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arisingsemi.com--语言培训】

欧洲最大的国家
世界通史
名词解释
·天主教宗教改革
欧洲各国的宗教改革,使罗马天主教会在欧洲的社会地位政治地位受到严重的威胁。面对这种情况,天主教会内部的一些有识之士严厉抨击教会内部的腐败,倡议实行改革。就在欧洲各国宗教改革轰轰烈烈地展开的同时,天主教会内部也在特兰托召开多次会议开始了改革。一:清除内部积弊,重新审定教规、教义。二:继续强化异端裁判所。三:组建反对新教改革的团体,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团体就是耶稣会,海外传教活动扩大了天主教的影响。通过内部改革,罗马天主教会暂时摆脱了困境。
·威斯伐特利亚和约
是象征三十年战争结束而签订的一系列和约,签约双方分别是统治西班牙、神圣罗马帝国、奥地利的哈布斯堡王室和法国、瑞典以及神圣罗马帝国内勃兰登堡、萨克森、巴伐利亚等诸侯邦国。
在1648年10月24日签定的西荷和约,正式确认了威斯特伐利亚这一系列和约,和约的主要内容是:重申1555年的《奥格斯堡宗教和约》和1635年的《布拉格和约》继续有效。承认新教在神圣罗马帝国内的合法地位,同时新教诸侯和天主教诸侯在帝国内地位平等。加尔文教派获帝国承认为合法宗教以及欧洲领土的局部分割。体现了宗教宽容的精神。
和约导致奥地利哈布斯堡皇朝失去大量领地,也削弱了皇朝对神圣罗马帝国内各邦国的控制,使皇朝陷入中衰,也使德国陷入封建分裂的时代,导致法国,荷兰和瑞典这三大欧洲新霸主的崛起。开创了通过国际会议解决国际争端的先例,确认了欧洲主权国家体系的存在同时有力的促成了现代国际法体系的诞生。
·美洲的伊比利亚帝国
西班牙与葡萄牙最早在美洲建立殖民地,而西班牙与葡萄牙均属伊比利亚半岛,所以他们把他们在美洲的殖民地叫做“美洲的伊比利亚帝国”。
在文化方面深受原宗主国西班牙或葡萄牙的影响,例如它们的官方语言都是西班牙语或葡萄牙语,主要宗教都是天主教。

