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arisingsemi.com--语言培训】

诗歌的语序
诗歌鉴赏的六大关注点
一、读懂诗句表达的意思
了解古人写诗的语言习惯,读懂古代诗歌的语言。诗歌语言以简约取胜,跳跃性强,想像空间大,隐含意义多。要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必须首先读懂诗歌的字面意思。
和古代文言文一样,诗歌语言也会有词类活动,倒装语序的特点,而且会涉及到古代人名、地名、官职名,专有名词等,此外诗歌省略成分较多,需要适当补充才能理解,有时会出现名词铺排的现象,形式简洁但寓意丰富,学生必须了解古人作诗的语言习惯和古代文化文学常识,学会借助题目、注释和作者遭遇知人论世,学会展开联想和想像,在脑海中形成一幅图画并准确理解其整体的意境。

(补充实例
名词铺排:可以取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商山早行》“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词类活用:
何逊“夜雨滴空阶,晓灯暗离室” ;
《过香积寺》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破山寺后禅院》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王安石“春风又绿江南岸” 蒋捷“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语序倒装:
崔颢《黄鹤楼》“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叶梦得《贺新郎》“秋色渐将晚,霜信报黄花。”
陆游《昼卧》“香生帐里雾,书积枕边山。”《念奴娇》“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叠词、拟声词: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竹枝词其一》);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元日》)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声声慢》李清照);庭院深深深几许。
此外,古代诗歌和现代汉语一样,为增强表达效果会用到大量的修辞手法,主要有比喻、比拟、对偶、夸张、借代、互文,诗文中运用修辞手法,大体和现代汉语中修辞的作用一样。学生要发现修辞,直接说明作用。
比喻为更形象生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比拟是把事物人格化(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反问是为了强调表达的情感(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夸张是为了突出和强调某种事物或事物的某种特征,借助于想象,对它进行夸大或缩小。
借代形象突出,特点鲜明,具体生动(沉舟侧畔千帆过;终岁不闻丝竹声,(《陇西行》五千貂锦丧胡尘),对比使事物特征鲜明突出,表达强烈的感情(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二、熟悉常见的诗歌体裁
从体裁上讲,古代诗歌主要包括诗、词、曲,诗又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古体诗主要是唐代以前的不太注重格律的诗,从《诗经》、楚辞、汉乐府到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诗歌都属于古体诗的范围,近体诗则是南北朝以后出现的讲究格律的诗歌,包括律诗和绝句。
词主要是宋词,按字数分为小令、中调、长调;曲主要是元曲,包括散曲和杂剧,散曲又包括小令和套曲。

学生了解了以上常识,只要分析一下诗歌产生的时间,注意诗歌的字数和题目,诗歌的体裁就不难识别了。
三、熟悉常见的诗歌内容(题材)和思想内容
常见的诗歌题材主要有:山水田园诗、咏物诗、咏史诗、边塞诗,哲理诗、羁旅行役诗、闺怨诗、送别诗、爱情诗等。每一类诗歌都有常见的思想感情,分类复习可以从整体上把握诗歌的主要内容和主旨,但对每一首诗歌,还得就这一个体去分析,而不能先入为主,一概而论。
写景抒情诗是古代诗歌中最普遍的一种内容,古人的送别诗、闺怨诗、羁旅行役诗、田园诗等中都有大量的景物描写,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写景总是寄托了作者的情感,所以首先要能够识别诗中的写景和抒情,比如李白的送别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就是借景物描写抒发惜别之情的。

咏物诗以描写某一事物为中心,或托物言志,或借物抒情,或寓理寓意于物。所咏之物可以是植物花卉,也可以是动物,比如多见于古代诗歌的梅、兰、竹、菊、松、莲,比如蝉、雁,鹧鸪。
比如石灰、等等。陆游的《咏梅》和于谦的《石灰吟》即托物言志,表达自己遭遇坎坷仍然不改高洁的情操。

