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arisingsemi.com--学前教育】

慌神
班主任应急事件处理和沟通技巧
人们常常把教师比作园丁,把育人工作比作养育花草。但其实做了教师的我们深知,一个活生生的充满着个性差异的群体远比花草难以打理,因为教师的工作是一项专业性、实践性、艺术性很强的工作,而班主任工作更是因为具有情境性、复杂性和不可预见性而变得更加复杂。面对纷至沓来的各种新的情景和新的问题,我们绝不能凭一时冲动随意处置,也不能仅凭以往的经验简单处理,我们需要透过复杂的问题和现象,尽可能将问题解决的负面影响控制到最小,学会专业化的思考和决策,这是每位班主任每一天都要不断面临的问题。
因此从怎样排座位能做到满意的最大化、怎样安排值日最合理。怎样制定班规最有效。
到良好的班风从哪里来。
班级文化如何逐步影响学生。等等一系列的工作都需要专业的思索和不同形式的学习与总结。

今天学校委派我来带领大家学习,深感惶恐,如有不到之处,敬请不吝指正。我今天谈两个话题一是目前班主任比较关注的应急事件的处理问题,二是全体教师都要学习的如何与学生做好沟通与交流。
先谈谈应急事件的处理。我们今天主要谈学生出走、自杀两种突发事件。

3月7日,微信朋友圈里在转这样一条信息,XX二中一16岁女生于2月27日在XX公园走失,出走时身穿黑色运动衣,黑色运动鞋,并配有监控图片。3月15日,微信朋友圈里又见到一14岁男生凌晨骑黑色山地车离家出走的消息。前几天我们学校也有一名女生离校出走,现在我们已经知道结果了,XX二中的女生自杀身亡,我校的女生和那位14岁的男孩子很幸运被及时找了回来。
近年来,中小学生出走事件时有发生,给家长、班主任和学校都带来很大的困扰,带来诸多负面影响,也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面对出走事件,我们应该如何应对呢。几条建议:首先,稳住阵脚,摸清底细。班主任一定不能惊慌,要仔细了解情况,尤其是他的室友及平时关系要好的同学,综合各种信息作出判断;其次,及时向年级部、学校汇报,寻求学校支持。学生从学校出走,班主任和学校都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因此班主任一定如实的向领导汇报情况,以免影响领导做出决策;再者,及时告知家长,以免贻误寻找时机。
家长是学生的法定监护人,必须及时策略地向家长告知事情的真相,并积极协助家长寻找,跟家长耐心沟通,不能激化矛盾,以免让家长走向学校的对立面,给班主任和学校带来不良影响,必要时向警方求助。四,发动学生,及时了解跟进各种信息,群策群力共同寻找,同时,了解学生的上网习惯,如QQ聊天情况,参与的论坛活动以及网络游戏,都可能找到线索;最后,低调处理,降低不良影响。告知本班学生,尽量不要宣扬,团结一心找回班集体的一份子是当务之急,尽量降低给出走学生本人和班级其他同学造成的影响。通过媒体来共同找寻必须是学生家长的决策,要和家长商定。
关于学生出走的处理,有两点值得注意,一、尽量不要让学生独自离校去找学生;在已报道的学生出走事件中,发生过学生在带回出走学生回校的途中发生交通意外一死一伤的事故;甚至河南还报道过这样一个案例,高三学生小雪出走,教师派其好友小红协助找寻,小红找到小雪后,发现小雪要自杀,劝阻不成反倒被小雪质疑不是真的朋友,为了证实与小雪的友情,小红答应与她一起自杀。
在两人一起买来敌敌畏要喝的时候,小红畏缩了,改口说不想死了,并劝其不要喝了,跟她一起回学校,可是悲剧已然发生,小雪一口气将敌敌畏喝完了。
小红慌神赶回学校告诉老师,但一切已晚,一个花季少女,生命就这样凋零了。特别提到这一点,是因为,就在前几天,我曾经碰到过高三某班的男生急匆匆下楼,问他去干嘛,他说班主任让他去找班里一个出走的同学,所幸,没发生什么意外。
否则,外出学生的人身安全将引发二次事件,再者以学生的心智和能力可能无法顺利完成找回任务。第二点需要注意的是:学生找回后的处理,要跟家长沟通,避免犯两个极端的错误。
一个是立即批评惩罚,家长把学生暴打一顿,可能会引发学生的再次出走甚至自杀事件;另一个,在学生找来后,班主任高调处理,家长向其百般讨好,答应孩子的一切要求甚至无理要求。这里有一个案例,吉林省蛟河市的一所学校里,出走的学生回来后,班主任怕她失去自信心,再次出走,绞尽脑汁想办法,决定为她开一个欢迎你回来为主题的班会,有的学生唱歌给她听,有的学生致欢迎词,有的送小礼物,全班同学在班主任的带动下热情高涨,而她的表情始终很不自然。这个班会使很多其他班的学生也知道了此事,有些其他班的学生在课间对她指指点点,给这个学生带来了很大的压力和负面影响。
在压力下,这个学生选择不再到学校上学,家长没办法,最后这个孩子转学了。由此可见,学生找回来后,要与家长沟通好,既不能严厉批评处罚,也不能高调处理或讨好,正确的态度是若无其事,一切照常,等孩子平静下来,再与其深入交流,找着其出走的真正原因,解决思想问题。

