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arisingsemi.com--热门资讯】

出发点
[关键词]历史理解,史料,教材,问题
[中图分类号]G6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0457—6241
(2017)05—0066—04
新版课标确立教学的要义在于培养公民的核心素养,这不但有助于提升公民的人文素养,也推动了中学历史教学的蓬勃发展,更为新时期的历史教学明晰了发展的方向。然而,据笔者观察,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对核心素养之一的“历史理解”存在着诸多偏差,很多教师将“历史理解”等同于简单的史料呈现或史料替换,主要表现在:
一、用史料重复书本现成的结论
历史是过去发生的事情,对历史的探讨离不开丰富的史料,傅斯年先生曾说过“一份材料说一份话”。但在实际的教学中,许多教师运用史料不是用来说话的,而是用来简单陪衬教材结论的。例如:
新(1954年)宪法制定的基本原则,正如毛泽东同志在谈到我国宪法的原则时指出的:“原则基本上是两个: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民主原则即人民民主原则,就是在无产阶级及其先锋队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人民群众当家做主,管理国家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保障人民享有广泛的自由和民主权利,对人民实行民主,对敌人实行专政。社会主义原则是说这一新型法制建立在社会主义公有制基础之上,同时又为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为维护社会主义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提供有力的保障。
课堂上,教师将重心落在了学生简单掌握宪法体现了哪两个原则并反复强调。从核心素养要求的“历史理解”来看,这就完全忽略了对这两个概念的内涵理解。
实际上,材料很全面地解释了“民主原则”,即人民群众当家做主,享有方方面面的权利;“社会主义原则”,即为这一新型法制建立在社会主义公有制基础之上,为社会主义建设提供有力保障。这么丰富的一段材料,对“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的内涵解释也十分清楚,可是在这次教学中教师只是强调1954年宪法所体现的原则,对两个原则的内涵在特定语境下的理解恰恰被忽略,学过之后也只知其然,却不知所以然。。

本文来源:http://www.arisingsemi.com/news/61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