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arisingsemi.com--热门资讯】

错愕
影片片段:
23:00
口吃绝非天生
四五岁开始
34:00
只是在演讲时口吃
53:00
第一位奶妈并不喜欢他,比较喜欢哥哥。奶妈带他去见父母时掐他,他大哭后被奶妈带回去,之后便不再喂他。
三年后父母才发现了奶妈的问题,但此时他因为奶妈的照顾不周而得了胃病
《国王的演讲》讲述了深受口吃困扰的约克郡公爵在语言治疗师莱纳尔罗格的帮助下,走出了困扰自己多年的病症的故事。我们将从心理治疗的角度探讨了罗格医生的治疗为何会最终起效,从症状的形成、治疗过程中的方法、治疗的意义等方面对影片进行了分析。
从分析中可以看出,对于心理性口吃治疗的关键不在于药物或技术,而在于对于患者心理需求的真正把握。

一、症状的形成
心理疾病的形成往往是患者对某样事物的求而不得,其背后的成因通常是患者的真正需求,只是探寻这个真正需求的过程比较复杂。
从精神分析看症状的形成,口吃是一种常见的言语流畅性障碍,医学界长期以来普遍接受的一种,也就是说口吃并非一种单纯的生理疾病,很大程度上还受心理因素的影响。精神分析认为症状的形成来源于自我功能的丧失,对本我和超我之间矛盾的无法调和。
本我中装盛着满满的准备蓄势而出的欲望,而超我则高举着一把大斧,时刻准备着斩断那些冒出头的欲望。自我斡旋与二者之间,试图让他们加入三方会谈,以求让各方都满意的结果。
当自我不够强大,无法很好履行这一协调工作时,就会陷入内在冲突状态,并以各种症状的形式表现出来。
本片中约克公爵的口吃其实是心理性口吃,在他私生活日常讲话中并不口吃,只有在情绪略微紧张或者在发表公众演讲时才会口吃。
而隐藏在口吃症状背后的冲突则来自于潜意识中的欲望。其实是隐藏在无意识中的本能欲望表达受阻。这里的表达,并不是指相对口吃而言流畅顺利的口头表达,而是指真实自我欲求的心理表达。
作为一个王室成员,公爵从小就生活在一种不被容许表达自我的氛围之中,不能是左撇子,不能膝盖弯曲,不能……诸多的不能,对生理自我的否定和压抑尚且如此,更何况是心理的、原始欲望的自我。尤其不能逾越王室既定的规则,作为王位的并非第一继承人,在思想意识里,绝不能对国王的职位抱有非分之想。成为国王的渴求,对公爵而言,也许并不是名誉权利的追逐,而是心怀对国家的责任感使然,这种责任感根源于复兴家族 (王族)的使命感。然而这种渴望又是危险的,因为他意味着对规则或者说父权的反对、挑战和超越。
在影片中,公爵一旦提及像国王、哥哥、国家等这样的词汇时,卡壳的现象就表现得极其明显。
这些词汇与他内心的欲望联结,一旦开启,就会勾动所有和这些词汇相关的但又不被超我容许的本我意识与欲求,因为这些欲求无法逃过自我的审查和超我的谴责,因此,当那些话在喉口就要脱口而出——恰如挣脱缰绳的野马要不顾一切地冲破圈养得牢笼时,一堵高墙拔地而起——阻止真实想法进入意识,并采用合理化的方式来欺骗本我:“你看,我连话都说不清楚,怎么有资格担当王位呢?”由此一来,内心的冲突就被掩藏在了症状的背后。
二、治疗的过程
1.重新成长:在第一次治疗中,罗格要求公爵与他之间直呼其名,这打破了公爵内心僵硬的等级规则经验,让他得以体验一种崭新而平等的关系。精神分析强调咨询的作用在于重塑关系,我们成人的关系都受到幼年关系的影响,问题是,当我们在新的客体(对象)面前重复这个旧的、刻板老化的关系模式时,就会显得幼稚。从这个意义上讲,治疗师的作用是创造一种新的、颠覆性的、建设性的关系,将患者在新的关系中 “重新成长”。

公爵的父亲,老国王,这是一个有着绝对权威不容被人质疑的国王,这在统治一个国家的时候也许是必备的政治品质,但对于一个家庭父亲而言,这样的形象却不利于子女的成长和发展。严苛的父亲形象让公爵内化了一个严苛的超我,更糟糕的是,这个家庭中缺乏母亲的介入。从电影中我们不难看出,作为王后的母亲,在对两兄弟的关系上都疏离有距,因此儿子们感受不到亲情的流动。当哥哥爱德华听闻父王去世,自己即将承担整个国家的命运时,转头抱着母亲失声痛哭,王后的表情错愕,甚至双手不知如何置放。
不难想象,这样一种亲密诉求,对这个家庭的母亲来说事陌生的。无论国王还是王后,牢记的都是身为一个国父和国母的角色,而忘了自己最本质的身为人父和人母的角色。

2.重塑关系:罗格对公爵的重要意义在于,他不仅仅是个语言治疗师,更重要的是他成为了公爵的移情对象。所谓移情,就是指患者将自己过去与某些重要人物的关系体验投射到治疗师身上的过程。
在罗格这一 “好父亲”的影响下,公爵内化的 “父亲图像”得到了修正。在与罗格的相处中,公爵感受到轻松、平等、被鼓励、被接纳,同时,还体验到罗格的 “不完美”、坦诚和真实,正是这种与老国王父亲不同的反应模式,颠覆了僵化而刻板印象,提供了一种新的可能。此外作为妻子的伊丽莎白,很好的填补了公爵王后母亲的缺失位置,为公爵提供了亲密、安全的情感支持,成为了公爵另外一个重要的移情客体。
三、治疗目的:寻找自我内在的真实
患者抱着解决当前问题的心态走进治疗室,就像公爵最初只是抱着治疗口吃的目的前来求医。而事实上,精神分析的目的是寻找真实,恢复坦诚面对并接纳自己真实自我的勇气。对于公爵而言,他真实的内心是担当国家的责任,履行继承王位的使命,却因来自童年的压抑、伤害和自我否定而无法直面。
治疗成功的标志是解除和克服无意识的矛盾冲突,要达到这样的目的,就是要将患者的潜意识冲突意识化,让潜意识的东西慢慢上浮到意识层面,让其就自我冲突和内心情结获得领悟,在欲望和抑制力量之间达成某种和解。
弗洛伊德在他的最后一篇论文《精神分析概要》(1940)中对分析的终结如此写到:“产生怎样的分析结果并不重要。在重新获得主动权后,自我可以对抑制否定的本能欲望进行自我调节,视情况给予满足或加以否定、抑制。。

本文来源:http://www.arisingsemi.com/news/71132/