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arisingsemi.com--热门资讯】

锐减

“惑”与“祸”——浅论大象锐减之原因
人文学院 中文121  李曼玲 2012210820
摘要:20年后,我们是不是只能看到纸折动物。打开报纸,浏览网页,满眼是苦苦挣扎的生命,触目惊心的是关于野生动物濒临死亡的消息:据世界《红皮书》统计,目前世界上已有593种鸟、400多种兽、209种两栖爬行动物濒于灭绝。很多动物还没来得及被科学家描述和命名就已经从地球上消失了。
一些小的物种可能无法适应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自然法则,所以纷纷濒临灭绝的命运,这也无可厚非。
但是现存最大的陆生动物、最长寿的哺乳动物——大象,在数量和地域分布上的减少,甚至灭绝,实在是一个匪夷所思且引人注目的课题。这样强健身躯的大象,这样讨人欢喜的大象,它的数量怎么会每况愈下。究其数量锐减的原因,到底是无可奈何的自然死亡,是弱肉强食的生存规律,还是令人谴责的人为因素。在本文将着眼于对大象的生存状况、造成大象数量减少乃至濒临灭绝的原因等方面进行论述介绍。

关键词:大象  简介  减少  灭绝  原因  后果  人类活动  保护  措施
一.大象的简介
1.名称
大象是目前世界陆地上最大的陆栖哺乳动物,属于长鼻目,只有一科两属三种,即象科,非洲象属和象属,非洲象有两种:普通非洲象(也叫热带草原象或灌木象)和非洲森林象,象属只有亚洲象一种(也叫印度象)。
2.体型特征
象肩高约2米,体重3~7吨。头大,耳大如扇。四肢粗大如圆柱,支持巨大身体,膝关节不能自由屈曲。
鼻长几乎与体长相等,呈圆筒状,伸屈自如;鼻孔开口在末端,鼻尖有指状突起,能拣拾细物。上颌具1对发达门齿,终生生长。
非洲象门齿可长达3.3米,亚洲象雌性牙不外露;上、下颌每侧均具 6个颊齿,自前向后依次生长,具高齿冠,结构复杂。非洲象前足5趾,后足四趾。但第

1、第5趾发育不全。雄象睾丸隐于腹腔内;雌象前腿后有2个乳头。非洲象长鼻末端有2个指状突起,亚洲象仅具1个;非洲象耳大,体型较大,体重较重。亚洲象耳小,身体较小,体重较轻。

3. 栖息地及习性
象栖息于多种环境,尤喜丛林、草原和河谷地带。
亚洲象历史上曾广布于中国长江以南的南亚和东南亚地区,现分布范围已缩小,主要产于印度、泰国、柬埔寨、越南等国。中国云南省西双版纳地区也有小的野生种群。非洲象则分布于非洲西部、中部、东部和南部,即广泛分布于整个撒哈拉以南非洲大陆(北非的亚种于19世纪初期左右全部灭绝)。
以植物为食,食量极大,每日食量225千克以上。
4.现状
在东南亚国家(特别是泰国和印度)的很多亚洲象已被人类驯养,视为家畜,可供骑乘、马戏团表演或服劳役。象牙一直被作为名贵的雕刻材料,价格昂贵,故象遭到大肆滥捕,数量急剧下降。世界自然基金会(WWF)表示,人类滥猎象牙,将令亚洲大象出现基因突变,丧失长象牙的基因,出现新品种的“无象牙大象”。

二.大象的减少和在原有地域灭绝的原因
造成大象锐减的原因,既有自然发生的,也有因自然发生的,但就目前而言,人类活动(特别是近两个世纪以来)无疑是大象减少最主要原因。此外监管制度、法律制度的不健全,也是引起减少的另一主要原因。
1.生物学特性
物种本身的生物学特性说明物种的形成与灭绝是一种自然过程,化石记录表明,多数物种的限定寿命平均为100~1000万年。
2. 气候变化
全球气候变化,成为对物种威胁的一个主要因素。

