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arisingsemi.com--健康养生】

可丁可卯
近年来,网上常流传某中医专家说“过午不食”有益健康长寿,反对此说者也多将矛头直指中医。其实,这种说法既不出自中医也非其主流观点。
“过午不食”并非源自中医理论
据笔者考证,医家中最早谈论“过午不食”的人,当推清初三大名医之一的喻昌(1585年-1664年),他在其医案专著《寓意草》中提到饮食调养的重要性。
他认为,不仅肥甘厚味容易生痰,饮食时间也与痰浊化生相关,从人体阳气变化规律看,中午之前阳气渐旺,可助脾运化,不易生痰;午后阳气渐衰,此时再进食,则“火不暖土”,饮食难化而变生为痰:“然饮食最宜致慎,不但肥甘生痰,浓味伤阴已也,人身自平旦至日中,行阳二十五度,饮食易消,故不成痰。自日中至合夜,行阴二十五度,饮食不消,故易成痰。释教以过午戒食,其大药王护身之一则欤。进之调摄,尤为紧关。”
喻昌之所以援引佛教“过午戒食”的观点谈病后调护,与他由儒入禅、由禅入医的阅历有关。
喻昌原习儒,攻举子业,曾以副榜贡生身份入京就读并以诸生名义上书朝廷,陈述辅国政见。但人微言轻,他的上书自然没被采纳。
在京3年,他郁郁不得志,心灰意冷后,削发为僧,遁入空门。诵习佛经同时,他还精研医学,并终于选择“不为良相,便为良医”之路,蓄发下山,还俗行医,直至终老。
《清史稿·喻昌传》说:“明崇祯中,以副榜贡生入都上书言事,寻诏徵,不就,往来靖安间,披剃为僧。……复蓄发游江南,顺治中,侨居常熟,以医名,治疗多奇中。”因此,喻昌说的“过午不食”出自佛教,可信度高。

在喻昌之后,多位医家均有类似论述。如陈岐的《医学传灯》说 “释教过午不食”、曹慈山的《老老恒言》讲“释氏有过午不食之说”、王孟英《潜斋简效方》也认为“释氏有过午不食之戒”等。可见,过午不食并非源自中医理论,而是出自于佛教。

本文来源:http://www.arisingsemi.com/zhiyejineng/1369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