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arisingsemi.com--文艺兴趣】

弹琴的诗歌
《听颖师弹琴》教学设计
[设计说明]:
人教版高中选修《唐诗宋词》分为四个单元,分别为“气象恢宏的初盛唐诗歌”、“姿态横生的中晚唐诗歌”、“北宋的旧曲新声”、“南宋的乱世词心”,每个单元包括四课讲读诗歌,若干首自读诗歌,由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自主学习。《听颖师谈琴》是第二单元的讲读诗歌,这个单元的学习目标是:①了解中晚唐重要诗人及其诗歌风格特色。②采用多种方式有感情的朗诵诗歌,深入体会诗歌的语言和情感,对诗歌进行个性化解读。
《听颖师弹琴》是历史上有名的描写音乐的诗歌。它与白居易的《琵琶行》、李贺的《李凭箜篌引》并称“摹写声音之至文”(清·方扶南)。
可让学生对比以往学过的《琵琶行》加深理解。
[教学目标]:


1、了解韩愈生平经历。


2、赏析该诗的内容和艺术特色。

教学难点:思考诗人运用什么手法将音乐描写的如此绝妙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教师活动预设(多媒体播放音乐《梁祝》)
刚才我们欣赏的是中国古典名乐《梁祝》,乐曲优美动听,大家在听时脑海是否闪现了什么画面。

(生:我仿佛看见蝴蝶在花间翩翩起舞;生:我好象看见风雨中枝摇花落。)
这其实就是音乐带给大家的想象。音乐是无形的,它能调动我们的多种感官让我们体会其中的美,不光让我们的听觉,也让我们的整个身心获得艺术的熏陶,而作家可以用生花妙笔把音乐的美生动地描摹出来,今天我们就学习一篇描写音乐的绝唱——《听颖师弹琴》。

设计意图:
通过音乐欣赏这一环节既放松学生紧张的心情,又激发大家学习的兴趣,同时还让学生得到艺术的熏陶。
二、整体感知,把握内容


1、诗题分析(幻灯片展示):
颖师是一位天竺僧人,他演奏的古琴琴音美妙,曲目丰富,在中唐很出名。据说有个卧病在床的人听到他的琴音竟坐了起来,不再服药。韩愈也是慕名前来欣赏,并根据当时感受写成了这首诗。


2、学生范读,学生正字正音,师矫正:
昵( nì  )蒂( dì )喧啾( xuān    jiū  )跻( jī  )遽( jǜ  )滂( pāng )
[幻灯片展示重点词义]
①、昵昵:亲热而细柔。
②、尔汝:不讲客套,互称你我,表示亲密,好朋友又叫做“尔汝交”。
《世说新语•排调》:“晋武帝问孙皓:闻南人好作尔汝歌,颇能为不。”尔汝歌是古代江南一带民间流行的情歌,歌词每句用尔或汝相称,以示彼此亲昵。

③.划然:突然。轩昂:形容音乐高亢雄壮。
④.浮云两句:形容音乐飘逸悠扬。
⑤.喧啾四句:形容音乐既有百鸟喧哗般的丰富热闹,又有主题乐调的嘹亮,高低抑扬,起伏变化。

⑥.丝篁:弹拨乐器,此指琴。

⑦.起坐:忽起忽坐,激动不已的样子。
⑧.冰炭置我肠:《庄子•人间世》“事若成,则必有阴阳之患”。郭象注:“人患虽去,然喜惧战于胸中,固已结冰炭于五藏矣”。
此言自己被音乐所感动,情绪随着乐声而激动变化。


3、[多媒体播放]听名家朗诵,学生细心倾听,再集体朗诵。

划分诗歌层次。
(明确:全诗分为两层,前十句为第一层,正面描写琴音;后八句为第二层,写诗人自己听琴的感受,侧面烘托琴音的优美动听。)
三、研读课文,品味赏析:


1、诗歌一开始即紧扣“听弹琴”展现音乐境界,那么前十句表现了音乐的什么特点。(学生讨论回答)
(明确:前十句正面摹写声音。琴声袅袅升起,轻柔缠绵,仿佛青年男女在谈情说爱,窃窃私语。忽然,琴声变得昂扬激越起来,就像勇猛的战士挥戈跃马冲入敌阵。
接着琴声又由刚转柔,呈起伏回荡之姿。此时,仿佛看到天朗气清,风和日丽,远处浮动着几片白云,近处摇曳着几丝柳絮,它们飘浮不定,若有若无,乐音舒缓悠扬。蓦地,百鸟齐鸣,啁啾不已,安谧的环境被喧闹的场面所代替。在众鸟喧闹之中,一只凤凰翩然高举,引吭高歌。
乐音高亢清亮。这只不甘与凡鸟为伍的孤傲的凤凰,一心向上攀登,备尝艰辛,结果还是跌落下来。
琴声由高亢猛地下降。可谓惊心动魄。

[幻灯片展示] 细柔——激昂——舒缓悠扬——喧闹——清亮高亢—— 一落千丈


2、韩愈在听琴时有哪些感受。诗人是怎样表述的。(学生讨论回答)
提示:喜怒哀乐,变化疏忽,百感交集。
诗人表述:“起坐在一旁”“湿衣泪滂滂”“ 冰炭置我肠”。



3、联系白居易《琵琶行》中“江州司马青衫湿”句,你认为“湿衣泪滂滂”是否也包含诗人对自己境遇的慨叹。
【幻灯片提示作者生平:韩愈(768-824),字退之,河阳(今河南省孟县)人,自称郡望昌黎,出身于小官吏家庭,幼丧父,兄韩会抚养之。
会能文章,对愈有影响。贞元二年