(1)气候变冷也会使大象的习性发生变化,据学者文焕然、何业恒研究,距今3 000年以前,亚洲象曾分布于黄河以北的河北阳原一带。之后,随着气候变冷,亚洲象逐渐向南退缩,直至缩到今日云南的西双版纳一带。
对此,有不同看法不认同。“气候变化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亚洲象的南移,但据竺可桢等的研究,中国5 000年来气候无大变化,可推断气候因素不是亚洲象分布地变化的根本原因”。

(2) 近年来“暖干化”的气候特征愈发明显,对草原面积的减少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也对大象及其栖息地产生了巨大影响。大象吃的食物大大减少,食物短缺。
(3) 野生动物的繁殖是其生活史中对气候变化对敏感的时期,任何微小的变化都可能对其繁殖后代的成功率以及后代的生长发育产生不利影响。大象也是如此,不可例外。
如今气候变暖总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大象的繁殖数量减少。
3.本身弱点和特点
(1) 大象食量巨大,25-45岁的成年象尤甚,不会自储食物,所以时常需要外出觅食,甚至吸食。

(2) 象喜群居,以家族或小群活动,由十数只到数十只不等。一旦遭遇威胁(如狮子等野兽),彼此间可以相互帮助,保护好幼象。
然而,由于具有硕大的身躯,无法藏匿,极容易成为捕象人的目标。
这正是目标过大,容易被捕象人巧妙利用、一网打尽的地方。
(3) 象是食草动物,其性情温顺,攻击力差,繁殖能力弱,虽然为陆地上最大的哺乳动物,在人的视野里,从未被当作猛兽来看待,反而容易遭人杀戮。
(4) 大象身体里生长着为人所看重的利用价值(象牙等),与人撞上了,它必然会走向穷途末路。

4.环境突变(自然灾害)
如地震、水灾、火灾、暴风雪、干旱等自然灾害,尤其是冰雪和干旱灾害对野生动物种群造成的危害是巨大的。非洲的许多地区都是旱灾的频发地。2010年至2011年间,东部非洲遭遇60年来最严重的旱灾,干旱程度最严重的地区——肯尼亚、埃塞俄比亚和索马里大部分是非洲象、犀牛的分布地区。
5.人类活动(从古到今)
(1)大象栖息地缩小
历史上人类四处迁移及其垦殖活动,严重影响到亚洲象等野生动物的栖息环境。
如:伴随着唐宋时期社会经济重心的南移,大量北方人口迁往江南和岭南,进而开发着原本人烟稀少、野兽成群的地方。外来人口进入山区,实际上是占据了过去野生动物的栖息地,大象的栖息地也毫不例外大大缩小。

由于世界人口的不断增长,人们为满足对粮食的需求,不断扩展或新建村镇和发展农业生产;为满足经济发展的需求,不断发展工业占用土地。如:非洲象牙海岸——科特迪瓦,近年来2400万英亩的原始森林遭毁;素有“野生动物天堂”之称的肯尼亚,近些年也拓荒种粮,扩建新村,大大缩小了象群、黑犀牛的栖息地。野生动物的栖息地不断缩小,导致环境的野生动物承载量也不断下降。很多野生动物可能为了争夺地盘或食物会相互残杀。
(2)对象牙的窥视
象牙,大象身上最坚固的部分。洁白、精美,一直被奉为神圣而高贵的物品。
也就是因为带着这样一对宝贝,大象,这种比人类历史更悠久的物种,在近一百年的时间里被贪婪的人类疯狂地猎杀。
古代象不仅是家畜之一,象牙工业的发展也很古远,除象箸、象廊、象珥、象床、象笏等外,反映在人们生活中,还有音乐、舞蹈中的象管”。象产品的主要形式是象牙制品。《后汉书•舆服志》记载:“佩双印,长寸二分,方六分。乘舆、诸侯王、公、列侯以白玉,中二千石以下至四百石皆以黑犀,二百石以至私学弟子皆以象牙。
”需要佩带象牙制品(双印)以代表身份的这一个社会等级,人数相当众多,以此观之,社会上对象牙的需求量是相当大的。到了唐朝,朝廷规定“文武之官皆执笏,五品以上,用象牙为之,六品以下,用竹木”,在贵族阶层购买和享用的需求下,象牙制品名列前茅,因此大象从古代开始就面临被拔牙的命运。
在近半个世纪里,象牙走私,就像是难以摆脱的幽灵,始终徘徊在非洲大陆的上空。象牙只有三分之二暴露于体外,另外三分之一深藏在大象的头颅内。为了不想浪费贵重的象牙(大约价格为每磅1300美元),盗猎者往往使用大砍刀或不同大小的斧头将大象的脸砍下。大象通常是一整个家庭同时被盗猎,没有脸的大象尸体散落满地,景象惨不忍睹。 
如今尽管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在20年前就颁布了象牙贸易禁令,然而直到今天,平均每天仍有104头大象因一对洁白的象牙而遭到猎杀。
保护组织近日警告,目前世界范围内的大象偷猎和非法象牙贸易已达到1989年贸易禁令推行以来的最高水平,象牙非法盗猎的惊人程度将导致非洲象未来15年内在非洲大部分地区灭绝。而且种种迹象表明,来自亚洲的有组织犯罪行为正在增多,大多数象牙都从非洲非法交易到了亚洲,以满足亚洲迅速增长的财富对象牙制品的需求。

