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arisingsemi.com--美容化妆】

一把抓
三分靠教学  七分靠沟通

一开始,文章的标题初步定为,三分靠教学,七分靠管理。因为在我们眼里,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学生总是爱调皮、惹麻烦和偷懒的,需要人管理和约束。
有时候,我们忘记了,孩子也“要面子”,内心深处渴望得到老师的尊重。如果不蹲下身子,不平视孩子的眼睛,我们就不能跟孩子平等对话,我们的话就说不到孩子的心坎里去,孩子也不会真心话讲出来,我们更不会看到他们真实的内心世界。

想到这些,我就用“沟通”取代了“管理”。虽然只有一词之差,但却大大降低了英语教育教学的身高,温柔了英语教师令人生畏的冷峻面孔。
在社会上,英语老师是一个普通的职业,但是,在孩子们的眼里,在英语课堂上,你却是主宰着孩子们的幸福指数,一个不屑的眼神,可能会让孩子沮丧一节课,郁闷一整天,甚至一辈子都讨厌英语。
一、教学基本功不是唯一
先看两个真实的案例:

【案例一】沈佳(化名),就读于上海某著名高校。
当谈起她的高中英语老师时,却毫无感激之情,甚至做出了令人难以置信的评价:陈老师虽然毕业于某名牌外国语大学,出过国,口语好,语音语调好听。但是,她绝对不是一个好老师,她的许多过激言辞和做法深深地伤害了我们的心,同学们都不喜欢她,甚至有人还恨她。
我们都喜欢隔壁班的“笑面虎”黄老师,他在管理学生和为人处事方面有一套。在陈老师眼里,我们是考试机器;在黄老师眼里,学生是人。


【案例二】黄老师,师专毕业,教学基本功一般。刚开始,学校里的同行和领导并不是看好他,但是后来发现,他在学生管理方面有两手,教学质量一直在全市遥遥领先。私下里,同学们都喜欢称他为“笑面虎”,关于这个绰号的来头,说法不一,有的说是因为黄老师属虎;有的说是因为他总是面带微笑,平时笑嘻嘻的;还有学生认为,他笑中透着威严,同学们对他又爱又怕。
现实教学中,许多类似案例都说明了一个道理:教师的知识水平与教学效果相关程度不高。
如果教师自己教学基本功不过硬,在教学内容上经常犯科学性的错误,那样教学效果肯定是要受到影响的。但是,当英语教师的知识水平达到一定的临界值以后,教学效果就不会跟教师的知识水平成正比。这时候,能对教学效果产生最直接、最显著的影响的主要因素,就是教师的个人魅力和教学组织能力了。
亲其师,信其道,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这一点在教学实际中的得到了验证。如果一个英语老师兼任班主任,那么这个班的英语教学质量,通常要好于非班主任英语老师所任教的班级。众所周知,这主要是因为班主与学生之间有着良好的人际关系。
2011年7月,在浙江杭州的英文报刊教学研讨会上,任务型教学倡导人David Nunan问了一个简单问题:What’s your job?在座的多位中国英语教师异口同声地回答道:teaching English,而纽南说,他最想听到的答案是teaching children。真是一语点醒梦中人。“目中无人”,就是当前我们中小学英语教学及其研究的通病,尽管类似于“在教学中要注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口号满天飞,不绝于耳。
我们英语老师似乎走进了一个误区,把自己当成了一个操作机器的技术工人,注意力只停留在如何呈现语言知识,如何进行课文语篇分析等这些技术层面上。但是,有一点我们不要忽视,所有这些理性关注和分析都是建立在一个假设前提之上,那就是:作为学习的主体,学生是态度端正且认真配合教师及其教学的。
然而,我们扪心自问一下,学生是心甘情愿全力以赴地配合吗。
我们永远无法真正了解学生,除非我们能从对方的角度来看待事物和思考问题,除非我们能进入他们的身体,用他们的身体行走。从这一点来讲,没有把学生的主动性激发出来的英语教学,其实是一厢情愿的单相思,教学效果肯定没有趋于最大值。
(美)戴尔·卡耐基曾提醒过,当我们跟人打交道的时候,要记住,人是有七情六欲的动物,有时候会闹点情绪、爱慕虚荣和固守偏见,他们不一定总是按照逻辑来思考和做事的[①]。大人们都这样,又何况是未成年的孩子们呢。
新课改反复强调情感态度在教学中的重要性,并大力提倡教师开放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但很多时候,一线教师要么忽视了,要么就是不清楚怎么去做。
二、让每一个学生都觉得自己很重要
我们可以尝试做一个心理实验:给一群学生拍一张团体照片,然后,把照片冲印出来,给每个学生发一张。
拿到照片后,学生们第一件做的事情往往就是,先在这张团体照中找到自己,看一看自己拍的效果怎么样,然后才会去关注其他同学。
“重要感”是人的八大基本需求之一[②]。每个人从心底里都渴求被别人欣赏和肯定。作为老师,就是要让学生在我们的英语课堂上有这种感觉,不管他的成绩好与差。

通过与学生相处,我们老师可以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学生往往会依照你的期望去行事。假如老师预期学生变现良好,他们往往就会优秀的表现;反之,如果老师认为他们一无是处,他们就会真的破罐子破摔。
假如我们教师对一个能力平平的学生寄予很高的期望,而对能力很高的学生寄予很低的期望,最后的结果比较起来,前者反而会比后者表现得更出色。如果我们英语老师都会去激发学生隐藏的潜能,那教学效果肯定会大幅度提高。