·自然神论
自然神论(Deism)又称理神论,是17到18世纪的英国和18世纪的法国出现的一个哲学观点,主要是回应牛顿力学对传统神学世界观的冲击。介于无神论与有神论之间。自然神论反对蒙昧主义和神秘主义,否定迷信和各种违反自然规律的 “奇迹”;认为上帝不过是“世界理性”或“有智慧的意志”;上帝作为世界的“始因”或“造物主”,它在创世之后就不再干预世界事务,而让世界按照它本身的规律存在和发展下去;主张用“理性宗教”或“自然宗教”代替“天启宗教”。17世纪英国思想家赫尔伯特被誉为“英国自然神论之父”。
著名代表有托兰德、哈特利、普里斯特利等人,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等人也都是具有一定唯物主义倾向的自然神论者。
·双元革命
1789年的法国大革命和同时期发生的工业革命称为“双元革命”。由霍布斯·鲍姆在《革命的年代》这本书中提出。 这场双元革命改变了世界,并且还在继续使整个世界发生变革。
这场双元革命—更精确的是法国政治革命与英国工业革命—的主要载体。是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变革。所有近代国家几乎都是18世纪双元革命的产物。其一,工业革命奠定了工业化的经济体制,它塑造了一种崇尚效率与数量的文化;其二就是法国大革命所塑造出的现代民主制。
·镀金时代
1873年,马克·吐温出版了小说《镀金时代》。从此,人们用这个词来形容,从南北战争结束到20世纪初的那一段美国历史。南北战争为美国资本主义发展扫清了道路,加上不断涌入的移民和西部新发现的矿藏,这一切使得美国的工业化极速发展,国家财富迅速增长。到20世纪初,美国已经是世界上最强的工业国了。历史学家认为,在这一历史时期,商业上的投机风气猖獗,政治上腐败严重,不少人以不正当手段发财致富,并以炫耀财富为荣,有些人口中的这个“黄金时代”不过是“镀金时代”罢了。
简答题
·宗教改革背景、内容、影响
宗教改革运动是指基督教在16世纪至17世纪进行的一次改革,是一场西欧资
产阶级在宗教外衣下发动的反对封建统治和罗马教会的资本主义性质的政治运动。背景:1.文艺复兴的人文主义思潮兴起冲击了中世纪神权观念。2.天主教精神统治。
3.民族国家意识形成。4.教会腐败。
内容:一.马丁·路德宗教思想为依据,故亦称路德宗。因其强调“因信称义”,亦称信义宗。
路德认为,人要得到上帝拯救,不在于遵守教会的清规戒条,而在于对上帝的虔诚和信心;不在于个人功德或善行,而在于上帝的恩典。人因虔信而被上帝视为义人,可通过祈祷直接与上帝沟通。路德教是新教三大主要宗派中最早产生的教派,在推动大规模欧洲宗教改革运动中曾发挥重要作用。二.“安立甘教”。
英国国教的出现,冲击了中世纪以来罗马教皇和天主教会的权威,加速了英国民族国家形成的进程,但因其相对较多地保留了天主教的教义和仪式,在英国革命前后曾遭到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反对,导致清教运动。
三.加尔文教的先定论或预定论是其核心观点。他们认为,上帝万能,对一切事物都先知先决;获得上帝感化的是“上帝的选民”,人如果坚持过圣徒般生活,经受考验和战胜诱惑,就可在内心深处感到自己在被拯救者行列,属于上帝选定的少数人之一。加尔文教徒不承认教会从属于国家,不承认任何政府有权制定有关宗教法规。
加尔文教集中体现了新兴资产阶级的愿望和要求。
影响:政治上打击了天主教会的神权统治,促进了欧洲民族国家的形成,为资产阶级勾画了政治蓝图,如加尔文在日内瓦建立的共和国性质的神权国家。
经济上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文化上使得人们的思想得到解放,促进了西欧各国民族文化和教育事业的发展,为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思想武器.
·西欧早期的民族国家特点、影响
西欧早期的民族国家主要有英国、法国、西班牙等,随着文艺复兴的进行和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西欧早期民族国家建立,为西欧走向现代化奠定了政治基础。这里所谓“民族国家”,其实只是相对于欧洲中世纪国家而言的,西欧早期的民族国家与中世纪时期西欧的国家形态截然不同。基本特征:首先,拥有民族主权。
“民族主权”就是国家根据其主权,只是按照本国和本民族的利益来决定内外政策,而不受外来的,包括宗教神权的干涉。
民族主权的获得以基督教世界解体为背景。其次,王权强大,中世纪欧洲国王的权力一般比较弱,在基督教式微,市民与王权联手及罗马法的有关理论支持下,国王的权力逐渐强大起来。 最后,规模较小。
由于历史原因和客观条件的作用,与同一时期的亚洲主要国家相比,西欧早期民族国家都是“小国寡民”,没有一个称得上大一统的帝国,充其量只能算是地区性国家。
形成的意义:①早期民族国家的建立使西欧的政治形势发生了深刻变化,绵延数百年的封建混战停息了,取而代之的是各个国家的政局稳定;②早期民族国家的建立伴随着基督教世界的解体而来,冲击了中世纪神权一统的局面,为现代民族国家和国家体系的形成奠定了基础;③在早期民族国家中,王权强大的同时与市民联手,
经济上,国内具备了统一的市场、稳定的政治环境等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的各种因素,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和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创造了条件;④民族国家成了欧洲政治的基础,启动了现代世界和现代国际关系体系形成的进程。

·宗教战争背景、过程、影响

背景:宗教改革运动之后,西欧思想信仰大一统的局面结束,出现了信仰分裂的局面。但是最初,无论是宗教派别还是各国君主,都无法接受这种新局面。大一统延续了一千余年,已经成为社会的常态和人们的习惯,而君主们坚信“王位与祭坛”相辅相成,信仰分裂必然导致国家分裂。基于这样的心理和认识,各个宗教派别都不能容忍对方的存在,各国君主不仅强调国内宗教统一,而且视不同信仰的国家为敌国,势不两立。在民族国家已初步形成的背景下宗教的冲突与国家利益、民族利益交织在一起,愈发显得尖锐和激烈,其结果便是发生一系列大规模的宗教战争。
内容:

(1)德意志内战,路德宗教改革之后,德意志境内以皇帝为首的天主教同盟与路德教同盟之间的一场战争。
战争结果各有胜负,双方签订《奥格斯堡和约》,确立教随国定原则。和约的签订标志着路德教的合法性获得承认,具有宗教宽容色彩。
但是和约并未承认加尔文教,也不允许一个诸侯国内存在两种宗教派别,所以并不能真正消除德意志境内宗教纷争的局面。

(2)胡格诺战争,法国天主教集团与新教(胡格诺教徒)集团之间因争夺国家最高权力而引发的战争。
大批胡格诺教徒被杀,战争蔓延至全国,演变为激烈的内战。国王亨利四世于1598年颁布《南特赦令》,在规定天主教仍为国教的基础上,也给予胡格诺教徒一定的政治和宗教权利。
路易十四1685年废除《南特赦令》,宣布基督新教为非法。