(3)对象肉的贪婪
对象的残害行为,那就是食象肉,尤其是食“象鼻”。 它们是美食家的佳肴。
象鼻弯转,灵活自如,成为一种饮食嗜好。唐人刘恂撰有《岭表录异》一书,其卷上记载:“广之属郡潮、循州,多野象,潮循人或捕得象,争食其鼻,云肥脆,尤堪作炙。

如今,餐馆里大象肉比牛排贵,在非洲可以吃到大象这类“山珍野味”——常被提及的包括大象肉、鳄鱼干、羚羊肉、狮子肉、河马肉、猴子肉等。几十年前,非洲许多地方都可以看到、买到这类肉,也有不少欧洲人热衷于来非洲狩猎,然后将打到的猎物吃掉。
但如今随着对野生动物的保护力度增大,人们能在市场上也只能看到象肉、羚羊肉、鳄鱼干等个别品种了。
如:多哥洛美某风味餐厅一份象肉,约合人民币两三百元,而一份上等牛排也不过约合人民币一百多元。高利润就促使那些利欲熏心的人们铤而走险,道德沦陷,猎杀大象来卖给餐厅,满足人们的口腹之欲。
(4)大象的医药价值
在传统中医典籍的治疗理念中,象之全身,多有医药价值。
据《本草纲目》及《拾遗》所记,象牙、象肉、象皮、象胆、象睛、象骨、象粪、象白、象尾毛等象产品,均可入药,具有疗效。如象牙,主治“诸铁及杂物入肉,刮牙屑和水敷之,立出”。
今人唐献猷所撰《中国药业史》讲述汉代的临床医学和药业经营中,犀角、象牙均已入药,此后绵延不绝。

如今社会,随着野生动物保护意识的提高和药用动物人工养殖技术的发展,滥杀野生动物入药的情况已非常少见。
目前中国已建立了严格的野生动物保护机制,多数药用动物已实现规范化的人工养殖供给。对大象的滥杀入药也有所减少,但也有用大象来制药的案例存在。
(5)对大象的捕捉
在南宋以前,在长江中下游以南的广大范围内,曾有野象活动的踪迹。尤其是地处岭南的广东省潮州一带,更是野象成群,频繁出入。它们成群结队,经常闯入老百姓的田园。
菜蔬瓜果,鸡禽谷物,无一幸免。能吃的吃光,不能吃的全部毁掉,吃饱毁完,然后扬长而去。它们的活动,使当地的老百姓深受其害。

农民采取措施,保护他们的庄稼免遭大象的踩踏和掠夺,基于这样的信念,农民们在农田里设置的安全措施,目的就是为了毁灭或者捕捉这些盗贼——大象。
(6)对大象的驯化虐待杀戮
让大象为人所用,首先必须捕而驯之。宋人周去非《岭外代答》卷9“禽兽门”,较为详细地记述了驯象之法:一是用已被驯化的雌象,诱野象群进入石洞,然后断其归路,在饥饿状态下逼其就范;二是利用一具数寸之铁钩,钩住大象的头,大象怕疼,就只能俯首帖耳地供人驱使。 。

本文来源:http://www.arisingsemi.com/news/576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