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arisingsemi.com--软件制图】

蔼蔼
旧中国的大学校歌
马 嘶
在旧中国,每一所大学都有自己的校歌。校歌或是公开征集,择优选定;或是由校方聘请校内外名人作词谱曲。因而校歌的词曲皆有很高的思想艺术水平,脍炙人口,流传久远。校歌歌词一般是形象地概括了学校的地理、人文环境特色,又涵蕴了本校所坚持的教育思想、办学方针、理想追求等等。
校歌选定后,一般情况下很少再有所改动(这情形有如各国之国歌),代代相传,与校训相得益彰地影响、塑造着一批批莘莘学子的学魂和价值观,渐渐形成一个学校独特的校风、校貌特色,成为一个学校的个性风格传之后世。因而校歌总是成为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乃至校魂,渗入师生们的日常生活与文化性格中。

大学里(一些中学也有)有校歌,原本没有什么成文的规定,它只是作为一种约定俗成的文化习惯存在着,久而久之,便成了学校里不可或缺的文化现象(或曰精神支柱)固定下来。有的是建校伊始便有了校歌,有的是学校办了数年之后才制作校歌,这样的校歌便常含有学校艰辛创业、坎坷历程的内容,并以此来教育、激励广大师生。

设在天津的北洋大学是中国第一所近代大学,1895年初建时称北洋西学学堂,为北洋大臣李鸿章手下的天津海关道盛宣怀效法美国办学模式而建,1896年命名为北洋大学堂,中华民国建立后,于1913年命名为国立北洋大学。次年,盛宣怀又在上海筹建交通大学的前身南洋公学。
北洋初建时,校址在德租界的博文书院,即天津大营门外梁家园村,1900年八国联军侵入天津,校园先后为美、德侵略军侵占,北洋大学堂便迁到天津城北8里的西沽村以北,当时任直隶总督、北洋大臣的袁世凯指定武库废墟建北洋大学堂校舍。那里“校园广阔,建筑宏伟,峨轩曲廊,花木掩映,前临北运河,后带桃堤、柳岸桃林,相夹成荫,蔚为津沽名胜之巨擘。
”此后,才有了《北洋大学校歌》中的“花堤蔼蔼,北运滔滔,巍巍学府北洋高”之句。
北洋大学校歌,是在1935年8月北洋建校40周年时才正式诞生的。1934年12月3日,《北洋周刊》47期刊载《征集校歌启事》:
本院自开辟至今,垂四十年,在全国最高学府中,历史最为悠久。近拟编纂院史,并拟征集校歌。尚望全国北洋先后毕业各同学,本其发扬母校精神之热忱,各抒伟见,激励后生。并附录校歌未定草于后,恳费精神,或签注意见,或大加改正,俾使谱入乐章,琅琅上口,是尤本院所切祷者也。倘承不吝珠玉惠赐指正,即希随时送交本院为荷。此启。
附校歌未定草
武库宏开,葱茏佳气绕楼台。
是我最悠久中华学府,文化胚胎。北运河流兹润泽,西沽桃李遍培栽。熔欧美、铸通材。
综土木机电冶金采矿,育成建设人才。
看外交司法峥嵘头角,工商路矿,蜚腾声誉,尽皆实事求是中来。
劝同侪,好继续共同努力,永使我北洋光华发越,普照埏垓。
1935年8月,北洋大学校歌正式诞生。
歌词全文是:
花堤蔼蔼,北运滔滔,巍巍学府北洋高。悠长称历史,建设为同胞。
不从纸上逞空谈,要实地把中华改造。穷学理,振科工,重实验,薄雕虫。望前驱之英华卓  ,应后起之努力追踪。念过去之艰难缔造,愿一心一德,共扬校誉于无穷。
定稿的北洋校歌与校歌未定草无一句相同,可见改动之大。校歌不满百字,言简意赅,促人振奋,激发北洋学子为民族复兴、国家富强而奋斗,以“实事求是”(北洋校训)的学风,埋头苦干的精神,献身科学,“把中华改造。”
北京大学是中国第一所近代综合大学,1898年初建时称京师大学堂,民国后改为北京大学。
北京大学校歌是在1918年北大建校20周年时才诞生的。