但,现实的英语课堂教学又是如何呢。
有学生根据自己受到老师关注程度的多少,把课堂划分为三大区:
国统区。部分英语学困生群体战战兢兢,如履薄冰,一举一动逃不过老师的眼睛,还要时刻提着防老师的突击检查,稍有差池,便会被扣上“又不认真听讲”的高帽子。
解放区。“解放区的天是晴朗的天。”少部分英语尖子生在此自由自在。
他们是老师的宠儿,在课堂上没有任何精神压力,在回答问题时发言积极,自由发挥,问题答对了有表扬,答错了有鼓励。
沦陷区。大部分中等生成绩不上不下,坐在被人遗忘的角落,姥姥不疼舅舅不爱。老师要一边防范“国统区”学困生的风吹草动,一边在享受着“解放区”尖子生的奇思妙想,哪里还顾得上“沦陷区”的中等生呢。

这个划分形象地说明了,在我们的英语课堂上,只有少部分的尖子生被老师欣赏和重视,而大部分中等生被老师遗忘和忽视了。还有部分学困生被老师警戒着,总是提心吊胆。
那么,一个英语老师要怎么做,才能培养学生的“重要感”呢。

首先,英语老师要善于从多方面多角度的去肯定学生在英语学习上的进步。表扬学生时,不要局限于very good, well done, a good job等诸如此类的陈词滥调中。英语老师的表扬要做到三点:有针对性、个性化和表达多元化,不要眉毛胡子一把抓。
美国有一所学校就总结出了101个常用来表扬的英文表达[③]。
其次,让一个人承担责任,也会使他感觉到自己的重要性。在课堂上,教师要巧妙地分配任务,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参与的机会。
例如,在讲解核心词汇的用法时,可以先让中等生尝试语境造句,如果中等生答对,且反应迅速,那就马上就让学困生尝试造另外一个句子;如果中等生答对,但反应有点慢,那就学困生重复;如果中等生答不出来,那才轮到尖子生。这样,学生在笔记本上记下来的例句都是来他们根据自己的学生生活现场创造的,绝非是老师摘抄于英语字典和教学参考书。当一个学生想出的句子被全班同学当成例句,记录在笔记上,他肯定会有一种“很重要”的感觉。
值得一提的是,当前有老师以分数高低论英雄,让部分学生自信全无,在英语分数面前地下头,觉得自己拖了全班的后腿。畅销书《第56号教室的奇迹》作者雷夫•艾斯奎斯,创造了美国基础教育奇迹。
他有一段话说的非常好[④]:“我问学生,如果你们考试考得不好会怎么样?我告诉我的学生们,如果你们考得不好的话,我再教你们、再告诉你们、再学一遍;我告诉学生,如果你们考得不好,不会下地狱的;我告诉他们,即使考得不好,你们的父母仍然会爱着你们;我告诉他们,我仍然爱他们。”在英语教学评价上,多一份尊重,就会多一批好学生。
三、做一个有教育智慧的英语老师
中小学生对许多事情似懂非懂,有时候乖巧懂事,有时候刁蛮不讲道理。孩子七分是天使,三分是小怪兽,跟他们相处,老师要学会斗智斗勇。
教育需要一点智慧的。而在现实教学中,我发现我们英语老师管理学生的方法过于简单。下面,就挑几个常见的不当管理方法说一说。

1.要看起来就像一个英语老师。
教师的外表和气质肯定少不了一点书生气。英语老师教授英语和传播西方文化,最好还要有一点“洋气”。
西方政治家竞选时,竞选人的幕后策划班子里,不可或缺的专业人才之一就是形象设计师,其主要工作是要让竞选人看起来就像是个能胜任领袖职位的人。
大部分人的心理都有一个奇怪而不理智的现象:愿意对形象好的人另眼相待或者照他们的话去做事情。这样做,有时候是出于利益考虑,但更多时候是一种无意识的自发行为,他们就是愿意这样做而已。
中小学生正处于生长阶段,心智都不成熟,更易趋喜欢形象好、有点气质的英语老师。

很多时候,人的外表形象和气质都不是与生俱来的,是需要后天的培养、训练和模仿的。英语有句名言,你可以先模仿着朝 “那个样子”努力,时间一久,你就会真的变成那个样子了(Fake it unitl you make it)。

这里“Fake it”有两层含义:一是,老师要注意外表形象和言行举止;二是,老师要修身养性,多阅读,“腹有诗书气自华”,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只有做到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才能养成志存高远、厚德载物的大气和淡泊名利、宁静致远的雅气。
2.不做一个“祈使句”老师。
先看一个妈妈晚上如何哄小孩睡觉:
A妈妈简单地吩咐孩子:“快去睡觉。
”“闭上眼睛。
”“再不睡觉,大灰狼就要来了。”这种命令式的祈使句往往不见成效,有时反倒使孩子更加兴奋,眼睛睁的老大。

心理学认为,人都有一种倾向,即自觉或不自觉地维护“自主的”地位,不愿意受别人的干涉或控制。我们都知道,祈使句的作用是要求、请求或命令、劝告、叮嘱、建议别人做或不做一件事。这种句子听上去,有的生硬,冷冰冰的。这就是为什么A妈妈哄小孩睡觉失败的主要原因。
同样,在我们英语老师与学生的口头交流中,也存在着大量类似于“Don’t forget…”的祈使句。
很多时候,这些祈使句式的指令起不到预期的作用,反而引起学生的逆反心理。

本文来源:http://www.arisingsemi.com/zhiyejineng/68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