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arisingsemi.com--健康养生】

起居
什么是中医特色护理
特色护理是指以中医理论为指导,运用整体观,对疾病进行辨证施护,并运用传统中医中药技术与方法,对患者及人群施以照顾和服务,保护人类健康的一门应用学科。是护理学的重要内容,也是开展临床护理工作的基础。

生活起居护理是指患者在患病期间,护士根据患者个体在生活起居护理方面予以专业的指导,并精心照料的过程
1. 起居有常
在生活起居护理中,人体要顺应四时的变化,春保肝,夏保心,秋保肺,冬保肾,遵循“春夏养阳,秋冬养阴”、“虚邪贼风,避之有时”的原则。
(一)顺应四时,平衡阴阳
中医学认为,人与自然界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自然界有春、夏、秋、冬四季变化,春夏属阳,秋冬属阴,其气候规律一般为春温、夏热、长夏湿、秋燥、冬寒。人体的生理活动也随着季节的变化而改变,因此在护理中应遵循“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原则。

春季阳气生发,但气候变化较大,应“夜卧早起,广步于庭”。在衣着方面,应遵循“春捂秋冻”的原则,做到“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此外春季应心情舒畅,心胸开阔,情绪乐观,顺应肝气的疏泄条达,做到使体内阳气得以疏发,保持与外界环境的协调和谐。春季阳气升发,饮食上应多吃辛甘发散为阳之品,以顺应肝之疏泄,如葱、大枣、花生等,不宜多吃酸味食物,以免影响阳气的升发和肝气的疏泄。
夏季气候炎热,人体阳气易于向外发泄,应“夜卧早起,无厌于日”,适当午休,以避炎热,消除疲劳。在衣着方面,应选用麻纱、丝绸等易散热、透汗、舒适、凉爽的面料。
汗出后及时沐浴更衣,以免受凉。居室宜阴凉、通风,但避免直接吹风,空调温度不宜过低,保持空气新鲜。夏季应多食清心泻火,清热解暑之品,如苦瓜、菊花、茶、绿豆汤、赤豆汤、酸梅汤等,切忌因贪凉而暴食冷饮、冰水、生冷瓜果等,以免寒凉太过伤及脾胃。
忌食肥腻、辛辣、燥热等品,以免助阳化火,酿生湿热,影响脾胃的消化功能。
秋季为“阳消阴长”的过渡阶段,气候冷热多变,稍不留意便易感受外邪,旧病也易复发。秋天应“早卧早起,与鸡俱兴”。
在衣着方面,应遵循“春捂秋冻”的原则。有意识地让人体逐渐适应向寒冷季节转换的环境变化。
秋季总的气候特点是干燥,燥邪伤人,易伤肺气,耗人阴津,可多吃新鲜蔬菜瓜果,如梨、苹果、甘蔗、荸荠等,以润肺生津。

冬季气候寒冷,阴气盛极,阳气潜伏,宜“早卧晚起,必待目光”。早睡以养人体阳气,晚起以护人体阴精。在衣着方面,要随气候变化及时增减衣服。
冬天是一年四季中营养物质最易蓄积的时期,可在医生指导下适当进补。
日常生活中应心平气和,情绪安静、愉快,避免情志过激,最忌恐惧、惊吓和烦躁,以免影响阳气潜藏。
(二)睡眠充足,适当锻炼
睡眠是最理想、最完整的休息,入寐时心静神定,形体和精神都得到充分休息,促使身体各组织的自我修复,能最有效地消除疲劳,调节情绪,充养精神,增强正气。
   
“服药千朝,不如独眠一宿”,睡眠不足,易耗伤正气。患者应有充足的休息和睡眠时间,要督促患者养成按时就寝、起床的作息规律。重病患者则应卧床休息,但要避免昼息夜作,阴阳颠倒。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凡能下床活动的患者每天都应保持适度的活动与锻炼。适度的活动能使气血流畅,筋骨坚实,提神爽志,增强抵御外邪的能力,有利于机体功能的恢复,尤其对脑力劳动者,适度的运动更能促进疾病的康复。
(三)环境适宜   
(一)病室安排恰当
在护理中应根据患者的病证性质安置合适的医疗环境,如寒证、阳虚证者多畏寒怕风,应安置在向阳温暖的病室;热证、阴虚证者多恶热喜凉,可安置在背阳凉爽的病室,使患者感到心静、凉爽,有利于养病。病室要保持安静,避免噪声,特别是心气虚患者,以免其因突然的声响而心悸不已。   
(二)病室通风整洁
病室经常通风换气,保持空气新鲜,病室的陈设应简单实用,并定期消毒。   
(三)病室温湿适宜
病室应保持适宜的温度,一般以18—20℃为宜。
病室湿度50%~60%为宜。   
(四)病室光线适度
一般病室要求光线充足而柔和,使患者感到舒适而不刺眼,避免日光直射到患者的面部。
患者休息时,光线宜暗,应用窗帘遮挡。对不同病证可适当调节光线,对感受风寒、风湿、阳虚及里寒证的患者,室内光线宜充足。对感受暑热之邪侵犯的热证患者、阴虚及肝阳上亢、肝风内动的患者,室内光线应稍暗。痉证、癫狂证患者,强光可诱使病情发作,应用黑窗帘遮挡。

本文来源:http://www.arisingsemi.com/zhiyejineng/613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