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arisingsemi.com--文艺兴趣】

淹留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2个小题。
送王昌龄
李颀
漕水东去远,送君多暮情。

淹留野寺出,向背孤山明。

前望数千里,中无蒲稗生。
夕阳满舟楫,但爱微波清。
举酒林月上,解衣沙鸟鸣。
夜来莲花界①,梦里金陵城。
叹息此离别,悠悠江海行。

【注】①莲花界:佛寺,诗中指洛阳白马寺。
19. “淹留野寺出”一句中“淹留”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体现出诗人______________的心情。

20. 这首诗与柳永《雨霖铃》词都运用了点染手法,试赏析本诗的点染手法。

【答案】19.    (1). 久留(逗留)    (2). 依依不舍   
20. ①“送君多暮情”句点出了伤别之情。

②“淹留野寺出”至“梦里金陵城”十句,层层铺写暮景,满篇幽淡惆怅,字字都是“暮情”,有力渲染烘托了离情。
③结尾“叹息此离别”再次点明别离之情,“悠悠江海行”表达对朋友孤身远去的不舍。


【解析】
19.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考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对作者思想感情的把握。把握“淹留”一词的含义,可以联想屈原在《离骚》中“岁月忽其不淹兮”的“淹”字,该句中的“淹”为停留、停滞之意,代入“淹留野寺出”一句中,意义通畅。结合诗歌标题“送王昌龄”和“送君多暮情”,可知此诗为送别诗,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依依不舍之情。
点睛:把握诗歌的情感,可从两方面入手,一方面从诗歌本身抓住诗歌标题、意象意境、情感关键词、表达技巧等进行分析;另一方面也可以结合诗人经历、创作心境及创作背景等因素来理解。
20.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考生对诗歌手法的把握。考生首先要明确何为“点染手法”,再结合诗歌具体内容进行分析。
诗歌标题点明该诗为离别诗,第一句“送君多暮情”点明伤别之情。
接下来详细地描写了景物,把暮景层层铺开,渲染了幽淡惆怅,烘托了离别之情。诗歌最后“叹息此离别”再次点明别离之情,表达了对朋友远去的依依不舍。
点睛:点染一词是借用传统国画的技法名称。
国画家作画,往往用中锋点出景物,然后再用侧锋加以层层渲染,使画面显得更有立方体感。运用到诗词创作上,“点”就是正面点明主旨,“染”就是加以具体、细致的描绘、铺写,使诗歌的形象更丰厚,意味更浓郁,而不至于使诗意过于单调枯瘦。一般说,点出的是内在情感和诗歌主题,而渲染用的是外在的环境和景物形象。点染分为三种类型,先点后染,先染后点,点时加染,染中有点。
此诗就是先点出离情,再以景染之,结尾再次点明别离之情。

(二)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9—20题。(8分)
采地黄者
白居易
麦死春不雨,禾损秋早霜。岁晏无口食,田中采地黄①。 采之将何用。持以易糇粮。凌晨荷插②去,薄暮不盈筐。
 携来朱门家,卖与白面郎。
与君啖肥马,可使照地光。 愿易马残粟,救此苦饥肠。

【注】地黄:玄参科植物名,其根可入药。②插:通“锸”。
铁锹。
19.本诗前八句叙写    ,后六句叙写    ,反映了中唐时期悲惨的社会现实。(2分)
20.这首诗的叙述与对比手法特色鲜明,试作赏析。(6分)

【答案】

(二)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21~22题。(7分)
北来人二首
(宋)刘克庄
试说东都①事,添人白发多。
寝园残石马,废殿泣铜驼。
胡运占难久,边情听易讹。凄凉旧京女,妆髻尚宣和②。

十口同离仳,今成独雁飞。饥锄荒寺菜,贫着陷蕃衣。

甲第歌钟沸,沙场探骑稀。老身闽地死,不见翠銮归。

【注】①东都:指北宋都成汴梁。②宣和:宋徽宗年号。

21.赏析第一首中的画线句。(3分)
22.这两首诗在叙事上有何特色。
试作简要分析。(4分)