(3)三十年战争,信奉新教的波西米亚反对信奉天主教的哈布斯堡家族的统治。由德意志内部战争演变为欧洲国际战争,欧洲大国法国、瑞典、丹麦和西班牙均参与其中,名为宗教战争的背后,实为各大国政治利益的较量与争夺。1648年,交战双方签订《威斯特伐利亚和约》,战争结束。
影响:和约导致奥地利哈布斯堡皇朝失去大量领地,也削弱了皇朝对神圣罗马帝国内各邦国的控制,使皇朝陷入中衰,也使德国陷入封建分裂的时代,导致法国,荷兰和瑞典这三大欧洲新霸主的崛起。开创了通过国际会议解决国际争端的先例,确认了欧洲主权国家体系的存在同时有力的促成了现代国际法体系的诞生。
·开明专制背景、内容、影响
开明专制 :  也称为开明绝对主义或仁慈专制主义, 是专制主义或绝对君主制的一种形式,由欧洲启蒙运动思想家所提倡。在思想上否定君权神授,认为人民应该服从      君王命令或法律而并非君王本身。
有人道主义精神,加强政府行政效率的一种制度。其代表有:奥地利的君主特里萨和约瑟夫、普鲁士的腓特烈二世、俄国的叶卡捷琳娜。
背景:1,老牌殖民国家葡萄牙,西班牙已经衰落,荷兰经过三次英荷战争的打击已将海上霸主的地位拱手让给了英国。

2、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成功、法国路易十四实行重商主义政策等使英法相继成为了欧洲政治,经济,军事强国。


3、经历三十年战争的德意志处于分崩离析的状态,经济落后。

4、通过不断扩张领土,普鲁士发展成为德意志诸国中领土最广、力量最强、地位最为重要的国家之一。

5、德意志邦国奥地利在经济发展迅速、领土扩张并逐渐成为幅员广阔的多民族帝国,但国家内部矛盾重重。

6、效率低下的农奴制度和统治阶级闭塞愚昧的思想观念严重阻碍了俄国的资本主义经济和社会发展,成为了当时欧洲最落后的国家之一。
奥地利:

1、实行土地改革,部分的废除农奴制,限制地主的权力以缓和农民和地主之间的矛盾。

2、实行宗教宽容政策、各派教徒与天主教徒享有同等的公民权力,并要求天主教主教向君主而不是向教皇宣誓效忠。


3、但同时专制政府也采取加强中央集权及专制统治的措施、并加强对人民的控制。随着约瑟夫二世的逝世,在改革中本身利益受到侵犯的封建贵族把这些改革措施全部推翻,而封建专制主义的根基没有受到损害。

普鲁士:腓特烈二世:“君主并非绝对的主人,而只是国家 的第一仆佣”。
他主张哲学家与君主共同治国,注重教育事业的发展,标榜科学合理性为治国思想。而在位期间,权力更加集中,最后集权于国王;收取高额税款以维持军队开销;领土不断扩张;发展工商业,促进经济发展。、
俄国:叶卡捷琳娜二世。
经济:发展农工商业,逐步放弃抑商政策,让贵族取得完全的土地所有权。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
政治上始终把专制权力放在不可动摇的地位上,在全国进行开明政治制度改革的设想也没有进行。对于封建贵族的依赖,向贵族做出让步,农奴制得到加强。

与旧的封建专制相比,开明专制的改革给各国社会带来了一定的活力,尽管它带有明显的消极和虚伪的一面,但毕竟局部地改变了旧的经济基础,削弱了贵族和教会的一部分特权。尤其是叶卡特琳娜二世颁布的城市诏书,可以说是18世纪末以前城市获得权利和特权的集成,客观上刺激了资本主义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历史作用,在世界近代史上占有一席之地。
·近代三大伊斯兰帝国形成与发展的背景:(简答)
中世纪晚期,伊斯兰世界并立着奥斯曼、萨法维、莫卧儿三大帝国,其中奥斯曼帝国版图和影响最大。史称“伊斯兰教第三次大传播的时期”。
军事扩张:
15世纪末,帝国已占领整个小亚细亚及巴尔干半岛,将伊斯兰教传入西南欧地区。
16世纪是帝国的强盛时期,先后占领了亚美尼亚、格鲁吉亚、叙利亚、埃及、巴格达、美索不达米亚、等国家和地区。伊斯兰圣地麦加、麦地那和耶路撒冷也在帝国的控制之下。其疆域已包括以前的拜占庭帝国和阿拉伯帝国的大部分领土,成为横跨亚、非、欧三大洲的伊斯兰帝国。
16世纪中期帖木儿六世孙巴布尔在印度建立的莫卧儿帝国,其领土达南亚次大陆的整个北半部,确立了伊斯兰教在该地区的统治地位。。

本文来源:http://www.arisingsemi.com/yuyanliuxue/141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