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arisingsemi.com--语言培训】

皓首穷经
一个令人深思的问题
在写《为现代科学技术而奋斗的人们》时,一个令人深思的问题越来越让我赳结:中华民族在近500多年里,为什么比西方落后了:近现代的世界级科学家中国几乎一个都没有;诺贝尔奖的获得者在莫言、屠呦呦之前几乎一个都没有;世界前十名、前二十名、前三十名、前四十名的大学一个都没有,一直排到前五十名的大学中才有一个第四十七名的北京大学,,,,,,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应当深思,否则,何以自强。 我们尤其应当有一个思想市场,敞开我们的心扉,从政治的,经济的、思想的,文化的、历史的,现实的、民族的,国家的各个层面上找出具体的原因,我想,我们的国家会有这个海量,让她的臣子臣民们讨论自己的国家如何强大,如何赶超世界。不要给人画框框定调子。由于各人的认识角度和深度不同,不一定都说得很中肯,但相信他都很诚肯。
第一, 科学技术是上层建筑。现代科学技术是建立在有生产分工,有商品交换的手工业、
商业的基础上逐步发展起来的。
中国是世界上农耕文明最成熟的国家,而且是政治上相对稳定的封建大国。欧洲处在最黑暗的中世纪时期,相当于我们南北朝到明朝中后期的一千年左右,经过分久必合的三国时期之后,中国获得了相对安定的政治局面,经济上也是相对繁荣的时期,国力强大,自封天国,四方来贡。
正是这种优势之下,潜伏着深层次的危机:误认为这种封建制度和农耕文明是天下最优越的,是不可改变的,所谓天不变道亦不变,很少有人怀疑这个政治制度,虽有不断的革命斗争,但最后都只是改朝换代,没有制度性变化。老百姓世世代代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只盼风调雨顺,凭着老一代传下来的耕作技术就能获得好收成,自古以来就是牛耕地,马拉车,不用改良工具。
中国这么大的国度,没有一块产生现代科学技术的土壤。因此,我们第一个要实现的就是要由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转变,尽管要出现官员贪腐,要造成环境污染,要出现离乡失地,要出现下岗失业,要知道这是不可避免的过程。
国际的历史也曾发生英国的圈地运动和伦敦空气污染、这有点相当于我们今天的城市化;美国的工业革命直接导致摧毁奴隶制的南北战争,我们今天的工业化实际上是对至今还存在的封建制度和几千年的农耕文明社会的转型改造。在转型过程中发生的问题只能用深化改革的办法解决,绝不要出现误判,对于当前否定改革走回头路的言行,不管是谁说的,都要坚决抵制。这是我们当前最大的政治,最大的是非。改革来之不易,岂能因噎废食。
第二,现代科学技术是自然科学知识的结晶,是人类生产手段的升级。这与几千年孔孟儒学为主体的中国文化是不相容的,儒家文化是希望建立一个上有圣君,下有顺民的田园生活,他们所说的文化就是叫人读四书五经,春秋左传,有学富五车,才高八斗的知识,所谓青春作赋,皓首穷经,被人称为百无一用的书生。
对于最初的传教士所带来的西洋科学和技术,反被称为是淫巧奇技不足为道,使得有一定文化,又衣食无忧因而有时间和精力去从事科学技术的学习和专研的中国知识分子,一辈子诗词歌赋之乎者也,很少有人去研习自然科学,这一则是因为文化的传承习惯,最重要的是农耕文明没有科学技术的需求。直到别人用坚船利炮打开国门才感到要“师夷技之长”,否则还陶醉在桃花园里而不知有汉。
我们历经了多少苦难,付出了多大的代价,才出了个一言九鼎的明白人把科学技术当成强国之本,全国人民才懂得尊重科学尊重人才,我们要珍惜,我们要维护,任何人想要以乱反正,我们都要坚决反对。