边塞征战诗以描写边塞大漠奇特风光、征战生活和将士思乡为主要内容。如王昌龄的《从军行》,高适、岑参等边塞诗人的作品。
边塞诗中有建功立业的渴望,保家卫国的决心,也有报国无门的悲伤,壮志难酬的悲叹,更有对统治者穷兵黩武的不满,对故乡亲人的思念。如范仲淹《渔家傲》和王昌龄《闺怨》。
怀古咏史诗一般以古代历史事件或古代人物为题材,或借古讽今,或寄寓个人怀才不遇的感伤,或表达昔盛今衰的兴替之感,如辛弃疾的《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刘禹锡的《乌衣巷》、《石头城》、《台城》,杜牧的大量咏史诗等。
羁旅行役诗则主要是漂泊在外的游子愁思的抒发,思念故乡的情感的表达,柳永的《少年游》多有描写凄清之景,如“长安古道马迟迟,高柳乱蝉嘶。
夕阳岛外,秋风原上,目断四天垂”孟浩然的《宿建德江》,马致远的《天净沙 秋思》,杜甫的《绝句》(江碧鸟逾白)等。
哲理诗则一般借物或借事喻理,比如苏轼的《题西林璧》,陆游的《游山西村》“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朱熹的《观书有感》,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等。
至于其中的哲理,必须借理解诗句含义入手。
送别诗在古代诗歌中是相当常见的,古代交通不便,分别则难以再见,何况送别时总有背井离乡之感,仕途失意之悲,所以送别诗中多抒发离愁别绪、惜别之情,如柳永《雨霖铃》王维《渭城曲》,但也有豪放壮阔的送别,如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和高适的《别董大》,比较特殊的送别是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抒发的是自己身遭诽谤,再度贬谪却不改高洁品行的心志。

古代诗歌的内容包罗万象,不可能全部一一整理,所以学生了解了常见内容之后,可自己查找资料,整理其它内容的诗歌,自行分析其思想感情。

古代诗词中常见的思想情感还有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奢侈享乐;反映战乱造成的民生疾苦,对国家前途的担忧,如杜甫《春望》、《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白居易《卖炭翁》、杜甫《登楼》,寄情山水的闲适,对官场的厌恶,青春易逝年华老去的伤感,喜怒哀乐等情感,如王维的《山居秋暝》,孟浩然的《过故人庄》,李清照的《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杜甫《春夜喜雨》《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辛弃疾《西江月》等。

四、诗歌常见的表现手法。
诗歌的表现手法是个大命题,只要是诗歌为更好地表现主旨而采用的艺术手法,都可归为这一范畴,包括了表达方式(描写、抒情、叙事、说明,常见考点为描写和抒情),用典、化用前人诗句、象征,对比、衬托、修辞手法、欲扬先抑、细节描写、白描手法、想象联想等。

