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arisingsemi.com--文艺兴趣】

案例分析可以作为教师与家长沟通的依据,利用案例分析的结果与家长沟通,教师的叙述不再空洞;家长也因了解孩子的发展状况,而知道怎样去帮助孩子,并与教师合作共同建构课程。今天本站为您带来了小班案例分析与反思【整合版】,希望对您有所启发。

小班案例分析与反思【1】

  善于与他人分享是人类的高尚情操,幼儿时期是品德和行为习惯培养的关键时期。教学实践中发现,造成幼儿独占问题的因素主要有两个:第一是家庭因素,现代多数家庭都是独生子,孩子是家里的小皇帝,从而造成了孩子乐意接受别人的东西,却不愿与别人分享自己东西的意识和行为。第二是孩子自身的心理因素,幼儿期的孩子,好奇心、求知欲日益增强,对新鲜事物很敏感,但道德认识水平和道德感还处于较低阶级,他们十分缺乏分享的意识。不懂得与人分享的孩子,其实社会行为往往发展较慢,长大后容易成为自私自利、很难与他人合作、应付问题能力差的人,因而,尽早对孩子进行“分享行为”教育,将有利于他们更好地适应社会需要,能为其将来能否成为国家需要的栋梁打下夯实的基础。

  案例描述:

  案例一:这周我们给孩子过六一。子豪带来一辆遥控汽车,并告诉我说:“徐老师,这辆遥控汽车是我带来和小朋友一起分享的”。自由活动时,子豪很兴奋地拿出自己的遥控汽车,但他只愿意让小朋友看,不准小朋友摸他的车,更别提玩了。我说:“子豪今天真乖,把这么好的玩具带来和小朋友分享,你让别的小朋友玩一下好吗?”子豪不同意。过了一会,邦邦带来一辆遥控飞机。飞机很大,吸引了子豪的注意。子豪主动和邦邦套近乎,想和他交换玩。邦邦同意了。子豪很小心地把玩具递给邦邦,并和他商量好彼此的玩具不给别的小朋友玩。

  案例分析:

  通过对小班幼儿分享行为的调查,我们发现,虽然经过小班一年的集体生活,大部分幼儿已经萌发了分享的意识,但其认知和行为严重脱节,幼儿在行为中还很难做到真正意义上的分享。

  解决策略:

  1.为孩子提供分享的机会(分享日)

  可以在一星期中定个半天为玩具分享日。

  2.榜样示范

  教师和同伴是幼儿模仿的重要对象,善于抓住一切有利时机为幼儿做好行为示范,激发幼儿去模仿和学习。

  3.言语指导

  教师可以帮助幼儿一起协商分享中出现的问题,渐渐地让幼儿学会自己协商学会分享。

  4.巩固幼儿的分享行为

  幼儿早期的分享行为,主要来自于家长、老师等人的提示和鼓励。在一段时期内,孩子尚不能把它变为自己的自发行为。因此我们必须要经常的提示孩子,让他能时刻想到自己应该怎样做。如:玩沙时,小桶和铲子等工具总是不够用,有的幼儿就会喜欢独占,于是我们老师就应该提醒他“想一想别人是不是也需要它?如果你和别人分享,别人会非常高兴的。”另一方面我们成人也要言行一致。很多人都鼓励孩子与别人分享,如,好吃的东西分给大家一起吃,可当孩子真的给你时,你又笑着说“谢谢你,我们不爱吃,你自己吃吧!”这样久而久之,孩子们就会把这样的分享当作一种令大家高兴的游戏来玩,反而无法面对真正的分享,因此孩子与你分享时,我们必须要接受!