第三,为什么中国处在那种蒙昧状态达几百年之久。现代科学技术在欧洲是十六世纪得到迅速发展的,那时相当于中国的明朝后期。最早的传教士利玛窦于1600年已经得到明朝万历皇帝的充许长住北京,并与明朝的翰林院学士徐光启合作,于1607年出版了欧几里德《几何原本》的前六回译本。
不辛的是,那时已是明朝的晚期,国难当头,到了民族危亡之时,这样的新鲜事物没有适当的气候生长。不久,明朝又是宋朝的结局,再一次被一个落后的满族所灭亡。
清朝的267年天下离我们不远,那是一个什么样的社会,我们从那些电视节目可以窥见一斑。他们有没有兴趣去发展科学技术。
有没有兴趣睁眼看世界。正是在满清的267年,欧美各国相继完成了产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世界由蒸汽时代、到电气时代,进入原子时代了,从哥白尼,牛顿一直到爱因斯坦这个群星灿烂的历史天空,我们一颗星都没有。在上世纪前半期,世界的主要国家已完成了现代化,我们在做什么,大家历历在目,可以想象,这几百年就是像上世纪前几十年那样,皇帝的江山社稷百姓的油盐柴米,斗来斗去,盼来盼去,乱哄哄,昏庸庸,直到文化大革命全部斯文扫地。落后的制度,落后的民族,落后的阶层,落后的意识,把中华民族折腾得几乎要被开除球籍,那有机会产生现代科学技术。
如果不是邓小平力排从议、力挽狂澜,我们还不知要落后多少年。
今天有人不知高低,企图否定改革开放,我们必须保持警惕,防止个别野心家和阴谋家坏了党和国家的大事。我们要与时俱进,跟上世界的前进步伐,把我们的祖国建设成伟大的现代代国家。

第四,欧洲为什么能产生现代科学技术,除了他们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需要之外,还有一些什么样的具体条件的促成,我们应当从中汲取什么经验。

1,欧洲的宗教改革,对于科学技术的发展可以说是一个根本的转变和直接的推动。在古代,中国和欧洲的科学技术有相似之处:相当于公元前的三四百年间,古希腊产生了欧几里德的数学和阿基米德的力学这样光辉的自然科学知识,我们中国也处于春秋战国时的百家争鸣的光辉时期,各种学说百花齐放。
以后,欧洲由于罗马教皇和天主教会的一千多年压制,数学和天文学都得不到继续的发展;中国则是由秦始皇的封建专制的政治需要加强了文化管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形成以孔孟学说为主体的儒家文化,所以,在相当长的时期里,西欧是宗教文化为其特点,中国是颂圣文化为特点,世界都处于蒙昧的状态,人类的文明都处于低级阶段,这是符合历史发展规律的。区别在于,走过中世纪以后,欧洲兴起了文艺复兴运动,其中一个重要领域就是导致了宗教改革,天主教里产生了所谓新教,新教徒提倡世俗活动,认为发展生产,改进生产技术,改善百姓的生活才是上帝关爱百姓的实际表现,主张复兴古罗马和古希腊的文化艺术及数学天文知识,经过长时期的激烈斗争,宗教改革成功,教会不得干涉教徒进行科学活动,教徒也仍然信教,各国的科学活动合法地进行,由于生产的需要,科学技术得到迅速发展。
但中国如前所述,却始终奉行孔孟之道,在欧洲进行轰轰烈烈的文艺复兴之时,中国却是科举制度轰轰烈烈之时,知识分子和许多有识之士的才华,都用于读古书,写诗词,歌颂帝王将相,粉饰社会太平,闭关锁国,夜郎自大,直到19世纪中期,大部分在朝官员不知道世界的巨大变化,直到20世纪中期,大部分百姓没听说外面的精彩世界。先进的政治制度,促进科学技术的发展,落后的政治制度阻碍科学技术的进步,这是十分强烈的对比,谁也否认不了。
给我们的一个启示是:必须进行彻底的政治改革才能实现现代化,才能推动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