1917年12月17日,北大20周年纪念演说会在法科大讲堂举行,蔡元培校长及前教育总长、大学堂教习范源濂先后演说中国和北大20年来的进化,教师和学生代表章士钊、陶孟和等均有演说。会上,演唱了文科教授吴梅(瞿安)所作的北大20周年纪念歌。
吴梅(瞿安)为著名词曲大家,在北大讲授古代词曲课程。他写的北大20周年纪念歌歌词是:
朴蜮乐英材,诚语同侪,追想逊清时创立此堂斋。
景山丽日开,旧家主第门裎改,春明起讲台,春风尽异才。沧海动风雷,弦诵无妨碍。
到如今费多少桃李栽培,喜此时幸遇先生蔡,从头细揣算,匆匆岁月,已是廿年来。

这首纪念歌演唱时效果不错,人们建议此纪念歌可作为北大校歌。

其时,吴梅同时还写了一首北大校歌。歌词是:
景山门启,鳝帷成均,又新弦诵一堂春。
破朝昏,鸡鸣风雨相亲。致分科有东西,秘文论,同堂尽,南北儒珍重读书身,莫白了青春双鬓。男儿自有真,谁不是良时豪俊,待培养出文章气节少年人。

吴梅写的这首词,优雅细腻,像是一阕古词曲,婉约与豪放兼而有之,但较之20周年纪念歌,略嫌古奥拮屈些。吴瞿安为一代曲学大师,早年就学于朱祖谋、郑文焯门下,“读姜尧章、辛幼安词”,“心笃好之,操翰倚声,就有道而正,辄誉多而规少”。瞿安词,多婉约。
以他的婉约风来为处处开风气之先的北京大学作校歌,未免不十分和谐。校庆纪念歌虽较脍炙人口,为人所喜,但词中的“喜此时幸遇先生蔡”之句,恐不为德高望重又虚怀若谷的蔡元培校长所允。

1921年11月9日,北大召开第一次评议会,评议会议决后,11月11日出版的《北京大学日刊》第889号刊登了《校长布告》:
校长布告
十一月九号,本届第一次评议会议决事项,应行公布者如左:
一、 校歌案
议决:

(一)本校二十周年纪念会歌,不能作为本校校歌。


(二)本校暂不制定校歌。

二、……
此后,北大再没有议制作校歌之事,因而北大一直没有唱校歌的传统。直到抗战期间北大与清华、南开在昆明成立了西南联大,才有了那首影响巨大、传唱不衰的西南联大校歌。

清华大学的校歌制作较早,还是在没有改为国立大学的清华学堂时代,1922年,由汪巩庵(鸾翔)作词、何林一夫人谱曲的校歌就开始唱了。清华学校成立之初,就由外籍女教师MISS KATHORINE  E。SEELYE作词作曲,创作了英文校歌《TSING HUA COLLGE SONG》。但词曲皆不佳,不为师生喜欢,便没有流传开来。
到了二十年代初,学校又征求校歌,国文与哲学教员汪鸾翔便在深入研究世界学术思想变迁和清华教育方针的基础上,以其深厚的国学根底,创作了一首歌词,学校遂采用此歌词,并请学校负责英文文案的何林一的夫人张慧珍女士配曲。词曲刊载于清华《1923——1924年年刊》。

清华校歌歌词是:
一、西山苍苍,东海茫茫,
吾校庄严,岿然中央。
东西文化,荟萃一堂,
大同爰跻,祖国以光。
莘莘学子来远方,莘莘学子来远方,
春风化雨乐未央,行健不息须自强。