小班案例分析与反思【2】

  一、案例对象:

  陈x:充满想象的,爱用黑色笔乱画画的孩子。

  二、案例描述:

  在今天的区域活动当中,我们让孩子们自由选择区角活动,他们显得特别兴奋,在巡回指导时,只见平时不爱画画的陈x居然选择了绘画区,好奇心驱使我走到了他身边,只见他正用红色笔画着一条船。我心想:咦,平时老用黑色的陈x今天怎么用起了红色呢?看来是入门了。于是我兴奋地说:“浩浩,你今天真棒!好好画!”他点了点头,只见他飞速的画了起来。我想:这应是一幅不错的作品,等他完成后可以展出来,再不用像以前一样画的漆黑一片了。但是等我去照顾其他孩子时,再回头一看,傻眼了,只见那张画已经面目全非,纵横交错的黑色线条涂满了整张纸,刚才的画面.全给弄坏了。我非常生气的问他:“陈x,刚才是多好的一条船呀,你为什麽画这么多道道?重画一张吧!”只见他一副很委屈的样子看着我,瞧着他的神情,似乎并不觉得画面那儿不好,他怯怯的说:“老师,我的船遇到海盗了,他们打起来了,这些黑道道是枪打的,红的是血都把海给染红了……”

  我的心里顿时一颤:多么富有创意的一幅画呀!于是我说:“啊!原来是这样呀,老师错怪你了,来咱们一块儿将这个故事讲给小朋友听好吗?”

  三、评析:

  陈x的画虽然看起来不很美观,画面很乱,但却充分表达了他的情感,发挥了想象力,因此,不论画成什么样子,都不失为一幅好画!教师不应责备他,幸亏教师能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才使得孩子幼小的心灵没被伤害。只有有了老师的理解和鼓励孩子的创造力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这也正是值得推崇的新的教育观念的具体体现!

  四、反思:

  1、教是要努力创设良好的氛围,关注幼儿的需要。

  传统的教育模式是教师关注如何取得圆满的教学成果!而今教师应学习新《纲要》,转换自己的角色.“教师应成为幼儿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

  事实上,教师应努力的为孩子提供一个安全温馨的环境,与孩子形成一种平等的,相互支持的关系。本案例中的陈x似乎还没有感觉到这种环境和气氛,如果教师没能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时,它可能只有默默再画一张违背自己想象的画。幸亏教师关注到了幼儿的反应,察觉到了他的需要,及时给予帮助。

  2、教师应善于抓住契机引导幼儿的发展。

  活动中教师明白他的意思后,及时做了一个引导者,叫幼儿把自己的故事讲给其他幼儿听,即培养了幼儿的自主性,又增强了他的自信心!

  美中不足的是,活动中没能引导其进一步的去探讨,尝试,没能及时在活动后让全体幼儿对这张画展开讨论,从而维持他们的兴趣。要知道幼儿的学习是在师生的共同设计不断交流中,不断生成新问题的活动过程!

小班案例分析与反思【3】

  [案例描述]

  户外活动时间,小朋友都在草地上、滑梯上自由游戏。恒恒手里举着一小截折断的树枝来找老师:“你把它安上。”老师问:“这树枝哪儿来的?”恒恒不理睬老师的问题,嘴里依然嘟囔着:“你把它安上。”老师生气了,一把夺过小树枝随手扔进了垃圾桶。恒恒急了,哭着从垃圾桶拿出了小树枝,大声的说:“老师不是好孩子,我再也不喜欢你了。”一边说着一边跑远了。

  [案例分析]

  幼儿的想象力丰富,他们容易把真实的与想象的事情混淆。从上述片段中可以看出,恒恒是一个极富爱心的孩子,他想帮助小树,他以为折断的树枝跟小朋友脱臼的胳膊一样,是可以复原的。老师没有细心的询问恒恒的想法,没有耐心的向恒恒解释折断的树枝不能再安上的原因,而是粗暴的将树枝扔进了垃圾桶,导致了恒恒对老师的极大不满。“老师不是好孩子,我再也不喜欢你了。”这句话道出了恒恒的心声,可见老师的随手一扔对恒恒心灵的伤害有多大。

  [案例反思]

  教师是孩子的榜样,是孩子信任的伙伴。教师要以关怀、接纳、尊重的态度与幼儿交往,要耐心倾听,努力理解幼儿的想法,及时给予肯定、指导和帮助;教师要成为幼儿学习上的支持者、引导者、合作者,努力使每一个幼儿都能获得情感上的满足,体验成功的乐趣,增强自信。

本文来源:http://www.arisingsemi.com/wentiyishu/1128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