2,西欧各国给科学家一种学术自由、交流自由、居住自由的空间,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天文学家第谷,看中了德国青年科学家开普勒的一篇文章,一封信就把开普勒请到自己身边,没有想到这样做可不可能,因为第谷本身就是在国与国生活度过自己的一生,他是丹麦人,13岁在哥本哈根大学读书,16岁就到德国莱比锡大学学习法律,1599年丹麦国王腓特烈二世死后,第谷在捷克波希米亚皇帝鲁道夫二世的帮助下,移居德国的布拉格,建立了新的天文台,在他看来,各国间科学家的交流往来是常态;意大利青年化学家康尼查罗,1860年4月,西西里农民再度起义,成为西西里国家的非常委员会成员,但是同年9月,他接受邀请到德国卡尔斯鲁厄尔参加了第一次国际化学家代表大会,意大利政府并没有干涉他;德国数学家莱布尼兹到英国皇家学会访问,虽然没有见到牛顿,但能和皇家学会的图书管理员自由地交流,没有什么出卖情报的嫌疑,,,,,这种情况给当时的中国有根本的不同,中国是一个大一统国家,什么都是一个皇帝一种思想一个制度,广阔的国土没有自由空间,而西欧,国小而活,开放性强,就有点像我们春秋战国那样,氛围活跃,我们的一个严重问题就是长时间的封建统治,老是把什么都看成是皇帝的,所谓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直到现在,还远远没有肃清,种种关卡,严重地阻碍科学研究的自由,连大陆人到自己的香港都还禁闭森严,学者出国就像防贼似的,这是必须改造的。
3,西欧各国有一个从上到下尊重科学的好风气,国家是一块生长科学技术的土壤。我们看一看牛顿的葬礼的记述:“1727 年3月28日,凝重的空气笼罩在英国的上空,伦敦的街道上,身着黑色丧服的人们列队夹道而立,静穆、虔诚以及景仰超过了哀恸。一樽棺椁行走在行列的前面, 向城市中心的威斯敏斯特缓缓前行,抬棺椁的是两位公爵、三位伯爵和一位大法官。
这个尊贵而浓重的葬礼就是献给伟大的科学家艾撒克•牛顿爵士的”。直到现在,英国人认为影响英国最大的人是牛顿而不是丘吉耳。
目睹了牛顿葬礼的伏尔泰为之深深震动。他曾感慨道:“走进威斯敏斯特教堂,人们所瞻仰的不是君王们的陵寝,而是国家为感谢那些为国增光的最伟大人物的纪念碑。
这便是英国人民对于才能的尊敬。”以后的英国大科学家麦克斯韦等也都埋在威斯敏斯特教堂的“科学家之角”里。要知道,威斯敏斯特教堂是安葬国王的地方。
法国的拿破伦是众所周知的人物,他是怎样对待科学家的:1807年,英国科学家戴维用电解法制取了金属钾和钠,拿破仑不顾当时英法正在交战的事实,颁布命令:“有鉴于英国科学家戴维在电学研究方面的卓越功绩,特颁发勋章一枚以示嘉奖。”1814年,反法联军兵临城下,兵员不济,有人提议调理工学校的学生参加战斗。他说:“我不愿为取金蛋杀掉我的老母鸡。”这句话,今天还刻在该校梯形大教室的天花板上。拿破伦是军事天才,但他的数学很好,他的心愿是退休后当一个数学家。
而我们中国的皇帝,什么时候知道什么是科学家。他只知道这世上的文化就是诗词歌赋。
与西欧同时的中国清朝皇帝,康熙在位编了康熙字典,乾隆在位编制四库全书,据说康熙也喜欢过西洋文化,但在那种封建制度下,中国始终没有出现一个有作为的科学家,始终是一味的科举考试,下面颂圣,上面愚民,在18世纪西欧轰轰烈烈进行第一次工业革命,19世纪中期就完成了工业革命的伟大变革中,几亿中国人仍然在愚昧之中,实在是可悲之极。直到当下,我们本已尝到科学技术带来的物质生活的幸福,却又有多少人在感恩于科学技术。大人打麻将,学生玩游戏,小孩看电视,一个全民娱乐,全民都不看书的国家,怎么能实现现代化。
一个官本位的制度,把许多知识分子都引向升官发财的道路,科学技术之风怎么能形成。邓小平说的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被重视了一阵子又回潮了,科教兴国的提法现在又有哪一个大人物在强调。