描写包括人物描写和景物描写,人物描写主要有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这里主要分析景物描写的方法,一是动静结合,诗人描写景物非常注重景物动态与静态的相互映衬,可以动静结合,也可以以静写动,以动写静,以动衬静。
(一)动静结合往往和衬托相关。比如李白的《望庐山瀑布》“遥看瀑布挂前川”写出了遥看瀑布的第一眼形象,像一条巨大的白练挂在山间,“挂”字化动为静。再比如王维的《鸟鸣涧》“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用花落、月出、鸟鸣突出了春涧的幽静,王籍的《入若耶溪》“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也是以声写静。以动衬静。“山舞银蛇,原驰蜡像”是以动写静。王维的《山居秋暝》中描写皓月当空,青松如盖,这一句是静景描写,山泉清冽,流泻山石之上,这一句是动景描写。
山泉因雨后水量充足,流势增大,从石上流过,淙淙有声,以动衬静,反衬出山中的宁静。
(二)是虚实结合,诗歌中,“实”是指客观世界中存在的实象、实事、实境,“虚”是想象的情景。二者互相联系,互相渗透转化,可以达到虚实相生的境界,丰富诗中的意象,开拓诗中的意境,为读者提供广阔的审美空间。
例如欧阳修的《踏莎行》:“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阑倚。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上阙写实,通过初春景象反衬“行人”的离愁别绪。
下阙实虚。“行人”想像妻子凭栏远望,思念“行人”的愁苦之景,从而将离愁别绪抒发得淋漓尽致。李煜《虞美人》“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雕栏玉砌”“故国”是回忆中的景物。
姜夔《扬州慢》中的虚景“春风十里”,实景“尽荠麦青青”,昔盛更显今衰。想像是虚写的关键,虚是为实服务的。
如柳永《雨霖铃》“今霄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设想别后的情景:一舟离岸,词人酒醒梦回,只见习习晓风吹拂萧萧疏柳,一弯残月高挂柳梢,想像中别后的凄凉景象倍增眼前断人肠的离愁。三是色彩的渲染,色彩的渲染可以传达出愉快的情感,也可以反衬思归的感伤,如杜甫的另一首《绝句》“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就是浓彩重墨渲染了一派怡人风光,山青翠,花红艳,鸟翎白,碧波绿,景象清新,赏心悦目,却是为写下文勾起漂泊的伤感作铺垫。
白居易《忆江南》“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是通过红日映花衬水增加了色彩的明亮度,追忆江南美景的;骆宾王的《鹅》“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鹅洁白的羽毛浮于绿水之上,红掌拨动,绿水泛波,红、白、绿三色对比有寒有暖,鲜明而协调,在蓝天、白云之下,在绿草如茵的碧水、清澈见底的池塘边,“白毛”与“绿水”比美,“红掌”与“清波”争胜,多么绚丽的画面,多么富于童趣和生活气息。真可谓状物如在目前。
杜甫的《绝句》描写了刚抽新芽的柳枝,成双成对的黄鹂,自由自在的白鹭和一碧如洗的青天,四种鲜明的颜色新鲜而且明丽,构成了绚丽的图景。四是
(四)观察角度的变化,看同一景物,观察者所处的方位不同,角度不同,俯视,仰视,远眺,近看,视觉形象会呈现千姿百态,变化万千。
从不同角度描写,会使读者对所描写的景物产生更加全面的认识,获得更完美的感受。苏轼的《题西林壁》中说:“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诗歌的抒情主要有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直接抒情又叫直抒胸臆,就是直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如杨炯的《从军行》“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就是直接抒发了参军杀敌报国的愿望,杜甫的《曲江对酒》“吏情更觉沧洲远,老大徒伤未拂衣”则是直接抒发了欲进不能、欲退不得的矛盾心情,间接抒情有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托物言志、借古讽今、借历史人物自比自慰、以古喻今等等。要善于分析景和物的特点,联系当时作者的处境,来理解诗歌抒发的情感。
借景抒情是诗人借描写景物来抒发自己的热爱、憎恶、赞美、快乐、悲伤等感情,如张可久的《清江引》(秋怀)“西风信来家万里,问我归期未。
雁啼红叶天,人醉黄花地,芭蕉雨声秋梦里。”作者就描写了“西风”“红叶”“黄花”“芭蕉”“秋雨”这些富有季节特征的一组景物,渲染出一幅色彩浓丽的秋景图,衬托出自己浓浓的思乡之情。
托物言志是诗人借某一事物表达自己的感情、志向、情操、爱好、愿望、要求等,如白居易的《白云泉》描写白云“无心”泉水“自闲”,托物抒发自己渴望摆脱俗务追求闲静淡泊独善其身的的愿望。借古讽今是借描写古代繁华之都或古代历史事件、人物遭遇来喻今、伤今、讽今。如刘禹锡的《台城》“台城六代竟奢华,结绮临春事最奢。
万户前门成野草,只缘一曲后庭花。”诗歌以台城这一六朝帝王起居临政的地方为题,批判了六朝统治者纵情作乐的荒淫生活,用严肃的历史教训来告诫今人。
对比、衬托,以乙衬甲,更突出甲的特征,衬托又分烘托和反衬,比如《望海楼》“云间铁瓮近青天”,就是为了烘托望海楼的高峻,再如喜景衬喜情,哀景衬哀情,情乐则景乐,情哀则景哀,以乐景衬哀情,如杜甫的《绝句》“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是反衬思归之哀情。王冕的《白梅》“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
忽然一夜清风起,散作乾坤万里春”运用衬托对比的手法,突出了白梅耐寒、清高、报春的特征。《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就是用天台之高映衬天姥之高的,《琵琶行》中写江中之月“唯见江心秋月白”衬托琵琶声的引人入胜,“别时茫茫江浸月”衬托人物凄凉的心情。。

本文来源:http://www.arisingsemi.com/yuyanliuxue/683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