自强,自强。
行健不息须自强。
二、左图右史,邺架巍巍,
致知穷理,学古探微。

新旧合冶,殊途同归;
肴核仁义,闻道日肥。
服膺守善心无违,服膺守善心无违;
海能卑下众水归,学问笃实生光辉。
光辉,光辉。
学问笃实生光辉。

三、器识为先,文艺其从;
立德立言,无问西东。
孰绍介是,吾校之功,
同仁一视,泱泱大风。

水木清华众秀钟,水木清华众秀钟。
万悃如一矢以忠,赫赫吾校名无穷。

无穷。无穷。
赫赫吾校名无穷。
清华校歌把校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溶汇于歌词中,可见是校训在前,校歌在后。
清华的校训源出于1914年11月初梁启超在清华的一次演讲。
汪鸾翔写了《清华中文校歌之真义》一文,说:“救人之法,万别千差。今日在校言校,且先从力所能及者做起,略为整顿学术焉可矣。
与本校最适宜,且今世最亟需之学术,尤莫亟于融合东西之文化。故本校歌即以融合东西文化为所含之‘元素’。”他又把三段歌词分别加以剖析:第一段“述本校所在之地点,与学生来学之状况并强调校训”,第二段“述本校设备之大凡,及学生用功之次序”,第三段“再将东西文化赞叹一番。

中文校歌代替了英文校歌,传唱颇久,成为传世之作。清华一直十分重视音乐教育,各级也有级歌。
如第五级(1933级)级歌为朱自清作词,赵元任作曲;1930级级歌为俞平伯作词。
美国办的教会学校燕京大学成立于1918年,是由原北京的汇文大学、通州的协和大学和华北协和女子大学三校合并而成,原分男女两校。1926年西郊燕园新校舍建成后,男女两校迁入,成为燕京大学。
燕京大学的校训是:“因真理  得自由  以服务。
”(FREEDOM THROUGH TRUTH FOR SERVICE)燕京大学校歌,从歌词内容来看,当是迁入新校舍后所作。
燕京大学校歌
雄哉壮哉,燕京大学,轮奂美且崇,
人文荟萃,中外交孚,声誉满寰中。
燕京燕京,事业浩瀚,规模更恢宏,
人才辈出,服务同群,为国效尽忠。

良师益友,如琢如磨,情志每相同。

踊跃奋进,探求真理,自由生活丰。
燕京,燕京,事业浩瀚,规模更恢宏,
人才辈出,服务同群,为国效尽忠。
南开大学校歌创制于五四运动前,那时还称南开学校。1917年5月16日,旅居东京的南开校友召开茶话会,欢迎赴日参加远东运动会的总领队南开校长张伯苓和南开运动员。
会上,留日的南开学生张蓬仙提出创制南开校歌的动议,张伯苓欣然同意。同年8月,张伯苓在哥伦比亚大学考察美国私立大学组织情况,归来后,就敦请本校音乐教员孙润生审定一歌,“于聚会之时,千人合唱,以期神会而铸成南开精神。”孙润生是周恩来那一班(周恩来于1913年8月入南开中学己三班,后改为丁二班)的英语教员,他是个多面手,又精于音乐,因而又兼音乐教员。校歌歌词是:
渤海之滨,白河之津,巍巍我南开精神。
汲汲浸浸,月异日新,发皇我前途无垠。美哉。大仁智勇真纯,以铸以陶,文质彬彬。渤海之滨,白河之津,巍巍我南开精神。
南开校歌传唱很广很久,成为南开人的一种精神力量,让人弥久不忘。
中国大学为孙中山1912年在北京创办,初名民国大学,1913年4月13日开学,首任校长为革命党人黄兴。1914年1月,上海吴凇中国公学改称中国公学大学部,1917年两校分开,国民大学遂改名为中国大学。
中国大学校歌为建校初期所制。
1916年2月11日,学校发布了“校歌令”,让学生演唱。
此时,校长林长民刚辞去校务,董事会推举董印川为校长。
中国大学校歌
中大中大卓立在幽燕,开国元老筚路蓝缕为之前。英毛济济,斯万斯千,风雨鸡鸣年复年。
通今古,亘九边,当仁不让薪火争传,民族文化有光可烛天。我师我弟,勉旃勉旃,中大之大常巍然。

中国大学校歌由孔祥欣谱曲。
厦门大学为爱国华侨陈嘉庚于1921年捐资创办。
关于创办厦门大学的艰辛历程,陈嘉庚在《南侨回忆录》一书中叙述颇详,他在该书中用了10节(第24-33节)的篇幅来讲述厦大创办的过程:。

本文来源:http://www.arisingsemi.com/it/847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