶观和婚姻观上会更容易走向极端,且大多数孩子性格过于孤僻、内敛,缺乏安全感等等;贫困家庭的孩子更容易产生自卑心理,而一部分富裕家庭的孩子更容易滋生骄傲自大的情绪。
其次,不同的教养方式对孩子人格的发展和完善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研究发现,权威型教养方式的父母在子女的教育中占据绝对的主导地位,孩子的一切都由父母来控制。在这种环境下成长的孩子容易形成消极、被动、依赖、服从、懦弱,做事缺乏主动性。放纵型教养方式的父母对孩子过于溺爱,让孩子随心所欲,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有时出现失控的状态。在这种家庭环境中成长的孩子多表现为任性、幼稚、自私、野蛮、无礼、独立性差、惟我自尊、蛮横胡闹等。
民主型教养方式的父母与孩子在家庭中处于一种平等和谐的氛围当中,父母尊重孩子的自我发展,给孩子一定的自主权和积极正确地指导。父母的这种教育方式能使孩子形成积极的人格品质,如活泼、快乐、真诚、自立、彬彬有礼、善于交往、富于合作、思想活跃等。

(2)学校环境。
作为一个专业的教育组织,学校承担了人们走向社会前的绝大多数教育责任。因此,学校“教育者”角色扮演的好坏,往往对一个人的人格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在当今社会,学校在发挥自身功能方面出现了很多不足,例如在中小学应试教育体制下,学校越来越注重自身的名声,教师越来越重视自己的经济收入,学校以单纯的高升学率为终极目标,并没有把教书与育人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学校只注重学生的考试分数而忽略了其在体育、艺术、思想品德等各方面的全面发展等等,这些都在很大程度上束缚了一个人各方面的健康成长和才能的发挥,严重妨碍了健全人格的形成和发展。


(3)同龄群体。同龄群体是指由地位相近,年龄、兴趣、爱好、价值观和行为方式大体相同的人组成的一种非正式群体。同龄群体在个体人格的发展或社会化的过程中影响越来越深,尤其在青少年时期达到顶点,这一时期甚至超过父母和老师。由于同龄群体是人们自己选择的,因此具有较高的心理认同感,加之在此期间青少年心理的不稳定特征,其个人的言行举止、兴趣爱好等容易受到伙伴的影响,然而群体成员难免良莠不齐,这在一定程度上会阻碍人格的发展和完善。

(4)大众传媒。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节奏的加快,大众传播媒体在现代社会基本普及,人们随处可以通过电影、电视、广播、报刊和互联网获取包罗万象的生活信息,因此这些媒体传播的内容可以对我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行为产生极大影响。大部分沉溺于网络游戏的青少年均患有不同程度的人格分裂症,而色情暴力内容和画面的影视、网络游戏,不仅仅助长了人们对暴力行为的认可,而且使他们的道德观念淡薄、意志和理性思维的丧失,从而滋生出更加严重的暴力行为;另外时下流行的各种电视节目正在向公众灌输不正确的金钱观、择偶观和人生观,这会给更多的年轻人带来重大的生活压力,影响他们人格的发展。
二、完善和健全人格的对策分析通过对制约人格发展完善的因素进行分析,我们从中得出人格的发展是生物和环境共同发生作用的结果,尤其是后天的社会环境对人格的形成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决定作用
因此,我们可以发现完善和健全人格,主要从后天环境、学习和训练的角度来阐述,概括为以下几点:

(一)家庭养育,物质与精神双重丰富按功能主义学派的观点,孩子最早在家中学会了他们能够和应该期望在生活中得到什么,应该怎样对待他人。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父母施教在人的一生中作用至关重要。
但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父母越来越重视孩子的物质生活而忽略了他们的精神需求。例如,父母常年累月没完没了的在外挣钱,缺少了对孩子的关心以至于孩子形成孤僻、过分内敛的性格。实践证明,父母的影响在孩子的童年时期显得最为关键,童年的经历会对他们形成健全的人格产生深远的意义。
父母对孩子的养育,不仅要充分满足其物质的需求,更要关注其心理的满足,具体表现为:首先,父母双方应理性处理各种家庭矛盾,避免在孩子面前发生激烈的争执,营造一个轻松和谐的家庭氛围;其次,父母切忌过分地在孩子面前树立权威的形象,避免孩子对父母产生心理上的恐惧感;再次,对孩子的教育既不能过于严格,也不能任其放松,做到事事有度;最后,父母与孩子朝夕相处,必须经常谈心,多交流,多沟通,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关爱和家庭的温暖。

(二)学校教育,学业与能力全面培养自家长将孩子送进学校求学的那一刻起,意味着孩子开始了在另一个社会环境中的成长和社会化,学校成为了连接学生和社会的桥梁。
在学校里,学生不仅要学得一身能在社会中生存的本领,更重要的是养成适应社会发展的各种品格和行为习惯。因此学校教育,不仅要注重知识的传达,学业的教导,更要突出的是学生的德育、美育以及世界观和人生观的教育,学校应将“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一切教育活动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首先,从教育者层面来说,教育者应加强自我修养自我完善,为受教育者树立模范作用;其次,在教育方式的选择过程中,一定要遵循个体的差异原则,因人而异的选择教育方法,突出多种方式的共同作用,例如理论学习应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多组织学生参加各种集体活动等,这会更有助于培养受教育者的团结合作精神和集体主义价值观;再次,对于教育内容的安排来说,不同的阶段安排不同的教育内容,比如中小学主要突出基础课和思想品德课的教学,而大学阶段主要加强世界观人生观的教育,但无论在哪个阶段,都必须以受教育者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为前提;最后,从教育的过程来看,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都应该善始善终,因为任何一种良好品德的形成都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

(三)伙伴影响,加强跟进性教育孩子一旦走出家门,踏进学校或步入社会,会结识越来越多的伙伴,他们具有较高的心理认同。
培养一个人正确的人格认知,离不开集体的影响和先进个人的带动作用。一个积极向上的集体或专业共同群体,在对形成一个人的核心价值观及稳定的人生观等各方面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如何加强跟进性教育。从具体的实践层面来说,首先,学校或单位应多开展多种多样的文化体育活动,丰富人们的课余生活。可以多开展主题班会,报告会,开展多种多样的社团活动,举办各种竞赛活动,如英语、演讲、话剧、体育比赛等。这样有助于培养人们的集体意识和拼搏精神,使人们在活动中感悟人生价值,不断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和生活品味;其次,可以选取同龄群体中的典型人物或典型事例进行宣传,这样往往能起到激励和鼓舞人心的作用。


(四)舆论引导,着眼积极文化的弘扬如前所述,社会文化对人的品德和世界观的形成具有稳定的不可磨灭的影响,而人们往往更多的时候都是通过电视、电影、广播、报刊和网络等媒体来了解主流的社会文化。因此,公众媒体应该大力宣传进步的思想,弘扬优秀的民族文化。首先,文化部门应对各种媒体宣传的内容进行严格的筛选和把关,坚决遏制危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文字和影像出现在公众视野;其次,培养媒体人的职业素养和社会责任感,无论是积极还是消极的社会意识,最终都是通过传媒人的嘴和手,经过加工而呈现在公众眼前,因此传媒人应承担高度的社会责任感,积极宣传对社会发展有利的观点和看法,引导人们形成适应社会发展的世界观。。

本文来源:http://www.arisingsemi.com/wendangdaquan/61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