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arisingsemi.com--英语培训】

诗歌考试题
2013高考语文诗歌鉴赏试题汇编(一)

(1)2013新课标1卷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
鹊 桥 仙
陆 游
华灯纵博,雕鞍驰射,谁记当年豪举①。酒徒一半取封候,独去作江边渔父。
  轻舟八尺,低蓬三扇,占断蘋洲烟雨②。
镜湖③元自属闲人,又何必君恩赐与。

【注】①这三句是追忆当年军中的生活。
博,古代的一种棋戏。 ②占断:占尽。
蘋洲烟雨:指长满蘋草、烟雨空濛的风光。 ③镜湖:即鉴湖,在今浙江绍兴。唐天宝初,贺知章请求回家乡会稽当道士,玄宗诏赐他镜湖一角。
8.上阕最后两句是什么意思。
他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5分)
9.词的结尾借用了贺知章的故事,这有什么用意。请简要分析。
(6分)

【答案】8.那些整天酣饮的酒徒一个个都受到封侯,而自己只能做个闲散的江边鱼翁。
表达了对自己壮志未酬而只能隐居的无奈与牢骚。
9.用来含蓄地表现对统治者的不屑以及愤慨不平。皇帝既置我于闲散,镜湖风月原本就属于闲散之人,又何必要你皇帝恩赐呢。再说,天地之大,何处容不下我一个闲散之人,谁又稀罕你皇帝的恩赐。



(2)2013新课标2卷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
次韵雪后书事二首(其一)
朱熹
惆怅江头几树梅,杖藜行绕去还来。前时雪压无寻处,昨夜月明依旧开。
折寄遥怜人似玉,相思应恨劫成灰。
沉吟日落寒鸦起,却望柴荆独自回。
8.这首咏梅诗中,作者用什么手法来表现梅花的。请简要分析(5分)
9.诗的最后一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请简要分析。
(6分)

【答案】8.(5分)运用了烘托和渲染的手法。全诗几乎未涉及梅花的色香,而注重环境的烘托和感情的渲染,从而表现梅花的精神和品格。答出烘托和渲染的,给2分;能做简要分析的给3分。意思答对即可。
如有其它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9.(6分)表现了作者落寞惆怅、若有所失的心情。
作者将自己复杂的情感投射到梅花上,思绪万端却又无从说起,以至在梅树下沉吟许久,直到日暮才独自离开。答出作者心情的,给3分;能做简要分析的给3分。
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它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3)2013大纲卷
1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客从
杜甫
客从南溟来,遗我泉客珠①。
珠中有隐字②,欲辨不成书。
缄之箧笥③久,以俟公家须。开视化为血,哀今征敛无。

【注】①泉客珠:指珍珠。
泉客,传说中的人鱼,相传它们流出的眼泪能变为珍珠。
②佛教传说,有些珠子中隐隐有字。③箧笥:指储藏物品的小竹箱。
(1)这首诗讲述了一个故事,请简述这个故事。(4分)
(2)从全诗看,“珠中有隐字”、珍珠“化为血”各有什么寓意?(4分)

【答案】

(1)有客人从南海来,送我珍珠;珍珠里隐约有字,想辨认却又不成字;我把它久久藏在竹箱里,等候官家来征求;但日后打开箱子一看,珍珠却已化成了血水,可悲的是我现在再也么有什么可以应付官家的征敛了。


(2)“珠中有隐字”,寓意为百姓心中有难言的隐痛。
珍珠“化为血”,寓意为官家征敛的实为平民百姓的血汗。

【思路点拨】此诗大约是公元七六九年(唐代宗大历四年)杜甫在长沙所作。这是一首寓言式的政治讽刺诗。揭露统治者对人民的横征暴敛,便是这首诗的主题。
杜甫巧妙地、准确地运用了传说,用“泉客”象征广大的被剥削的劳动人民,用泉客的“珠”象征由人民血汗创造出来的劳动果实。第

(1)题答出故事梗概的,给2分;答出“欲辨不成书”意思的,给1分;答出“哀今征敛无”意思的,给1分。第

(2)题答出“珠中有隐字”寓意的,给2分;答出珍珠“化为血”寓意的,给2分。
两题意思答对即可。


(4)2013北京卷
12.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①、②题。(7分)
古风(其十)
李白
齐有倜傥生,鲁连①特高妙。

明月出海底,一朝开光曜。
却秦振英声,后世仰末照。
意轻千金赠,顾向平原②笑。

吾亦澹荡人,拂衣可同调。

注释:①鲁连:鲁仲连,战国齐人,他说服魏与赵合力抗秦。
②平原:即平原君,赵国重臣。

①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三四句与曹植诗句“大国多良材,譬海出明珠”都运用比喻的方式表达赞誉之情。
B.“后世仰末照”句,感叹鲁仲连的功绩如同就要落山的太阳一样将被后人渐渐遗忘。
C.本诗最后两句,以“澹荡人”与开头的“倜傥生”相呼应,意在表明诗人的志趣。
D.李白在诗中盛赞了鲁仲连的高风亮节,并把他引为“同调”,内容显豁,感情深挚。
②前人评此诗:“此托鲁连起兴以自比。”结合诗句,谈谈李白借鲁仲连表达了自己怎样的人生理想。(4分)

【答案】12.(7分)①(3分)  B
②(4分)要点一:辅弼天下,建功立业。结合诗句:“却秦振英声,后世仰末照。”   要点二:不慕名利,功成身退。
结合诗句:“意轻千金赠,顾向平原笑。