(786),19岁的韩愈赴长安参加进士考试,直到贞元八年

(792)第四次应考,才考中进士。此后又连续三次应吏部博学宏词科考试,皆不中。直到29岁才在董晋幕府中得到了一个观察推官的微小官职。36岁时,任监察御史,不久就被贬为阳山县令。此后直到50岁,官职一直浮沉不定。
本诗写于元和十年(816年),韩愈因受谗言被降为右庶子。元和十二年,韩愈50岁时,因参与平定淮西之役表现出处理军国大事的才能,迁为吏部侍郎,进入朝廷上层统治集团。但两年后,他却因上表谏迎佛骨而触怒宪宗,险些宪宗被处死,幸得裴度等大臣挽救,才免于一死,被贬为潮州(在今广东)刺史。在潮州八个月,宦官杀宪宗,立穆宗,韩愈被召回朝,后历官国子监祭酒、京兆尹、兵部侍郎、吏部侍郎。
长庆四年

(824)病逝于长安,终年57岁。有《昌黎先生集》】
仕途“跻攀”,“分寸”之争已极艰辛,一旦“失势”,即“一落千丈”。诗人很容易由琴音联想到自己的仕途遭遇。


4、本诗描写音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
可联系《琵琶行》写音乐运用的艺术手法。
(幻灯片展示:《琵琶行》中写音乐的诗句: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提示:白居易用了一系列的生动比喻,使较抽象的音乐形象变成了视觉形象。如雨声私语声,珍珠落玉盘的声音,黄莺叫声,泉水流动的声音,银瓶破碎的声音,铁骑金戈,玉帛撕裂的声音。
既有比喻(以声写声),又有通感(以形写声),刻画了琵琶音由快到慢到细弱,到无声,到突然而起的疾风暴雨,再到最后一划,戛然而止。
]
本诗描写音乐用了比喻(以声写声)、联想、通感(以形写声)、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相结合等艺术手法。
设计意图:
此环节目的之一是扫清文字障碍,让学生掌握字词,夯实基础;目的之二是引导学生对诗歌进行深入研读,能把握诗歌的深层内涵,并运用已学知识进行自己的个性化解读。
四、合作探究,拓展延伸:
中唐的李贺也写了一首诗《听颖师弹琴歌》,分析他是如何描绘琴音的。
[幻灯片展示:《听颖师琴歌》李贺(唐)
别浦云归桂花渚,蜀国弦中双凤语。
芙蓉叶落秋鸾离,越王夜起游天姥。

暗佩清臣敲水玉,渡海蛾眉牵白鹿。
谁看挟剑赴长桥,谁看浸发题春竹。
竺僧前立当吾门,梵宫真相眉棱尊。
古琴大轸长八尺,峄阳老树非桐孙。
凉馆闻弦惊病客,药囊暂别龙须席。
请歌直请卿相歌,奉礼官卑复何益。]
学生讨论回答,老师提示:
[《听颖师弹琴歌》,此诗是李贺在长安任奉礼郎时听颖师弹琴后所作,描摹了颖师美妙绝伦的琴声,赞叹了他的高超的琴艺。诗中描绘琴声时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有以声喻声的“双风语”、“敲水玉”,还有以“挟剑赴长桥”的武艺、“浸发题春竹”的书艺来喻琴艺使人耳目一新。又有运用通感的手法,以视觉写听觉。用“别浦云归”、 “芙蓉叶落”、“秋鸾离”来形容琴声的清悠优美,以越王夜游天姥,仙女骑鹿渡河形容琴韵的轻盈飘逸。
更见匠心独运,令人叹为观止,通感的运用使诗作灵感激荡,意趣横生,韵味深长。]
设计意图:
这一环节目的是激活学生思维,让学生及时应用刚才所学的知识,引导学生,进一步提高学生鉴赏古诗的能力,做到举一反三。
五、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1、这节课我们共同学习了《听颖师弹琴》,不光欣赏了美妙的音乐,更学到了鉴赏诗歌的一些艺术手法,还锻炼了大家的思维和口头表达能力。大家反应很快,能积极思考,踊跃回答问题,希望今后能一如既往,学到更多的知识提高自己,充实自己。



2、作业:将“跻攀分寸不可上,失势一落千丈强”一句扩写成不少于50字的一段话,来描写音乐给人的准确感受。
[教学反思]
因为公开课是借班上课,我担心学生拘束,一开始就从音乐入手,从而营造出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让他们在众多老师面前放轻松,提高大家学习的兴趣,事实证明这样做成效显著,然后我又发动学生自读,范读,听名家朗读,在反复诵读中,让学生感悟诗歌的艺术魅力。
让学生充分地活动后,再逐步提高问题的难度,并加以适当提示,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口 ,用自己的语言清晰地表达出心中所想。课堂上,学生的感受和体验,联想与想象,解释与描绘等,构成了奇异的交响乐。
教学活动是双边的。钱梦龙先生就说过:“学生的认识活动只能通过自己的实践、感知,在他们自己的头脑进行,别人谁也替代不了。
”在教学过程中,我以学生参与教学为核心,让学生自主探究,体验进步的喜悦和获得知识的满足。不过,教学是门遗憾的艺术。有些学生因为没有课前预习,在探究问题时视野不开阔,没有放开手脚,发言时间有些不足,内容也有些散乱,在学法上我认为还是应给学生一个更明确的方向,否则,学生在艺术手法上过多用力,对诗歌本身理解反而不够。在今后的教学中,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潜能,给学生更多的探究空间,是教师需要下苦功夫的地方,也是我努力的方向。

本文来源:http://www.arisingsemi.com/wentiyishu/554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