4,西欧的教育制度和教育方法,有利于科学技术的发展,这是我们应当好好反思并坚决改正的,不然我们还要担误几代人。初步读了一些大科学家的“百度百科”,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以下几点:⑴学者办学;
⑵深厚的哲学、数学功底,⑶严格的学位和技术职称的评定
西方的大学,都是学者办学。英国和美国选拔大学校长的资格都相同,第一条都是必须有学术背景。在德国,大学校长不是教育部门任命的,而是由教授独立选举产生,这叫教授治校。教授的权力很大,他自行决定做什么科研项目,有权雇用和解聘工作人员、决定资金的具体运用,任何人均无权干涉。说美国是学者办学,一个突出特点是有私立大学,而且质量比公立大学还高, 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麻省理工学院学,哥伦比亚大学,芝加哥大学, 普林斯顿大学等都是私立大学。英国私立大学很少,但是私立中学多,而且私立中学质量高,著名公立大学的招生中,来自私立中学的学生占50%以上,因为这些学校是小班,教学质量高,大概都是贵族学校吧。整个资本主义国家的校长选拔,都不是什么政治条件,可能是因为他们的制度是稳定的,谁来当校长都是维护这个制度的,不存在政治上不可靠,也没有意识形态的根本分歧,因此,必须把学术背景放在第一位。另一个特点是学术和技术职称的评定是很严格的,因为必须对社会负责。以英国皇家学会的会员资格来说,起初的会员有一半以上都不是科学家,后来,1731年定立了规矩,所有院士候选人都必须获得书面推举,并需要得到支持者的签名。到了1847年,学会决定将来院士的获选提名必须根据他们的科学成就来取决。
这个决定让皇家学会从一个“会社”摇身变为实际上的科学家学会;瓦特早年打算开一家自己的修理店。但是由于他没有做够7年徒工的要求,他的开店申请还是被格拉斯哥的锤业者行会(管理所有使用锤子的工匠)拒绝了。
牛顿的巨著《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因为理论的高深,一时没有得到实际的验证,所以皇家学会没有及时同意出版,还是哈雷大力促成,用自己的钱垫支才能在1687年出版了;爱因斯坦1900年在苏黎世联邦工业大学毕业两年后,到1902年6月16日(23岁),才被瑞士伯尔尼专利局雇佣,又经过两年后,1904年(25岁)9月,由专利局的试用人员转为正式三级技术员,到1905年,他已经创立了狭义相对论后的第二年二月,才晋升为专利局二级技术员,同年11月,完成了关于固体量子论的第一篇论文,又经过了一年1907年(28岁)才升职为专利局一级技术员。
更遗憾的是,由于相对论的高深莫测,一时得不到社会的承认,终于没有得到诺贝尔奖;欧美的这个传统至今不变,前不久有一个美国的新闻震动了世界,一个女教师抗议28个中学生作业作弊愤而辞职,这在我们国家算不了什么,但在美国,最后是这位女教师胜利了,28个学生因不诚信而有终身不被录用的危险。反观我们当下的学术职称评定之烂,之乱,之奇,这里就不用举例了。再说欧美的教育十分重视哲学和数学,他们的学生都要学习英语,拉丁语,德语,数学、哲学、法学,甚至神学等基础课程,告别是在语言,哲学、数学这三科上有十分坚实的基础。
现代科学革命的成功,是到了牛顿用数学严密地进行推论并预见了海王星最后发现了海王星才最终得到成功的;以后的光、电、磁的统一,热、功、能量的统一,相对论和量子力学对于经典物理学的发展一直到现代的高科技各个领域,哲学的思想方法,数学的严密论证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而我们的教学是明显的功利主义和实用主义,在中学实行统一的文理分科,是违背教学规律的做法。。

本文来源:http://www.arisingsemi.com/yuyanliuxue/699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