(5)2013广东卷
10.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7分)
鹧鸪天

【宋】张炎
楼上谁将玉笛吹,山前水阔暝云低。劳劳①燕子人千里,落落梨花雨一枝。
修禊②近,卖饧③时,故乡惟有梦相随。夜来折得江头柳,不是苏堤④也皱眉。

【注】①劳劳:遥远。②修禊:古俗春季于水滨设祭。③卖饧:清明前后卖糖粥。

④苏堤:作者家乡杭州的名胜,以柳闻名。


(1)作者在词的上片是怎样借景抒情的。(4分)


(2)作者为什么说“不是苏堤也皱眉”。请结合词的下片分析。
(3分)

【答案】

(1)(4分)上片词人借楼上笛声、迷蒙山水、千里燕子、雨中梨花,运用典故委婉含蓄地表达了自己愁苦的思乡之情。


(2)(3分)修禊的热闹场景,清明时节的祭祀,都因自己远离家乡、漂泊异地他乡而不能参加,增添愁绪,夜不能寐,江畔独步折柳,更又回想亲人苏堤折柳送别之场景,更添思乡之愁,令人愁眉不展。



(6)2013湖北卷
14.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
临 江 仙
欧阳修
记得金銮同唱第,春风上国繁华。
如今薄宦老天涯。十年歧路,空负曲江花。
闻说阆山通阆苑,楼高不见君家。孤城寒日等闲斜。
离愁难尽,红树远连霞。

【注】欧阳修贬任滁州太守期间,一位同榜及第的朋友将赴任阆州(今四川阆中)通判,远道来访,欧阳修席上作此词相送。词中的“曲江花”代指新科进士的宴会,“阆苑”指传说中神仙居住的地方。



(1)这首词蕴含着丰富的情感,请简要概括。(3分)


(2)前人评此词,称其“飘逸”。请结合“闻说阆山通阆苑,楼高不见君家”两句作简要赏析。
(5分)

【答案】(8分)

(1)(3分)这首词蕴含的情感主要有:①久别重逢的喜悦;②宦海沉浮的悲惋无奈;③离别在即的愁绪。


(2)(5分)①想象奇特,虚实相生。词人忽发奇想,将本来荒僻的阆州点化为神仙阆苑,赋予阆州神话般的美丽。
虚实处理得当,富有浪漫色彩。②境界缥缈开阔,语言洒脱灵动。“阆山”通“阆苑”,“滁州”望“阆州”,展现了多重时空的组合变化。
“闻说”二字导入传说,忽又接以“楼高”句设想将来,灵动超逸,挥洒自如。


(7)2013江苏卷
9.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醉眠
唐庚
山静似太古,日长如小年。
馀花犹可醉,好鸟不妨眠。
世味门常掩,时光簟已便。
梦中频得句,拈笔又忘筌。

注:唐庚,北宋文学家,此诗为其谪居惠州时所作。


(1)说明“山静似太古”一句的含意。(2分)

【答案】用远古时期的宁静写出山中的幽静。

【解析】这句从写作对象上看,应是写“山”,写“山”的静,因为有一“静”字紧跟其后,而且还像“太古”一样“静”,如果考生就把这句翻译一遍——山像太古一样静——那一定是能得分的。
⑵“世味门常掩,时光簟已便”一联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心境。(4分)

【答案】表达了厌恶官场、追求恬淡的心境。


【解析】这两句明显写的是两方面的事,一句一事一心境:前句“门常掩”是因为“世味”,表明对“世味”的厌恶;后句“簟[竹席,见“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李清照《一剪梅》)]已便”是因为“时光”——正值盛夏时光——醉卧竹席,已是非常地适宜:给人的是一种闲适、恬淡之感。
⑶《宋诗钞》中说唐庚的诗“芒焰在简淡之中”,即平淡的背后往往蕴藏着激烈情感,试结合本诗作简要分析。(4分)

【答案】“门掩世味”“拈笔忘筌”暗含诗人难忘世事,透露幽愤不平之气;全诗却以“山”“馀花”“好鸟”等闲适悠远的意象,形成一种简朴的风格,意味平淡深长。

【解析】解答这道题的关键在于审题,而且题目也已说得明明白白、清清楚楚:平淡的背后往往蕴藏着激烈情感。由此,考生答题时,就要形成这样的思路:哪些地方是“平淡”的,这“平淡”里蕴含着怎样的“激烈情感”,顺着这样的思路答下去,至少失分不是很严重。


(8)2013辽宁卷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
竹轩诗兴
张镃
柴门风卷却吹开,狭径初成竹旋栽。
梢影细从茶碗入,叶声轻逐篆烟来。
暑天倦卧星穿过,冬昼闲吟雪压摧。
预想此时应更好,莫移墙下一株梅。

[注]篆烟:盘香的烟缕。
8.本诗第二联描写精妙,请简要分析。(5分)
9.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诗人的形象。(6分)

【答案】8.全联视听结合(1分),生动地描写了诗人的所见所闻,表现了竹轩环境的清幽和诗人生活的闲适;(1分)“梢影细从茶碗入”准确地描绘了茶具间光影的变化;(1分)(如果这一联答成了衬托或动静结合并加以分析,只能得1分)“叶声轻逐篆烟来”运用比拟(拟人)手法,(1分)形象地写出叶声与烟缕升起相伴的动态美。(1分)
9.塑造了闲适、洒脱、高雅的诗人形象。
(2分:答全得2分,少1关键词扣1分)通过对“竹轩”“柴门”“狭径”等简朴清幽的生活环境的描写,表现了诗人日常生活的闲适自得;“倦卧”“闲吟”等反映了诗人洒脱的生活态度;“竹”“雪”“梅”等意象表现出诗人高雅的人生志趣。
(4分:答全得4分,2条3分,1条2分。)。

本文来源:http://www.arisingsemi.com/yuyanliuxue/607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