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arisingsemi.com--文艺兴趣】

牧牛诗歌
一、题画诗的共同特点大致有三种:
化静为动、变无为有(虚实结合)、借题发挥。

(一)化静为动
所谓化静为动就是运用联想将画面上静止的景物人物写活写动,画中景物、人物如在读者眼前,即使没见过画的人也能想象得到画面的图景,甚至是如果去掉诗歌的题目会让读者觉得这不是一首题画诗而是一首写景诗。如2006年全国卷Ⅰ的诗歌鉴赏题:
题竹石牧牛
黄庭坚
子瞻画丛竹怪石,伯时①增前坡牧儿骑牛,甚有意态,戏咏。
野次②小峥嵘,幽篁相倚绿。

阿童三尺棰③,御此老觳觫。
石吾甚爱之,勿遣牛砺角。

牛砺角犹可,牛斗残我竹。
[注]①伯时:宋著名画家李公麟的字。
②野次:郊野。③棰:鞭子。

1.这首诗可分为几个层次。它们分别写了什么内容。

如果去掉这首诗的题目和序言,简直就是一首描绘牧童骑牛场景的诗,郊野、石块、竹林,构成一副由远及近富有层次的画面,“峥嵘”写出了郊野的形,“绿”写出了郊野的色,倚”、“御”更是写出了画面景物的动作,赋予画面以动感,诗人以诙谐的笔调把画中景物写得活灵活现,展现了一幅生动的画面。使人仿佛身临其境,后四句活画出诗人既怜石又爱竹的心理,让人忍俊不禁。
[参考答案]
示例
1:分为两个层次。前四句为第一层次,分别写了石、竹、牧童、老牛四个物象,构成一副完整的画面;后四句为第二层次,写了作者由画中的内容而生发出的感想。
示例
2:可分三层。第一层为首联:写景,写出郊野美丽可爱的景色。
第二层为颔联:叙事,写牧童手执鞭子,骑着老黄牛。第三层则是颈联和尾联:议论,写作者对这幅画的感受。


(二)变无为有(虚实结合)
画面由于受画幅的限制,不可能全方位多角度的展现所画对象的内容,所以绘画的很多内容需要我们面对画面,展开想象,想象出画面应有而没有的景物。而题画诗恰好弥补了绘画的这一不足,题画诗不仅写画面上有的景物(实),而且写画面上没有的景物(虚)。如2008年宁夏卷高考题:
题李世南画扇①
蔡肇②
野水潺潺平落涧,秋风瑟瑟细吹林。
逢人抱瓮知村近③,隔坞闻钟觉寺深④。

[注]①李世南:北宋著名画家,擅画山水。②蔡肇(。—1119):字天启,丹阳(今属江苏)人。曾任吏部员外郎、中书舍人等职。
③瓮:这里指水瓮。④坞:地势周围高而中央的地方。
这里指山坞。
1.请简单描述一下李世南画的扇面中应有的景物。
这样一幅画面呈现出什么样的气氛。(5分)
[参考答案]画面中应有小溪、山(山坞)、树林(落叶)、人、瓮、寺庙等六种景物。这画面呈现出的是乡村野外恬静、安详的气氛。
2.古人的题画诗往往会阐发画面以外的意趣,你觉得这首诗哪些描写表现了画面以外的景和趣。
这样写有什么好处。(6分)
[参考答案]①“水潺潺”声音的描写,②“秋风瑟瑟”声音的描写,③联想到附近有个村庄的描写,④远处寺庙传来“钟”声的描写,都表现了画面以外的景和趣。这样写的好处是虚实相生:①使画面上静止的景物活动了起来,变得有声有色;②拓展了画面,使之更显丰富多彩。

【鉴赏策略】回答这类问题,首先要弄清哪些是画中之景,那些是画外之景。
回答这类问题时要答:这些景外之景的描写运用了想象手法,使画面上的景物活动起来,变得有声有色,体现了画外之景和画外之趣,拓展了画面内容,使画面内容丰富多彩,便于诗人抒发自己的思想情感。

(三)借题发挥
诗歌就是来抒发思想情感的,当然,题画诗也不例外。不否认有个别题画诗的作者悟透了画作的意蕴,用诗歌来表达画作的思想情感。大部分的题画诗还是作者借题画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也就是借题发挥。
抒发自己的感情,表白自己的心志,寄托深沉的感慨,或是宣泄内心的不满。
借画咏志,使画面更具生命力。

1:
墨葡萄
明·徐渭
半生落魄已成翁,独立书斋啸晚风。
笔底明珠无人买,闲抛闲掷野藤中。
自己题自己的画作,当然,诗意与画意浑然一体。作者把自己一生的怀才不遇、人生的不平、郁勃之气,通过笔墨宣泄出来。读完此诗,再看画作,那点点撒落的,不知是墨还是泪。

2:
墨梅
元·王冕
吾家池砚池头树,个个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诗人借诗表达了自身淡泊名利、一身正气的思想。

二、鉴赏策略
1.化静为动类:
回答问题时要答:这首诗运用联想化静为动,使画面上的景物、动物、人物活动起来,使画面更具生命力,使画面富有动感,生动有趣或生动形象,便于渲染气氛表达情感。
2.变无为有(虚实结合)类:
首先要弄清哪些是画中之景,那些是画外之景。
回答这类问题时要答:这些景外之景的描写运用了想象手法,使画面上的景物活动起来,变得有声有色,体现了画外之景和画外之趣,拓展了画面内容,使画面内容丰富多彩,便于诗人抒发自己的思想情感。
3.借题发挥类:


(4)诗歌中哪几个意象点明李世南所画为秋景。
墨梅
王冕
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1)诗歌刻画了梅花的什么特点。


(2)诗的后两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诗人借以表现了怎样的志趣。请作简要赏析。

5.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牧牛图
田锡
干戈扰扰遍中州,挽粟车①行似水流。
何日承平如画里,短蓑长笛一川秋。
[注]①挽粟车,送军粮的牛车。


(1)第二句诗中的“似流水”值得玩味,请结合全诗试作分析。


(2)试简要赏析本诗最后一句的意境。

6.阅读清代郑燮的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渔家                     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括
卖得鲜鱼二百钱,                        衙斋卧听萧萧竹,
米粮炊饭放归船。
                        疑是民间疾苦声。
拔来湿苇烧难着,                        些小吾曹州县吏,
晒在垂杨古岸边。
                        一枝一叶总关情。


(1)从这两首诗中看,作者是怎样一个人物。
对“渔家“有怎样的情感。


(2)第二首是题画诗,诗中运用了多种表现手法,请就其中的一种加以赏析。

本文来源:http://www.arisingsemi.com/wentiyishu/1448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