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arisingsemi.com--英语培训】

中学诗歌教学
刘勰《文心雕龙·知音篇》:
昔《储说》始出,《子虚》初成,秦皇汉武,恨不同时;既同时矣,则韩囚而马轻,岂不明鉴同时之贱哉。
周振甫先生《〈文心雕龙〉选译》译作:
从前韩非的《内外储说》开始传播,司马相如的《子虚赋》方才作成,秦始皇汉武帝看到了,怨恨不能和作者同时;后来知道是同时人了,那末韩非被囚禁,司马相如遭到轻视,难道不是明显地看到对同时人的看轻吗。”①
这样的翻译容易导致关系对应不当,造成混乱,进而影响对文义的理解。其实,这里运用了并提的修辞手法,并提也叫“合叙”“合说”“双提分承”。
郭锡良等先生编著《古代汉语》说:“为了使句子紧凑,文辞简练,古人又常用并提法以行文。所谓‘并提’一般是把两件相关的事并列在一个句子中来表述。
”②并提是古诗文中常见的一种修辞现象,在中学语文教材中也不乏其例,如教材节选的郦道元《三峡》:“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诸葛亮《出师表》:“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对此,已经有文章论及。可语文教材并没有谈及并提修辞,《教参》和不少语文教师对已有的研究成果视而不见,依然因袭成说、以讹传讹,这给中学古诗文教学带来了不少理解上的麻烦。因此,有必要将并提修辞纳入中学古诗文教学内容。
一、并提的主要作用
1.理解和掌握并提修辞,有助于我们正确理解文义


(1)韩愈《师说》:“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笔者授课时,先引导学生得出:古之圣人(“从师而问”)——今之众人(“耻学于师”)的对比关系,然后以“此”字发问,学生得出了与“大概都是出于这个原因吧。”③一样的看法。笔者再就“皆”字发问,学生才明白“此”字包含“‘从师而问’和‘耻学于师’的两种态度。”④如果说“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都是出于“从师而问”和“耻学于师”的原因,于逻辑不合,以并提修辞来解释,问题就迎刃而解了。实际是“是故圣益圣,圣人之所以为圣,其出于此(“从师而问”)乎。”与“是故愚益愚,愚人之所以为愚,其出于此(“耻学于师”)乎。”的并提。
“其……乎。”是固定形式,“其”表示揣测,相当于“恐怕”“大概”。。

本文来源:http://www.arisingsemi.com/yuyanliuxue/859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