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arisingsemi.com--语言培训】

遵循是什么意思
在语文教学中,我们认为阅读一篇文章,首先就要理解词语的含义,特别是词语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的含义,这样我们才能理解文章的内容,把握文章的主旨,体会作者的写作目的和意图。
怎样才能准确地把握词语在特定的语境中的含义,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呢。我们认为掌握形成詞语多义性的规律是非常有必要的。语言是在人类发展过程中交际的需要而产生的,从它产生和发展的历程来看,许多词语本身就带有多义性,再加上我们在表达过程中的诸多因素,使词语的含义更加复杂。
形成词语多义性的原因主要有如下几种情况,我们可以通过一些例子加以说明。
一、词语本身产生和发展的过程中形成的多义性
这主要包括词语的本义、引申义、比喻义和古今义。
例如:1.狼、狈是两种十分凶残的动物,传说狈的前腿特别短,走路时要趴在狼的身上,没有狼,它就不能行动。2.父亲神色很狼狈,低声嘟哝着:“出大乱子了。”3.我又看了他的脸,那是一张又老又穷苦的脸,满脸愁容,狼狈不堪。
4.满清政府与洋人狼狈为奸,镇压义和团运动。

上面四个例句中的“狼狈”的含义不尽相同:1句中的“狼、狈”是两种动物,用的是它的本义;2句中的“狼狈”是“受窘的样子”的意思;3句中的“狼狈”是“困苦的样子”的意思;4句中的“狼狈”是“相互勾结”的意思。后三句中的“狼狈”的含义都是根据“狼、狈”这两种动物的生活习性而形成的意义,是从本义发展而来的,属于引申义。

又如:国内废科举,兴学校,好像雨后春笋,努力学习西方;阡陌交通,鸡犬相闻;捣毁机关,阻断交通,殴伤中委,拦截汽车。
其中的“雨后春笋”是“比喻新事物大量涌现”的意思,用的是比喻义,而它本义是“春天雨后,竹笋长的又多又快”。后两句中的“交通”是古今义不同,前一句中的“交通”是“交错相通”的意思,后一句中的“交通”是“各种运输事业的总称”的意思。对于这种词语本身的多义性,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无需要求学生区分词语的本义、引申义、比喻义和古今义的概念,我们只要求学生能够掌握规律,能够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正确地选择词语的义项就行了。。

本文来源:http://www.arisingsemi.com/yuyanliuxue/1448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