从上学期期末XX一中高一国际班的一名女生从XX峰景小区12楼纵身一跃,到2月27日的XX高一女生因情感问题出走跳河身亡,自杀事件感觉离我们并不遥远。
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各地媒体报道的学生自杀事件每年都有近百起,没有被报道的还有很多。中小学生自杀事件逐年增加,由于学生的大部分时间都在学校度过,接触最多的是班主任,因此,班主任应该在预防学生自杀这件事上给予足够重视,虽然班主任清楚自杀事件带来的压力与影响,但不免总觉得是别人的事,离自己很远,对学生自杀这件事情存在认识上的误区。误区一:一般人不会有自杀念头。
基于这种认识,班主任会无视对学生适时地关注和引导,缺乏足够的警惕性。
“12355”南京青少年综合服务台曾对南京900名中小学生进行了生命意识教育现状的调查。结果表明,有4%的学生经常存有自杀的念头,偶尔有自杀念头的学生占35%。
误区二,自杀是突发的,无规律可循。从心理学的观点来看,自杀其实分两种:一种是激情自杀或者冲动型自杀,一种是预谋自杀,而前者只占自杀案例的20%。
因此,自杀并不是不可预期的突发事件。往往在自杀前,自杀者会表现出一些预警信号,在言语方面,如直接标书“我希望我已死去”、“ 我再也不想活了”或间接地向人表示“我所有的问题就要结束了”“没有我,别人会生活的更好”等。在行为方面,出现突然的、明显的行为改变,对先前很喜欢的活动突然失去兴趣,情绪长时间低落,睡眠或食欲发生大的改变,向人赠送自己珍惜的东西等。如果我们能及时捕捉到这些信号并加以有针对性的关注,就有可能避免。误区三,谈论自杀的人不会自杀。很多人认为,真正想要自杀的学生是不会说的。
所以有时学生说,“活着没意思,我要死给你们看”,有的班主任持有这种观念很硬气的接一句“那你就去死好了”。这样做的风险很大,因为谈论自杀有可能是表达求助愿望的一种方式,其实有八九成的自杀者他们并非一心要死,而是内心充满矛盾,想要结束痛苦但同时也希望有人能帮助他们度过难关。其二,青春期的学生容易意气用事,一时失去理智也有可能真的付诸实施。一位心理学专家曾经这样说过,“无论他说的是真是假,他正在发出求救讯号,我们要学着关心所有有自杀企图的人。
”,因此,我们要保持足够的敏感度,尽量提供关心和帮助。
误区四,学生自杀多为学习问题。
这样的认识让作为教师的我们深感无所适从,事实上自杀与成绩好坏没有直接联系,而与心理健康因素有关。
除了少数学业压力外,更多的可能是感情问题,家庭问题,被欺负或欺骗,失望和被拒绝等。尤其是家庭问题,就我们学校所了解的学生存在心理问题的案例来看,家庭的教养方式带来的问题是引发学生心理问题的主因。自杀这种事情一旦发生,对于孩子家长和教师学校来说都是一场灾难,因此我们建议班主任,一、向学生普及生命教育,观看讲述生命历程的视频,有机会组织学生去孤儿院,敬老院做义工,让他们明白生命的可贵。
对学生进行孝心教育、感恩教育等,提升其对生命的道德体验。二、引导学生正确发泄不良情绪,主题恰当的班会课和活动能起到很好的效果。
如针对交往问题、挫折问题、自卑、情绪管理等问题设计合理的班会课,让学生展开讨论,引导其正确认识。三、丰富自己关于学生心理健康等相关知识,如果对学生的很多心理问题都能有很深入的认识,就容易发现处于困难和危机中的学生,便能够适时向学生提供帮助。

本文来源:http://www.arisingsemi.com/zhongxiaoxue/609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