【答案】
21.(3分)运用对仗(对偶)、拟人的手法,借陵园、宫殿的荒凉残破之景,抒亡国之痛,情景交融。
22.(4分)①以对比加强叙事的抒情效果。用权贵歌舞宴饮,不问军情与百姓心系故国作对比,表达忧国
忧民之情;以主人公一家亡国前后境况的对比,表现百姓流离之苦。
②以“北来人”的口吻叙事,表达情
感显得更真实、自然。③叙事中流露出个人的情感。
如“今成独雁飞”流露了主人公家破人散的凄凉与孤
独。

【解析】
21.试题分析:赏析诗句,首先要读懂诗句大意。第一首诗大意为:一提起东都汴梁之事,人们便徒增许
多白发。皇家陵园的石马残破不全,废弃的宫殿前,铜铸的骆驼正在哭泣。料想胡人的命运也不会长久,
听来的边地消息,特别容易以讹传讹。叫人感到多么的凄凉啊。旧京的女子,还保留着宣和年间的发饰。

【名师点睛】在读懂诗句大意的基础上,从意境的创设、构思的精巧、修辞手法的运用和情感的表达等角
度进行分析。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名师点睛】叙事特色可以从详略、视角、手法、铺垫、照应、表达方式、表现手法等几个方面综合考虑。
对于这两首诗来说,从表达方式上看,都是融叙事和抒情为一体;从视角上看,都采用了第一人称叙述;
从手法上看,都运用了对比修辞手法,增强了情感的表达效果。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二)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21—22题。(7分)
木兰花慢  赠弹琵琶者
(元)张伯淳
爱当垆年少,将雅调,寄幽情。尽百喙春和,群喧夜寂,老凤孤鸣。都来四条弦里,有无穷、旧谱与新声。
写出天然律吕①,扫空眼底蓁②筝。
落红。天气暖犹轻。洗耳为渠听。
想关塞风寒,浔阳月色,似醉还醒。
轩窗静来偏好,到曲终、怀抱转分明。
相见今朝何处,语溪③乍雨初晴。
注:①律吕,此指乐律或音律。
②蓁,一种弦乐器,如筝。 ③语溪,溪水名,在今浙江桐乡。
21.下片“浔阳月色”语出白居易《琵琶行》,写出白诗中与此句匹配的相关诗句。(2分)
① □□□□□□□    ②□□□□□□□
22.分析上片与下片对琵琶演奏描写角度的差异。
(5分)

【答案】
21.①浔阳江头夜送客(谪居卧病浔阳城/浔阳地僻无音乐)
②别时茫茫江浸月(唯见江心秋月白/绕船月明江水寒/春江花朝秋月夜)
22.①上片从乐曲方面来描写(乐曲的演奏者、乐曲旋律的复杂变化、乐曲声律的高雅等),侧重正面描写、直接描写。
②下片从听者方面来描写(气氛感受、典故联想、景色渲染等),侧重侧面描写、间接描写。

【解析】
21.
试题分析:解答此题,要熟悉白居易《琵琶行》的相关语句,从中找出和“浔阳”“月”相关的诗句。

【考点定位】理解识记诗句的内容。能力层级为理解B。
22.
试题分析:解答此题,要在读懂诗句大意的基础上进行,注意根据词的上下阙描写的内容进行分析,注意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

【考点定位】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二)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21-22题。(7分)
溪行逢雨与柳中庸
(唐)李端
日落众山昏,萧萧暮雨繁。那堪两处宿,共听一声猿。
三峡吟
(宋)徐照  
山水七百里,上有青枫林。啼猿不自愁,愁落行人心。


【注】①上有青枫林:《楚辞·招魂》中有“湛湛江水兮上有枫,目极千里兮伤春心”句。
21.这两首诗都以______来写愁。(2分)

22.简要分析这两首诗抒情手法的差异。
(5分)


(三)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23-24题。(5分)


(2)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21-22题。(7分)
秦中吟歌舞
(唐)白居易
秦中岁云暮,大雪满皇州。
雪中退朝者,朱紫尽公侯。贵有风雪兴,富无饥寒忧。所营唯第宅,所务在追游。
朱轮车马客,红烛歌舞楼。欢酣促密坐,醉暖脱重裘。秋宫为主人,廷尉居上头。日中为一乐,夜半不能休。岂知阌乡狱,中有冻死囚。。

本文来源:http://www.arisingsemi.com/wentiyishu/136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